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上海市肺科学会和美国ACCP联合会议
上海市肺科学会和美国ACCP联合会议

上海市肺科学会和美国ACCP联合会议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11-04-15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会

会议文集:上海市肺科学会和美国ACCP联合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对丙硫氧嘧啶(PTU)引起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认识.方法:分析近年诊治的6例PTU引起ANCA相关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査、病理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结合文献及联系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例服用PTU的患者出现肺、肾、皮肤及消化道等多脏器受累,其中5例抗MP0-AWCA阳性,1例抗PR3-ANCA阳性。停用PTU,使用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病情好转, ANCA转阴。结论:PTU可引起ANCA相关小血管炎,尽管ANCA滴度高,但致病性较弱,及时停用PTU及给予相应治疗,预后较好。
  • 摘要:糖尿病与结核病两种疾病互相影响,糖尿病与结核的并发率>单纯性结核病/单纯性糖尿病,糖尿病 患病率逐渐升高,结核病的高峰年龄与糖尿病的发病年龄相吻合,为40-60岁,肺结核主要影响糖尿病 患者的糖代谢,因而加重糖尿病病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结核病患者胰岛形态和细胞化学有改变, 其损害程度与结核病损害程度呈正比,胰岛分泌取决于结核病的病程,合并I型/Ⅱ型糖尿病,血清C-肽水平随结核病的病程呈逐年降低趋势。
  • 摘要: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科学工作者自50年代以来,已经研制出十数种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其中,利福平(rifampicin.R)作为一线口服抗结核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结核治疗中。不能耐受口服治疗时,注射用利福平作为利福平口服制剂的替代。本科于2008年10月收治1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注射用利福平治疗腰椎结核所致严重过敏,经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其中包括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心理、高热、皮肤的护理,数日后患者康复出院。通过上述实例是对于新药的使用,一方面要在使用前熟练掌握该药使用的注意事项、并发症、药理基础等常规知识,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尤要加强观察,才能及时发现异常。特别对于说明书上并未提及的不良反应,必须第一时间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 摘要:本研究通过测定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A+CD25highT细胞(Treg)的表达,并与健康者比较,了解肺结核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特点。
  • 摘要:粟粒性肺结核是由于结核菌血行播散导致的结果,其主要特点是肺野内出现广泛分布的粟粒状病灶:肠结核(Intra-abdominal Tuberculosis),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肺外结核病,是因结核杆菌侵犯肠道而引起的慢性感染。2010年1月8日某院急诊科收住一例因CT显示双肺弥漫性粒影,肠梗阻,肠穿孔, 査痰结核(4+)患者。现报道于下:肠结核(Intra-abdominal Tuberculosis),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肺外结核病,是因结核杆菌侵犯肠道而引起的慢性感染。2010年1月8日,本院急诊收治1例粟粒性肺结核伴肠结核、肠穿孔、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留置胃管的护理、胃肠外营养支持、使用无创呼吸机维持呼吸道通畅,做好褥疱护理、口腔护理,还有完善的出院指导。
  • 摘要:自发性气胸是指肺组织及脏层胸膜自发破裂,或靠近肺的表面的肺大泡、细小气肿、肺泡自发破裂,使肺及支气管内气体进入胸膜腔所致的气胸,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二种。后者发生于有肺基础疾病病人,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治疗方法颇多,但复发率较高,最终仍需要采用外科治疗采用负压吸引较 常规引流在早期促进肺复张目的,迅速改善呼吸功能与症状,持续低负压机械推动压力均匀,负压可调,使胸腔内气体持续排出,保证疗效。本研究就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85例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接持续低负压吸引的治疗和护理进行综述。
