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厦门
  • 出版时间: 2017-10-20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会议文集: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699条结果
  •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火电、热电等电力行业大气排放清单的建立缺乏高时间分辨率的分配方法,制约大气污染源解析、空气质量预报等工作准确性等问题,基于2014年全国电力行业烟气在线监测数据,建立火电、热电及电力行业总体月变化及24小时变化特征曲线,提高中国电力行业大气排放清单时间廓线的代表性和时间精度.
  • 摘要:大气湍流积分尺度和相关系数既是表征大气湍流特征的重要物理量,也是反映风场特性的重要指标,并巨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模拟与结构风荷载分析等应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哈尔巴岭气象塔高频梯度湍流观测数据计算了该地区复杂下垫面情形下的冬夏两季节的相关系数与湍流积分尺度,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相关系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在不同方向、不同高度与不同季节有着不同的变化特征。近地层不同季节不同方向不同稳定度下的相关系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存在不同的特征。湍流时间积分尺度冬夏两季时间积分尺度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这应与热力作用相关,并巨没有存在一直Lu<Lv或Lu>Lv的情况。不同季节空间积分尺度随稳定度的分布的特征不同,冬季在近中性条件下,空间积分尺度较大。
  • 摘要:本研究利用天津250米铁塔15层风场、相对湿度、温度观测资料,探讨了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和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天津地区边界层气象要素特征与污染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边界层内中高层的升温、中低层相对湿度的增长以及中高层风速的减小更有利于污染物的滞留和累积.污染天气的整层逆温强度均在1℃以上.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选择RH5、RH10、RH20、逆温等10个变量与PM2.5浓度进行回归方程建立,相关系数为0.68.此外,结合两次典型污染过程,提出两种逆温发展的边界层气象场概念模型:(1)中层风速在6m/s以上,风向以偏南风或偏东风为主,相对湿度在75%以下;(2)整层平均风速在2m/s以下,相对湿度在75%以上.
  • 摘要:城市地表气象条件受下垫面形态和性质的影响通常呈不均一的状态,为了探索大气颗粒物浓度与其所在小尺度城市区域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本研究以夏季的西安理工大学金花校区为研究对象,对该校内21个监测点位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细颗粒物PM2.5浓度及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气压等气象因素进行了监测及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小尺度城市区域内大气颗粒物浓度分布特征受区域周边大气污染源影响,且与气象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PM10、PM2.5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气压呈显著负相关,与温度、风速呈较弱的负相关.
  • 摘要:安岳县被誉为“中国柠檬之乡”,是全国唯一的柠檬商品生产基地,2015年柠檬种植面积达50万亩,柠檬产量60万吨.近年来,安岳县开始大力推进有机柠檬产业发展,截止2016年底,安岳县共发展5,200多亩有机柠檬.本文通过安岳县有机柠檬产业发展优劣势分析,提出了有机柠檬全产业链融合联动发展的思路,并从有机柠檬标准化基地建设、有机柠檬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有机柠檬生态循环产业模式建立、科技创新与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健全、有机柠檬品牌体系建设、有机柠檬特色小镇建设六个方面提出发展对策.安岳县有机柠檬产业的发展,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区域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强绿色农产品供给,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实现区域健康可持续发展.
  • 摘要:本文通过轨迹聚类、潜在源区分析等方法对京津冀地区冬半年污染物传输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传输指数的构建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对于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其重污染轨迹出现概率从高到低均为偏南路径、偏西路径、偏东路径、西北路径;在近地面高度上,西南和东南风的增强在大多时候成为北京的污染物传输通道,其中东南方向的污染物来源主要集中在大气低层;改进后的传输指数能够更好地反映外来传输作用对本地污染物浓度的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传输作用对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大城市的污染物浓度影响较明显,其中城郊及周边地区的近距离传输影响最为显著.
  • 摘要:本文利用2016年SURF(Field Study of Urban Rainfall and Fog/Haze over Complex Terrain andUnderlying surface)观测试验期间开展的云高仪、风廓线雷达、铁塔15层垂直观测,以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逐时大气污染浓度数据,并结合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常规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数据,针对2016年12月16-22日北京地区重度大气污染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局地环流转换及其对大气污染浓度时空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在大气污染形成阶段PM2.5浓度值经历了16、17、19日的三次明显波动升高过程,20日凌晨达到最高浓度值.期间,11时以后大气污染由南向北加重,偏南风(谷风)将南字的高污染大气向北京输送.17时-23时(北字出现山风并逐渐向南扩展时段)偏北风(山风)与偏南风(背景风场)形成辐合区,使得沿辐合区各方位的污染大气汇聚,对应区域的污染浓度显著增大.午夜以后偏北风(山风)将北字山区的较清洁大气向南吹,大气污染由北向南减轻;近地层东南风对加剧大气污染起重要作用.3)在特殊天气条件下,谷风对污染物的输送以及山风与背景风场的辐合作用加剧中午-前半夜北京城区、南字和东南字地区的大气污染,使其达到极端严重的程度.
