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病毒感染与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专题研讨会
病毒感染与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专题研讨会

病毒感染与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专题研讨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西安
  • 出版时间: 2011-09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会议文集:病毒感染与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CMV具有物种特异性,难以建立HCMV感染动物模型。但国内有数篇文献均报道建立了HCMV感染小鼠模型并分别产生各种HCMV感染性疾病。本文选取这些文献中的一部分进行剖析和质疑。通过分析,发现这些文献的实验结果介绍不够详尽,不足以证实HCMV可突破物种屏障而导致小鼠的产毒性感染,此外也未对HCMV突破物种屏障提供足够的理论和实验支持。因此,HCMV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尚待更全面、深入的实验研究予以证实。
  • 摘要:目的:构建B19病毒VPlu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免疫动物,观察鼠心肌组织病理、鼠脾脏CD4+T细胞和CD8+T细胞分子数量、鼠血清中抗体产生,判断其作为核酸疫苗的可能性。方法:构建重组pIRES2-EGFP-VPlu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及蛋白表达鉴定,将重组载体pIRES2-EGFP-VPlu及pIRES2-EGFP空质粒及生理盐水分别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免疫BABL/c小鼠。通过流式细胞术双标法检测小鼠脾脏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western blot及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B19VPlu抗体,并对免疫后小鼠心肌组织行光镜和电镜检查,观察和分析免疫动物的反应。结果:构建的B19病毒XA株pIRES2-EGFP-VPlu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鉴定,基因测序证明目的基因全长480bp,没有产生碱基突变;经过真核转染重组质粒pIRES2-EGFP-VPlu至HeLa细胞,荧光显微镜及Western blot检测证实,重组质粒pIRES2-EGFP-VPlu转染后的HeLa细胞可表达相对分子量为20KD的目的蛋白VPlu。而质粒pIRES2-EGFP转染的HeLa细胞以及正常HeLa细胞均未见特异性的目的蛋白表达。重组质粒免疫的BABL/c小鼠脾脏CD4+T细胞在第2、3个月比盐水组分别增长6.2%、5.0%,(P<0.05,n=3)。第4个月后CD4+T细胞逐渐回复正常,而CD8+分子未产生明显变化。ELISA检测体系可检测到特异的抗B19病毒VPlu抗体。小鼠血清稀释倍数在1:1000与VPlu蛋白显示了良好的结合活性。小鼠心肌组织经光镜及电镜检查未提示病理变化。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B19病毒XA株pIRES2-EGFP-VPlu真核表达载体,体外实验证实其可在Hela细胞中表达VPlu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后,经ELISA检测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心肌组织经光镜和电镜检查未发现病理变化,提示重组质粒免疫动物后未引起自身免疫紊乱。
  • 摘要: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婴幼儿感染的诺如病毒ORF2基因序列特性,分析诺如病毒广州株NVgz01基因型。方法:在成功克隆诺如病毒广州株NVgz01全长基因组并测序基础上,将诺如病毒广州株NVgz01的ORF2基因单独进行序列特性分析和基因型分析。结果及结论:ORF2编码主要结构蛋白衣壳蛋白(VP1),VP1蛋白有两个主要区域:P区(protruding)和S区(shell,)。将病毒株NVgz01的S区与诺瓦克病毒GⅡ组中的18个基因型(除GⅡ-11、15、16型外)的S区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显示NVgz01与GⅡ-4基因型的Grimsby、Farmington Hills等的S区核苷酸同源性为最高(92%-95%),而与其它基因型为67%-72%。对ORF2基因的P2区域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P2区域上存在两个抗原表位和四个与HBGAs受体相结合位点。以NVgz01株与诺如病毒GⅡ-4基因型病毒株的P区域构建了GⅡ-4基因亚型系统发育树,显示NVgz01处于GⅡ-4e亚型组中。