  • 摘要:某科于2009年8月14日收治1例肺癌术后合并上肢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血栓发生的部位导致不能放置上腔静脉滤器,增加了溶栓的危险性,本文现将溶栓护理进行综述。
  • 摘要:本文介绍了2011年2月发表的《临床肿瘤学自然评论》,对2010年的肺癌年度研究进展进行报告;在这篇报告中展现了今后肺癌治疗的美好蓝图-那就是分子病理分型,个体化治疗;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体现了肺癌进入分子靶向时代今后的治疗分子病理的分型将成为向目前肿瘤组织分型一样成为常规。
  • 摘要:NCCN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第三版于2011年1月7日网上公开发表,与2010年第二版相比,该指南对于部分内容进行更新。本文将对更新内容摘要如下:吸烟引起肺癌患者例数由原来的90%改为85-80%,持续吸烟伴随着第二原发癌机率增加、治疗并发症、药物相互作用、其它烟草相关医疗问题和QOL,下降与生存期缩短。将吸烟咨询改为戒烟建议、咨询和药物治疗。在术前检查中,对于IB期病人推荐脑MRI检查。对胸膜或心包膜积液的描述中,多数胸腔积液与肿瘤相关,只有极少数病人在胸水反复癌细胞阴性,非血性与渗出液时,胸水才不作为分期参数。对于IA-ⅢA期手术患者:将淋巴结采样定义为系统性淋巴结采样。对于IA期,切缘阳性患者,去除化放疗作辅助治疗的选项。对于IB与ⅡA期,切缘阳性患者,再切除变为优先选择。对于I认与ⅡB期,切缘阴性的患者,去除作为决定辅助治疗的不利危险因素;将化放疗十化疗选项变为放疗十化疗;去除放化疗后化疗这个选项;化疗士放疗。在高危病人定义中去除了较小切缘选项,但增加神经内分泌肿瘤选项。肿瘤体积大小是决定病人需要辅助化疗的一个重要因素。
  • 摘要:众所周知,肺癌已成为人类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现有的外科手术、放疗、化 疗以及生物靶向治疗的基础上,其五年生存率仍徘徊在20%以下。可见在肺癌的治疗方面,仍然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值得探索。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各种介入肺脏病学技术和方法的问世及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已经而且在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肺癌的疗效。本文将就肺癌介入治疗的分类;各种介入治疗方法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介入治疗方法在未来肺癌治疗中的地位做详细介绍。
  • 摘要:目的:探讨脂多糖刺激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株NR8383细胞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蛋白-2(MD-2)mRNA表达和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以及MD-2小干扰RNA(MD-2 siRNA)对脂多糖刺激下NR8383细胞炎性因子分泌的作用。rn 方法:体外培养NR8383细胞,以不同浓度脂多糖 (0.01~10 mg/L)刺激2 h,以1 mg/L脂多糖刺激2~24h。运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MD-2 mRNA转染至细胞。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TLR4和MD-2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的含量。统计学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折。rn 结果:对照组NR8383细胞TLR4和MD-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0.05和0.44±0.09,0.01mg/L浓度脂多糖刺激酶后表达量无明显改变,0.1mg/L浓度时表达增加,随脂多糖浓度的升高表达量进一步增加,10mg/L刺激后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2±0.06和0.65±0.10(F=17.26、6.24,P<0.01);TNF-α、IL-6和IL-1β含量具有类似改变趋势,对照组分别为(25.8±3.4)ng/L、(62.4±4.7)ng/L和(31.6±1.7)ng/L;在10 mg/L脂多糖刺激下分别增加至(58.9±5.3)ng/L、(96.5±3.9)ng/L和(55.4±5.4)ng/L(F=29.55.54.47、31.45,P<0.01)。在1mg/L脂多糖刺激下,TLR4和MD-2 mRNA的表达量在2 h后明显增加,6 h达高峰,8 h开始回落,至24 h时仍高于基础值(F=5.28、4.11,P<0.01);TNF-α、IL-6和IL-1β含量具 IL-6含量在8 h达高峰.持续至12 h。TLR4和MD-2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513.P<0.01)。MD-2 siRNA对NR8383细胞MD-2基因的干扰效率为67%,在脂多糖刺激下干抗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 TNF-α、IL-1β和IL-6水平未见明显升高。rn 结论:高浓度脂多糖可较长时间上调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株NR8383细胞TL-R4和MD-2基因的表达,并促进TNF-α,IL-6和IL-1β的分泌。MD-2 siRNA可抑制脂多糖刺激下NR8383细胞分泌TNF-α、IL-1β和IL-6。