  • 摘要:利用商丘市1960~2015年气象观测资料和2009~2015年本市环境检测站提供的市区空气污染物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数理统计、天气诊断分析和模式敏感性实验模型等方法,研究了商丘大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以及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污染的内因是排放,首要污染物主要是PM2.5和PM10,年、季、月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主要污染输送通道有3个.气象条件是大气污染的外因,降水量、降水日数明显减少、平均风速、大风日数显著下降、雾霾日数陡增等对商丘大气污染有显著影响,低层逆温层存在、静稳天气、大风天气、晴热天气是大气污染出现的天气条件.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应考虑主导风向的变化,确定污染物的输送来源.
  • 摘要:利用商丘市1971~2015年气象观测资料以及2014~2015年本市环境检测站提供的市区空气污染物PM10、NO2、SO2的日平均浓度值,统计分析了商丘市灰霾天气特征及灰霾天气出现时对应的污染物浓度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商丘市灰霾日数的年代际变化非常明显,不论从霾的发生频率,还是从霾持续时间上,45a来商丘市灰霾天气都呈持续增加的趋势.灰霾日数的变化存在着显著性季节差异,秋冬是灰霾天气的高发季节.一年四季中以冬季灰霾日污染物浓度最高,秋季次之,夏季最低.灰霾天气下污染物浓度均明显高于非灰霾日,以PM10最为显著,灰霾日的PM10浓度平均值高出日均值33.1%,SO2高出26.8%,NO2高出23.7%.可见,灰霾天气使近地面空气污染程度加剧,特别是颗粒状污染物PM10的污染程度加剧.商丘市的PM10浓度月均值与灰霾天数月比例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水平在0.8以上,说明商丘市的灰霾天气与空气中的PM10有较大的关系,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灰霾天气的主要成因.灰霾天气和大气污染物对城市人群健康有严重影响,尤其是与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心理健康、公众健康直接相关.
  • 摘要:利用2001-2010年广州气象站逐时地面风场、湿度、能见度观测资料为代表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再分析资料,通过对珠三角出现灰霾天气的流场进行归纳分型,分别研究了不同流场型的散度场、涡度场、边界层高度特征.结果表明:灰霾天气出现时流场主要可分为冷气团型、暖气团型和台风型三种,其中暖气团主导型干季发生较频繁,其他两种湿季出现较多;在灰霾天气出现期间及之后,三种流场型均存在风向转化,风速也逐渐增大,散度主要为负散度,涡度则存在差异.在灰霾期间,边界层高度和边界层通风量均较小,1000m以下高度风速较小,且存在主导风向的转换.
  • 摘要:本文利用2013年2月-2014年3月安徽省合肥市地面总辐射(即向下短波辐射)、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和PM2.5浓度资料,归一化分析了合肥城市地区PM2.5浓度和地面总辐射的关系,研究发现:(1)PM2.5浓度是影响地面总辐射的重要人为因子,在中午无云条件下,地面总辐射与PM2.5的浓度呈现较强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2.(2)归一化的地面总辐射和PM2.5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76,在早晨和傍晚的相关系数较小,中午较大.(3)平均而言,白天无云时PM2.5浓度每增加1μg·m-3,地面总辐射下降0.92W·m-2.
  • 摘要:利用2013年兰州市AQI指数与对应的气象资料,揭示了污染天气与气象因子的关系,降水、风向、风速及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污染物浓度的主要气象要素.将逐日污染日和清洁日 数据对比分析得到,兰州近地面存在多重逆温,污染日时逆温多厚度低,强度强;相反,清洁日逆温厚度高,强度弱.进一步利用NOAA的HYSPLIT-4模式,对兰州市两次严重的污染天气过程做了后相关轨迹分析,发现导致兰州出现严重污染天气的污染物以外地输入性污染物为主.研究结果可以为兰州市重污染天气预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为分析高湿地区重庆市大气气溶胶消光特征,以为提高城市能见度提供依据.利用修订后的IMPROVE算法分析了2013年1~2月沙坪坝(城市点)和缙云山(对照点)PM2.5及其组分的消光特征,利用浊度计监测了粒子散射系数.结果显示,缙云山bsP+baP占bext的98.5%.沙坪坝b‘P+baP占bext的98.7%.气体消光基本可忽略,高湿度导致重庆消光系数较大.缙云山PM2.5中硫酸盐、OM、硝酸盐、EC对bext的贡献分别为50.5%、26.5%、13.3%、6.0%.沙坪坝PM2.5中OM、硫酸盐、硝酸盐、EC对bext的贡献分别为34.5%、34%、18.9%、7.9%.b‘P测量值与计算值相关系数达到0.915,在α=0.01下显著正相关.硫酸盐和硝酸盐消光受到RH的显著影响,高湿度导致重庆地区消光系数较大.需重点控制对照点缙云山硫酸盐污染,控制城市点硫酸盐、有机碳气溶胶污染以减小颗粒物消光效应,提高大气能见度.