  • 摘要:目的:观察小鼠对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的反应,不同组织(肺、脑)的病理变化,外周血清IL-6, TNF-a的水平及脑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取雌雄不拘的小鼠48只,所有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只,实验组32只。对照组:给予RPMI1640灌胃O.lml;实验组:灌胃100 TCID50 EV71 0.1 ml 。结果:模型组小鼠于口服病毒1天后出现少动、弓背、翘尾症状,评为1分,3天后明显消瘦,评为3分,其中7只小鼠出现肢体活动不灵,评为6分,5天后3只小鼠死亡,评为11分。对照组小鼠均存活且主观观察未见明显症状,评为0分。结论:EV71感染过程中,早期即可出现脑细胞凋亡,接种病毒第5天时达高峰,与病毒核酸检出相一致;免疫损伤和细胞凋亡机制共同参与EV71感染中枢损害过程。
  • 摘要: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多病毒混合感染情况。方法:2007年3月一2010年3月北京儿童医院内科急救室就诊及住院的临床诊断为ALRTI的患儿共1914例。每名患儿在就诊当日或次日采集鼻咽吸取物一份,采用(RT) PCR方法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鼻病毒(HRV),副流感病毒(PIV) 1-4型,流感病毒(IFA, IFB和IFC),腺病毒(ADV),肠道病毒(EV),冠状病毒(HCOV),偏肺病毒(HMPV)及博卡病毒(HBOV)。结果:在1914例ALRTI患者中,总的病毒阳性检出率70.3。各年龄组的阳性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00) 。 RSV, RHV和PIV是不同年龄段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最为主要的3种病毒病原。结论:病毒是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ALRTI最为主要的病原,其中RSV, HRV和PIV是不同年龄段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最为主要的3种病毒病原:儿童ALRTI患者相当部分存在多种病毒混合感染,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P[8]b基因亚型是国内外新近发现的A组人轮状病毒(HRV)VP4基因的一种新亚型。建立有效鉴别HRV P[8]a, P[8]b,P[4]及P[6]基因(亚)型的VP4基因打点杂交分型方法。方法:通过对GenBank序列数据库可检索到的国内外HRV各种P基因型及P[8]b亚型的VP4基因序列应用DNAStar和Meglign软件进行VP4基因分析,在不同基因型别间核昔酸变异密集而相同P基因型内核昔酸高度保守的的位置设计各型别探针,并分别以本实验室上传GenBank的北京HRV地方株常见基因(亚)型P[8]a, P[4], P[6]及新近发现的P[8]b亚型的VP4基因作为相应型别探针的合成引物的设计模板及探针经PCR合成的合成模板,合成地高辛素标记的DNA探针。结果:经测序验证所建立的VP4基因杂交分型方法结果特异、无交叉杂交及反应背景。对门诊88例(55%, 88/160)及住院79例(70.5%, 79/112) HRV腹泻患儿的P分型结果显示P[8]a亚型仍为主要型别,前者为%.6%(85/88),而后者为62.0%(49/79);P[8]b亚型在住院HRV感染腹泻患儿中占较高比例(27.9%, 22/79),且其在门诊HRV感染患儿中也存在,但仅占2.3%, (2/88);本组标本中HRV P[8]b亚型主要与G9型组合。此外单纯P[4]基因型HRV感染仅在住院腹泻患儿中检测到I例((1.3%, 1/79),而P[6]基因型在门诊及住院HRV感染腹泻患儿中均未检测到。结论:本研究建立的VP4基因杂交分型方法是特异、可靠的,是对经典巢式PCR分型方法的一个有效的改进和补充。
  • 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干扰素α1b肺分布药物代谢、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动物的影响,及儿童雾化吸入运德素的安全性。方法:用Na125Ⅰ标记干扰素α1b,动物雾化吸入30min后进行放射免疫γ计数及小动物活体成像检测雾化吸入肺组织药物分布、血液中药物分布。并将BALB/c小鼠感染RSV后分4组:分别雾化吸入生理盐水、干扰素、利巴韦林、干扰素+利巴韦林,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对13例儿童进行雾化吸入干扰素α1b(运德素),观察对体温、血常规、血清生化等指标的影响。结果:①雾化吸入α1b干扰素可以到达肺组布织的各个部位;耳兔雾化给药肺组织药物含量高,药物代谢速度慢。②雾化吸入干扰素α1b治疗组BALF白对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且干扰素α1b组低于利巴韦林组(P<0.05)。雾化吸入最大剂量至2.0μg/kg·次时,受试儿童并未出现体温、血常规、血清生化等指标的异常。结论:雾化吸入干扰素α1b能到达肺组织,能明显减轻RSV感染小鼠肺部间质炎症病变,儿童雾化吸入干扰素α1b 2.0μg/kg·次是安全的。
  • 摘要:本文就一例先天性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阐述,讨论了该病的发病年龄段以及诊断方法,对先天性肝纤维化的治疗方法进行了介绍。
  • 摘要:本文首先对病毒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病毒学的技术发展过程,提出培养未来的具有信息化技术的病毒学家。
  • 摘要:巨细胞病毒感染是由人巨细胞病毒(CMV)引起的人类感染性疾病。本文根据病毒在宿主体内复制情况、感染的次序、感染的时间以及临床征象几个不同的角度对人巨细胞病毒感染进行了分类。阐述了CM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依据。