  •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临床特点,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rn 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山医院2006-2009年住院的ABPA患者临床资料。rn 结果:ABPA患者共20例,确诊ABPA之前误诊为肺结核、普通肺炎各6例;比较常见的症状为咳嗽(100,0%)、咳痰(90.0%)、喘息(70.0%)、发热(55.0%)、咳痰栓(40.0%);胸部CT检查常见的病变为斑片状渗出影(95.0%),中心型支气管扩张(65.0%),黏液栓 (25.0%),条索影和结节影(25.0%),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25.0%)。rn 结论:ABPA临床表现缺乏明显的特异性,极易被误诊和漏诊;提高对ABPA的认识,对可疑患者早期进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血清总IgE、烟曲霉菌抗原皮内试验,烟曲霉菌特异性IgE、支气管镜检查等以确诊。
  • 摘要:目的:了解哮喘患者的吸烟状况以及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对于哮喘控制的影响。方法: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哮喘门诊的哮喘患者的吸烟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所调查的哮喘患者中目前吸烟者占13.3%。戒烟者占16.8%,被动吸烟者26.5%。男性患者的吸烟率达20.97%,而女性患者的被动吸烟率达36.27%。41~60岁年龄层的男性患者吸烟率达30.16%,高于其他年龄层(P<0.05)。吸烟组哮喘控制测试评分较非吸烟组低,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较非吸烟组多,平均吸人性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量较非吸烟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过敏史和家族史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调查中哮喘患者中主动吸烟者多为男性中年患者,而女性患者多数为被动吸烟者。吸烟组的哮喘发病年龄明显晚于开始吸烟年龄,且哮喘更难控制。
  • 摘要:目的:加深对老年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特点的认识,提高老年OSAHS诊治本平。rn 方法:对我院睡眠呼吸障碍与鼾症诊治中心诊断的110例老年OSAHS患者的整夜多导睡眠图(PSG)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睡眠结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情况、氧减饱和情况以及各指标间可能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老年OSAHS患者中位快动眼相(rapid eye movement, REM)和非快动眼相(NREM)睡眠时间分别占2.17%和76.73%;中位觉醒指数为45.60 次/h,呼吸暂停最长时间为(51.94±22.06)s,中位呼吸暂停平均时问为22.50 s,低通气最长时间为(47.06±12.52)s。低通气平均时间为(21.50±4.63)s.中位呼吸紊乱指数(respiratory disturbance index, RDI)为21.50,RDI 5~20者占46.40%,20~40者占31.80%,>40者占21.80%,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为(93.45±2.81)%,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为(76.30±10.50)%,中位氧减饱和指数为31.65次/h.体质指数(BMI)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0.378,P<0.01)和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 (r=0.355,P<0.01)呈负相关,与氧减指数呈正相关(r=0.338-P<0.01);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与阻塞性呼吸暂停最长时间(r=-0.47.P<0.01),阻塞性呼吸暂停平均时间(r=0.315.P<0.01),低通气最长时间(r=-0.293,P<0.01)和低通气平均时同(r=-0.277.P<0.01)呈负相关. 仰卧位睡眠时中位氧减时间间隔为2.36 min,左侧卧位睡眠时中位氧减时间间隔为11.54 min,右侧卧位睡眠时中位氧减时间间隔为12.45 min,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睡眠时中位氧减时间间隔均长于仰卧位(Z值分别为-6.12和-7.10.均P<0.01).rn 结论:老年OSAHS患者存在明显的睡眠结构紊乱和睡眠片段化,依据RDI对患者的病情分级,大多数OSAHS患者为轻、中度,但缺氧程度较重,缺氧严重度与BMI和睡眠呼吸事件的持续时间相关,侧卧睡眠时缺氧程度减轻.