  • 摘要:臭氧是城市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主要的二次大气污染物,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臭氧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利用近几年合肥市臭氧连续监测的数据,对臭氧的浓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巨对臭氧前体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作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二次污染物臭氧的高浓度中心与一次污染物的高浓度中心并不一致,臭氧浓度呈典型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并且小时值变化呈现明显的日变化规律,与太阳辐射强度成正相关;与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成负相关.
  • 摘要:利用丹东2014年气象与高空资料分析酸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再在强酸雨日和非强酸雨日用aermod模式模拟,SO2、NOx、颗粒物浓度,结果得出:1.在南偏西风向上的Ph值分布对当年的酸雨状况有决定作用.丹东06-07年Ph风玫瑰图,南偏西风向和偏东向的Ph较低,而08-11年南偏西风向和偏东向的Ph较高,尤其是南风向Ph较高2、大气状况不利于污染物在铅直方向扩散时,降水Ph值低值次数较多,说明丹东地区当污染物如SO2和NOx污染程度加大趋势时,降水Ph值也更容易降低.3.2014年降水Ph值与大气稳定度相关性不强,统计学意义较低.4.混合层高度和降雨酸碱度统计学意义较低.5.逆温层越厚降雨酸度越呈碱性,逆温层越薄降雨酸碱度越成酸性.6.逆温层高度越高污染越轻降雨酸度越呈酸性,逆温层高度越低污染物浓度越重降雨酸碱度越成碱性.7.东北地区的颗粒物浓度呈碱性.这只是两天片面的结论,还有待于分析多天以及酸雨离子浓度多少的分析.
  • 摘要:本文利用湖北省32个监测站2007~2014年及宜昌、武汉站1990_2014年酸雨逐日监测资料,对湖北省酸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年均降水PH值为4.47,属于强酸雨等级;自2008年开始全省酸雨强度不断减弱,2010年开始由原来的强酸雨等级向弱酸雨等级转化,强酸雨区域主要位于三峡河谷地区及江汉平原大字、鄂东南西字及南字;年均酸雨、强酸雨频率分别为70.3%、26.3%,酸雨频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强酸雨频率自2009年开始呈现明显减少趋势,酸雨频发区主要位于南字大字地区及鄂西北东字;年均电导率为49.7μs/cm,主要呈现中字高东西低的分布型;湖北省酸雨强度冬强夏弱,发生频率冬多夏少,电导率冬高夏低;武汉2002年以后酸雨强度趋于增加,2003~2012年持续为强酸雨,电导率呈增加趋势,宜昌酸雨强度、降水污染程度均高于武汉;另监测显示,湖北上空NOx含量分布范围呈现扩散加重趋势,武汉地区SO2呈减少趋势、NO2呈增加趋势.
  • 摘要:近年来中国大气污染状况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增加更是给人们的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统计分析2014-2016年供暖期和非供暖期PM2.5的超标情况和浓度变化,模拟郑州市周围地区对郑州PM2.5的输送情况,并结合同期气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建立郑州市供暖期PM2.5浓度预报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从平均值、超标率或超标倍数上看,郑州市供暖期内PM2.5的污染最为严重,最大超标倍数高,突发性的PM2.5污染程度较重;2014-2016年郑州PM2.5浓度在供暖时期和非供暖期的平均水平都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供暖期间郑州市的主要污染源区集中在郑州市的北方区域,污染贡献率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等地.相关性分析表明,PM2.5浓度与相对湿度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能见度、平均风速呈负相关关系;郑州市供暖期PM2.5浓度预报模型的预报值与实测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 摘要:晋中是太原都市区的副中心,也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护“4+2”重点城市,环保工作直接关系到全省空气质量改善,关系到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大局.在结构性问题突出,这是长期困扰晋中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最大症结,晋中市生态环保问题的主要特征是:自然条件差与增长方式粗并存,历史欠账多与产业发展快同在.晋中市以督察为契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果断的行动、更加得力的措施,确保不折不扣完成环境质量改善任务.
  • 摘要:本文在深圳市宝安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基础上,分析了大气污染源组成,包括人为源、自然源、交通源和烹饪源,并进一步剖析其产生原因,结合深圳市宝安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针对当前大气环境仍然面临的问题以及环境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宝安区未来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对策建议,具体可从道路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扬尘、化石燃料锅炉、涉及VOCs排放的工业企业、生物质燃烧、餐饮油烟、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着手。
  • 摘要:青岛市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燃煤废气是雾霾主要成因之一.本文调研发现全市燃煤锅炉的洁净煤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在燃煤品质和锅炉炉型两方面具有较大提升空间,以占全市锅炉总数65%的链条炉为例,在产生同等热量的情况下,链条炉通过提升煤质和炉型升级可节约30%左右的燃煤量,污染物初始排放浓度也明显降低,在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同时减轻了锅炉烟气末端治理的技术和经济压力.笔者从加强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政策扶持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全市燃煤锅炉洁净煤技术发展的建议.