  • 摘要:本文对腹泻病的发病情况以及治疗成果进行了概述,阐述了儿童腹泻病诊断方法,介绍了脱水的预防与治疗、继续喂养、补锌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家庭治疗几种儿童腹泻病的治疗方法。
  •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两个问题,一是结合最近文献阅读,提出对有关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认识的加强和更新;另一是在此基础上讨论CMV感染与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关联。
  • 摘要: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副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基因型。方法:参照GeneBank副流感病毒(U51116)全基因组序列设计11对引物,覆盖副流感病毒基因组的全长。以副流感病毒cDNA为模板分段扩增病毒基因组全长克隆到T载体上,序列测定及使用Clustal W、DNAMAN等软件分析。结果:人副流感病毒ZYMgz01株全基因组核酸序列为15462bp,提交到GenBank的序列号为EU326526,与3型副流感病毒保守基因同源性为94.0%,具有3型副流感病毒的结构特征。基因组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ZHYMgz01株病毒与兰州的LZ22(FJ455842)病毒株的同源性最高,为99.1%;与美国突变病毒株(U51116)同源性为95.1%;与美国病毒株(Z11575)同源性为95.2%;与日本(ABO12132)病毒株的同源性为94.8%,而与加拿大(EU424062)病毒株的同源性为94.8%。系统进化树显示ZHYMgz01病毒株与兰州的LZ22病毒株同属一个进化分支。结论:广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副流感病毒ZHYMgz01全基因组为15462bp,与3型副流感病毒的同源性最高,确定ZHYMgz01是3型副流感病毒。3型副流感病毒系统进化可能与地域差异有一定的关系。
  •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HP感染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其发生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以符合诊断标准的289例HP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各种临床表现,对其进行分析,并对患儿进行随访,观察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HP阳性病例289例,其中男166例,女123例。男:女约为1.3: 1。年龄3个月-16岁,其中<3岁10例(3%),3-7岁101例(35%), 7-16岁178例(65%);病程为3天-7年,半数以上在半年以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胃痛、腹痛或腹部不适、压痛、暖气、反酸、呕吐、恶心、厌食、口臭。调查其家族史,否认家族史者78例,其父亲有HP感染者52例,其母亲有HP感染者43例,其祖父母有HP感染者18例。结论:Hp感染不仅可引起消化道症状,还可引发消化外症状,儿童感染率高,且不易清除,大大增高了成年后患消化道肿瘤的概率,故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及时给予治疗,并同时治疗与其密切接触的Hp感染者。加大对儿童Hp感染的关注力度,积极切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提倡良好的饮食结构与习惯。
  •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进一步提高儿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分别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等方面对7例患儿进行分析。结果:本组7例患儿经胃肠镜检查或经腹水嗜酸粒细胞计数检查确诊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本组中7例均有明显腹痛,其中6例有腹泻,5例有腹胀,5例有恶心、呕吐,4例以腹水为主要表现,入我院前曾诊断为胃肠炎、外科急腹症等。结论:儿童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需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内镜或腹水病理学检查确诊。
  • 摘要:诺沃克(norwalk)和诺沃克样病毒(norwalk-like viruses)已被确认为引起人类流行性非细菌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主要侵犯成人和学龄期儿童。本文对诺沃克和诺沃克样病毒进行了病原学研究,对诺沃克和诺沃克样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以及儿童Norovirus感染情况进行了分析,对该病毒进行了实验室检查,并就检查结果进行了阐述。
  • 摘要:为了研究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引起的小儿腹泻,得出水通道蛋白与该病有很大的关联,本文介绍了水通道蛋白的结构、功能、分类以及特点,分析了水通道蛋白在肠道的表达及作用,对水通道蛋白与结直肠疾病的相关性做了探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