  • 摘要:目的:探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年度直接经济费用以及费用构成比例,为制定COPD相关的卫生政策提供理论依据。rn 方法:收集100例 COPD患者1年内因该疾病就诊的次数和所需的各项费用等资料.比较不同严重程度COPD患者间年度就诊次数、所需各項费用以及费用构成比例等的差异,并对COPD患者的经济负担与疾病严重程度进行相关分析。rn 结果 COPD患者的年度总费用为2 919(1 902~6 762)元,其中药费、检査费和诊疗费分别为2 245(1 497~5 210)、431(180~801)、178(98~258)元,不同严重程度组间因该疾病就诊的总费用(χ2=3.701,P=0.029)和药费(χ2=9.423,P=0.00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项费用构成比中,药费(70.8%)占最大比例,其次为检査费(14.1%)、氧疗费(5.4%)和诊疗费(3.7%),患者就医总费用(r=-0.938),药费(r=-0. 319〉、机械通气费(r=-0.277),住R床位费(r=-0. 261)、住院护理费(r=-0. 255)以及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次数(r=-0. 261)、ICU住院费用(r=-0.262)均与COPD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值均<0.05>.rn 结论:COPD患者的病情越重,其年度就医花费、药费、机械通气费、住院床位费、住院护理费以及ICU住院次数和费用,COPD相关的诊疗收费可能欠合理.
  • 摘要:为了评价COPD患者对抗氧化剂应用的疗效,作者通过电子检索、人工检索、个人通信等方法,选择对COPD患者进行抗氧化剂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所选文献以Jadad质量计分进行评价,并从中提取资料和数据,利用固定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主要评估抗氧化剂对COPD患者能否延缓一秒钟用力呼 气容积的下降速率、以及降低COPD年急性发作频率;次要评估项目包括 氧化应激、抗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观察抗氧化剂对COPD患者的不良反应。
  • 摘要: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是2002年和开始研发的新技术,2007年 即已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肺癌指南推荐为肺癌术前评估的重要工具,成为肺癌纵隔分期的新标准,且趋势上有取代外科纵隔镜的可能。其中凸面式探头超声支 气管镜(CP-EBUS)是一种在支气管镜前端安装超声探头的设备,区别于辐射状探头是通过普通支气管 镜的操作通道进行工作的方式,CP-EBUS结合专用的吸引活检针,可以在实时超声引导下行经支气管 针吸活检(TBNA),搭载的电子凸阵扫描的彩色能量多普勒同时可以帮助确认血管的位置,防止误穿血管。穿刺吸引针的外径为22G或21G,在部份病例可以获得组织样品。EBUS-TBNA的主要适应症是1.肺癌病人淋巴结分期;2.诊断肺内肿瘤;3.诊断不明原因的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4.诊断纵隔肿瘤。EBUS-TBNA设备在2008年引入中国投入临床使用,并且已有国内学者发表了EBUS-TBNA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章。本文将就EBUS-TBNA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 摘要: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家族成员ERCC1、RRM1和BRCA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n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12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ERCC1、RRM1及BRCA1基因定性检测,回顾调査入组患者的治疗方法、治疗反应,疗效评价及生存时间。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生存期差异采用时序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ERCC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7.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状态、临床分期及组织病理学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ERCC1蛋白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在化疗有效率、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意义(P>0.05)。 RRM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5.2%,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状态、临床分期及组织病理学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RRM1蛋白表达阳性组的化疗有效率 (27.9%)低于阴性组(4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卡方值=6.894, P=0.032);RRM1表达阳性组的1年生存率(34.9%)低于阴性组(54.4%),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卡方值=4.992, P=0.025);RMM1蛋白表达阳性组的中位生存期与阴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BRCA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6.7%, BRCA1蛋白在女性患者中的表达率(63.6%)高于男性(40.4%),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 (P=0.022),但与患者的年龄、吸烟状态、临床分期及组织病理学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BRCA1 蛋白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在化疗有效率、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意义 (P>0.05). (见表1及表2)。rn 结论:BRCA1蛋白在女性患者中的表达率高于男性,RRM1蛋白表达与晚期NSCLC的患者的化疗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ERCC1、RRM1及BRCA1蛋白表达的检测能否用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 摘要:找和开发COPD治疗的新靶点和新药物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本文介绍了新型支气管扩张剂、新的复合制剂和抗炎药物这几种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新药。
  • 摘要:2011年3月美国呼吸危重症杂志全文发表了由美国胸科学会(ATS)、欧洲呼吸学会(ERS)、日本呼吸学会(JRS)和拉丁美洲胸科学会(ALAT)共同制定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诊治指南。新指南对1996-2010年5月检索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增加了自2000年ATS/ERS共识公布以来累积的证据,为新的指南修改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重点提出了诊断和治疗方面新的建议,取代了2000年发布的ATS/ERS IPF共识。本文现将该指南主要的观点进行简要的介绍。
  • 摘要:儿童结核病流行状况的演变为评价国家抗结核措施效果的重要依据,儿童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反映社会结核病的传染源状况及疫情的严重程度,而成人续发性结核病的根源多为儿童时期原发感染。本文提出了加强我国儿童结核病防治的要点:1)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提高诊断水平是提高发现率及治愈率的基础。诊断包括痰检,影像学,临床等方面水平的提高。加强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及知识更新是关键。2)加强登记报告制度。完善的登记报告系统是提高发现率的保证。长期以来,儿童结核病登记报告体系不甚理想,制约了我们对结核病疫情的了解和防治工作。随着全国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的建立及完善,这一问题有望解决。3)提高结核病服务的公平性,扩展结核病防治网络,包括结核病防治机构、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逐渐实施以医院为基础的DOTS策略,加强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将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纳入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4)加强儿童结核病人的治疗与管理。在结核病防治规划中强化儿童结核病的防治;加强儿童结核病的报告登记;落实对儿童结核病的免费治疗;加强对结核病人的儿童接触者检查:规范儿童结核病的预防治疗;加快抗结核药物儿童剂型的开发。5)提高卡介苗接种质量。
  • 摘要:目前,耐药结核病诊断问题已经成为临床结核病诊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造成耐药结核病诊断困难的结核菌特有的生物学特性、部分结核病人的细菌涂片及培养均为阴性,以及结核菌独特的耐药机制等原因,提出了继续改进结核菌表型耐药的检测方法;改进结核菌表型耐药的检测方法;多种方法平行检测,以提高结核菌耐药检测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建立系统的耐药结核病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提高这些方法对于结核菌耐药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体外提前预知结核菌药物诱导性耐药变异有效检测不均一性结核耐药群等改进对策。
  • 摘要:耐药结核病(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DR-TB)是指体外试验证实结核病人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对1种或多种抗结核药物耐药。本文分析了耐药结核病治疗药物匾乏、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以及费用昂贵等问题,提出了研制新的抗结核药物,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加强耐药结核病的治疗管理,以及对所有耐药结核病人实施免费的抗结核治疗,确保消除影响结核病治疗的资金障碍等对策。
  • 摘要:目的:分析呼吸重症加强治疗病房(RICU)晚发性医院获得性肺炎(L-HAP)的病原学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rn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ICU住院的L-HAP患者30例,同期RICU住院期间来发生HAP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L-HAP患者发病时间(入院第6~14d,第15~ 28 d,第29 d后)进行分层,进一步分析L-HAP的病原学分布特征。rn 结果:L-HAP组与对照组在意识不清、误吸、有创机械通气、低白蛋白血症及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OR=8.7)、低白蛋白血症(OR=20.4)是RICU内发生 L-H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HAP组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 病死率亦明显升高(P<0.05)。入院第6~14 d发病的L-HAP需氧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住院第15~28 d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住院29 d后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rn 结论:机械通气、低白蛋白血症是RICU内发生L-HAP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L-HAP显著增加患者病死率、增加住院天数及增加抗生素的使用。住院不同阶段 L-HAP的病原谱发生改变。
  • 摘要:目的:调查耐碳青酶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在ICU环境中的污染情况。方法:对上海市21所医院不同ICU环境进行采样,采用ChromID ESBLs筛选耐三代头孢菌素鲍氏不动杆菌,并用琼脂稀释法确认是否为CRAB。结果:共采集438份环境微生物标本,其中二级医院104份,三级医院334份;CRAB平均检出率为14.6%;三级医院CRAB检出率(17.7%)明显高于二级医院(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AB最高检出浓度达(1×107)CFU/cm2,呼吸机表面CRAB检出率明显高于心电监测仪(P=0.026)和输液泵表面 (P=0.009)。结论:上海市ICU环境中普遍存在CRAB污染,应加强ICU环境消毒和耐药菌监测,预防和控制 CRAB感染。
  • 摘要:目的:对周内呼吸康复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用荟萃分析的方法探讨呼吸康复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rn 方法:主要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检索系统三个数据库,收集国内发表的呼吸康复研究论文进行汇总,纳入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从每项研究中提取相关数据,包括研究人群、呼吸康复干预方法、康复评定方法等.并用RevMan 4.2软件对文献进行系统分析,采用χ<'2>值和P值分析各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异质性。rn 结果:共有3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入选病例均为重度及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康复能改善重度及极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WMD:1.29,95%CI:1.05~1.54)及呼吸用难程度(SMD:-1.27,95%CI:-1.67~-0.86)。rn 结论 国内呼吸康复的总体水平不高,目前的研究支持呼吸康复能改善重度及极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和日常活动能力.
  • 摘要:肺部炎症是导致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主要原因,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可以引起急性肺损伤。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抗炎作用,地塞米松可以减轻。LPS导致的肺损伤。最近,基于核磁共振波谱的代谢组学技术已被应 用于急性肺损伤的代谢和定量研究。本研究采用在小鼠的气道中滴入LPS(5mg/kg)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治疗组则采用地塞米松预处理后再滴入LPS,而对照组只是滴加生理盐水,四小时后15只C57小鼠均被处死进行取材,随后保存超低温冰箱。实验方法主要采用高分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HR 'H NMR)检测这些小鼠肺组织萃取液中的小分子信息,再结合模式识别方法探讨急性肺损伤小鼠损伤前后的代谢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模型组与对照组在第一主成分(PC1)展现了较好的区分,其组间差别主要表现在撷氨酸、乳酸、醋酸和肌酸等代谢物浓度上的差别。其二二组间PCA分析表明:模型组明显偏离其它二组所在的区域,而且治疗组中有四个样品均聚集到对照组所在区域,此结果表明:通过使用核磁共振波谱检测技术,发现急性肺损伤具有特征性的代谢组学变化,可以用作急性肺损伤的辅助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
  • 摘要:为了研究中国非小细胞肺癌人群中表皮生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以及与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收集中山医院29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或活检肿瘤组织石蜡标本,通过基因测序方法检测EGFR基因第18-21外显子的基因突变情况,观察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EGFR-TKI治疗疗效和预后的关系。295例入组患者共检测到115例(38.98%)EGFR基因突变。其中外显子18发生突变1例(0.87%)、外显子19发生突变 64例(55.65%)、外显子20发生突变4例(3.48%),外显子21发生突变46例(40%)。腺癌的突变率 (49.5%)明显高于非腺癌患者(14.04%、P=0.007),女性患者的突变率(55.78%)高于男性患者的突变率 (22.3%、P=0.011).非吸烟患者的突变率(52.63%)高于吸烟患者(17.53%、p=0.005)。 EGFR突变患者使用EGFR-TKI治疗有效率(82.6%)明显高于无突变患者(16.67%, P=0.01)。突变患者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 (15.1个月)明显长于无突变患者(3.1个月,P<0.01). 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第19和第 21外显子。腺癌、女性、非吸烟患者的突变率高于非腺癌、男性、吸烟患者.EGFR-TKI的疗效主要与 EGFR的突变类型有关,检测EGFR基因突变可以更好地预测EGFR-TKI治疗晚期NSCLCs的疗效和预后,建议临床使用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NSCLCS前检测EGFR基因突变情况,使治疗更符合个体化治疗的理念。肺癌是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80%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ra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 60%-70%的NSCLC病人就诊时己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而放、化疗治疗NSCLC的疾病缓解率仅有25%-35%和15%-20%。近年来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为代表的靶向治疗药物成为NSCLC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吉非替尼(Gefitinib,易瑞沙)和厄洛替尼(Erlotinib,特罗凯)作为EGFR-TKI的代表,能通过选择性地抑制ATP与EGFR酪氨酸激酶的结合,抑制其自身磷酸化阻断EGFR的信号传递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在不同的NSCLC病人中EGFR-TKI的疗效差异很大,2004年Lynch1和Paez2等首次提出,EGFR-TKI对不同NSCLC的治疗效果的差异是由于EGFR外显子的突变状态不同。而不同种族人群EGFR突变率也存在显著差异,Kosaka3等报道日本的NSCLC患者EGFR突变率明显高于美国人和欧洲人。中国人群对EGFR突变情况研究总结较少,鉴于上述情况,本研究利用PCR后直接测序法来检测NSCLC患者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情况并对患者生存资料进行随访,旨在探讨EGFR突变在我国NSCLC患者中的特征和对EGFR-TKI治疗的反应性和预后情况。
  • 摘要: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提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占肺癌的80%以上,但70%以上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为不能手术切除的IIIB或 IV期,目前以含铂类药物的二药联合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部分患者虽然有效,但往往因不能耐受其毒副作用而停药。特别是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NSCLC患者,二线药物有效率低。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分子病理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靶向治疗使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厄罗替尼是其中代表药物之一,它是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为靶点,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使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目前已被做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二、三线治疗。本研究总结了年12月应用厄罗替尼治疗晚期NSCLC138例。
  • 摘要:目的:研究厄洛替尼100mg对晚期化疗失败的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和毒副反应。rn 方法:40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腺癌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吸烟史,给予厄洛替尼100mg/次/天,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良反应不能耐受为止,观察疗效、无疾病进展时间、不良反应及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rn 结果:40例患者中,11例部分缓解,14例稳定,15例进展,总缓解率27.5%,疾病控制率62.5%。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5.5个月。外周血检测EGFR突变共15例,占37.59a,总缓解率33.3%,疾病控制率73.3%, EGFR有突变者的PFS为8.4个月。ECOG评分0~1分者中位PFS为6.1个月,ECOG 评分2分者中位PFS为3.1个月,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疹和腹泻,对症处理后缓解。rn 结论:厄洛替尼100mg治疗晚期肺腺癌有一定的疗效,安全性高,对国人中不吸烟的腺癌患者、体力状况好的、伴EGFR突变的患者获益更多。
  •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rn 方法:收集2000年1月4日至2008年12月25日1742例IV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资料,所有病理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确诊。分析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分型、临床TN分期、转移器官数目、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用Kaplan-Meire 方法计算生存率,Log rank检验生存率差别,再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rn 结果:本组1742例患者生存期为9.5~10.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0.0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4%, 22%, 13%, 9%, 6%。单处与多处转移中位生存期11 vs7月,P=0.000。不同器官发生转移后生存期不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肺12月(11.0~12.9月),骨9月(8.3~9.6月),脑8月(6.8-9.1月),肝,肾上腺,远处淋巴结转移均为5月(3.8~6.1月),皮下3月(1.7~4.3月)。腺癌患者1086例(62%),鳞癌305例(17.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 vs 8月。P=0.000。化疗与最佳支持治疗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llvs6月,P=0.000。放疗与否,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vs9月。P=0.017。均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性别、年龄、分型、病理类型、临床T分期、N分期、转移器官数目、吸烟史、治疗方法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摘要:目前认为,恶性肿瘤是一种干细胞疾病,源自组织成体干细胞(Somatic stem cells)的恶性转化。多项研究提示肺腺癌系肺细支气管肺泡干细胞(BASC)恶性转化所致,本研究拟通过检测BASC样干细胞标志CCSP,OCT4和Bmil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对上海胸科医院1999年-2004年手术的134例随访资料完整的肺腺癌标本进行检测CCSP,OCT4和Bmil表达发现,126例表达CCSP, 99例表达OCT4, 91例同时表达CCSP和OCT4, 74例表达Bmil。 CCSP, OCT4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无相关,而Bmil表达与病理分期相关。而OCT4, CCSP表达与Bmil之间无相关性。生存曲线趋势表明,CCSP表达对患者生存无明显的影响。而OCT4及Bmil表达与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OCT4和Bmil表达及患者病理分期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肺腺癌干细胞相关指标CCSP, OCT4及Bmil在人肺腺癌中表达,OCT4及Bmil表达提示不良的预后。
  • 摘要: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获得并分恶性胸腔积液的蛋白质表达谱,寻找具有诊断意义的蛋白标志物及建立诊断模型,有利于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及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rn 方法:收集一组恶性胸腔积液(8例肺腺癌癌性胸腔积液)和一组良性胸腔积液(共7例,4例为炎症性胸腔积液,3例为漏出液),经磁珠纯化(液体蛋白芯片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及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并研究其蛋白质表达谱。rn 结果:经良、恶性胸腔积液蛋白质图谱分析比较,找到两个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的蛋白,质核比(m/z)分别为3927.49Da及5865.49Da,在恶性胸腔积液中均呈低表达。建立了诊断模型,建模蛋白质为5534.81(m/z)、4963.18(m/z)、2788. 87 (m/z)。
  • 摘要: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X线交叉互补基因3(XRCC3)Thr241Met和着色性干皮病D组蛋白(XPD) Lys751Gln多态性是否影响晚期NSCLC患者一线含铂方案化疗的疗效。rn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55例患者,采用TaqMan探针结合实时PCR方法分析患者外周血中的XRCC3 Thr241Met和XPD Lys751Gln的多态性,SPSS 17.0进行X2检验和生存分析。rn 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9.5岁,68.5%为男性。XRCC3 241, XPD751的野生型、杂合型、纯合子与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和吸烟状态无关。并且XRCC3 241, XPD751中SNP与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无关。但亚组分析显示长春瑞滨组和紫杉类组中,XRCC3 C/C的患者较C7T或T/T的OS明显延长(14.0m vs 9.3m,P=0.042;18.5m vs 7m,P=0.01).rn 结论:XRCC3基因多态性在不同含铂双药化疗方案中起着不同的疗效预测作用,但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 摘要:COPD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差,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预防气道感染、控制并发症为主。迄今为止其主要的治疗仍处于探索中,因此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其中阻塞性肺气肿(简称肺气肿)是COPD的主要病理表现,是目前COPD发病机制研究中的焦点和热点,但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其主要机制包括慢性炎症学说、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学说、氧化/抗氧化失衡学说以及凋亡学说等。
  •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致残和致死性肺部疾病。流行病学调査表明,COPD是我国农村居民的第一大死亡原因,城镇居民的第四大死亡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COPD将成为我国疾病经济负担的首位。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个体抗氧化能力的差异是决定COPD遗传易感性的关键环节,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 DNA. mtDNA)是决定个体抗氧化能力的重要遗传物质,因此,我们推测,mtDNA遗传变异可能与COPD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但目前尚无相关研究报道。基于此,本研究通过严格的病例一对照研究实验设计(case-control study),在收集我国西南地区500余例COPD患者(病例组)和500余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标本和临床病理资料基础上,通过PCR-RFLPs和序列测定等方法,对比分析mtDNA单倍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
  • 摘要:《临床肿瘤学自然评论》2011年2月发表了对2010年的肺癌年度研究进展报告;在这篇报告中展现了今后肺癌治疗的美好蓝图-那就是分子病理分型,个体化治疗;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体现了肺癌进入分子靶向时代今后的治疗分子病理的分型将成为向目前肿瘤组织分型一样成为常规。
  • 摘要:肺结核属于慢性传染性疾病,因此患者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近来国产替考拉宁由于价格相对低廉,临床应用逐渐增多。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治疗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 摘要:本研究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2月某院收治的150例肺结核伴发热住院病人的相关资料,其中男性89例,女性61例,年龄12~82岁,平均为(42±17.2)岁。详细记录病人的一般情况,发热的处理过程,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发热的病因由医师进行诊断,同时排除混合因素导致的发热。并将此类病人的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供护理同行参考。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