  • 摘要:燃气锅炉将成为北京市固定源NOx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目前对北京市燃气锅炉基础信息、容量及空间分布尚不明晰.本研究基于影响因素分析,识别出影响燃气锅炉排放水平的关键因素,并基于关键因素建立排放因子;并结合活动水平建立2014年燃气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结果表明,燃烧方式、锅炉类型及锅炉容量是影响燃气锅炉排放的关键因素,基于关键因素建立的NOx、SO2与CO排放因子分别为1.42~6.86g/m-3,0.05~0.67g/m-3与0.03~0.48g/m-3.结合2014年北京市燃气锅炉天然气消耗量(63.51亿m3),核算NOx、SO2与CO排放量分别为11121t,468t与222t.将排放量分配至1km×1km网格内,结果表明城六区各类污染物排放量高于郊区.用蒙特卡洛方法进行不确定度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CO(-157%~154%)与SO2(-127%~182%)排放量的不确定度高于Nox不确定度(-34%~34%).由于新标准的实施,对于Nox排放提出更严格的标准,因此需要大力推行低氮燃烧或末端控制技术;无需采取SO2控制措施的主要原因是通过控制天然气硫含量可实现SO2稳定达标.室燃锅炉替代大气式燃烧锅炉势在必行的原因是大气式燃烧锅炉单位容量排放量大.本研究可为管理部门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 摘要: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技术,以可溶性行难降解有机物苯胺、苯酚为对象,研究催化剂对臭氧氧化污水深度处理中nbsCOD的去除效果.通过试验研究得到:以A1203为基材,负载不同金属离子的催化剂,对臭氧氧化nbsCOD的效果显著,且具有普遍适用性.通过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处理污水厂滤后水,其出水COD的浓度小于50mg/L,可以达标排放,且加装催化剂,其氧化效率可提高20%~30%.
  • 摘要:以石化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技术和粒径分布、Zeta电位、三维荧光等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废水中生物絮体对臭氧催化氧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ss浓度的增加,去除单位COD消耗臭氧量逐渐增加.当进水ss浓度为0m∥L时,去除单位COD消耗臭氧量为1.16gCOD/g03,而当进水ss浓度约30mg/L时,去除单位COD消耗臭氧量增加到1.66gCOD/g03,消耗臭氧量增加了近30%.在臭氧的分散作用下,絮体粒径呈现减小趋势.Zeta电位的变化与粒径大小呈现负相关,且EPS的含量对Zeta电位有影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先与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DOM)反应,然后再与有机絮体发生反应.采用三维荧光区域积分法对不同臭氧投量下DOM、LB-EPS和TB-EPS的变化分析发现臭氧与水中右机物和絮体反应次序依次为DOM、LB-EPS和TB-EPS.
  • 摘要:CBAF工艺对炼油碱性污水具有很强的生物降解作用。硫化物在一级反应器中就几乎全部被降解,其平均去除率达到97.7%,同时一级反应器对其他的污染物也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其中对COD的平均去除率达到52.9%;二级反应器对挥发酚、石油类和COD也有良好的去除效果。炼油碱性污水经两级生物反应器处理后,COD、硫化物、挥发酚和石油类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2.0%,98.8%,79.6%和85.2%,达到高效生物预处理碱性污水的目的。CBAF工艺生物处理炼油碱性污水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它是一种简单、高效、低成本的含硫含酚炼油碱性污水预处理方法,为含硫含酚炼油碱性污水处理提供了新的工艺选择。
  • 摘要:本文通过臭氧前置与改良A2/0联用工艺和臭氧后置与改良A2/0联用工艺,对制药尾水与生活污水的混合水进行了中试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制药废水与生活污水混合比为1:1时,臭氧作为前置与后置处理单元时,该工艺对COD、氨氮、总氮及磷酸盐均取得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氨氮、总氮及磷酸盐经处理后,出水水质均可达到国家城镇污水排放一级A标准,生化阶段运行良好.采用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改良A2/0系统中微生物种群群落结构进行检测分析发现,当臭氧前置时,其生化系统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高,且物种均匀度也高于臭氧后置时的物种均匀度,但臭氧后置时物种总数要大于臭氧前置.
  • 摘要: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问题在中国广泛存在.城镇污水厂多采用二级常规生物处理,出水即使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级A要求,但仍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要求相差甚大.深度净化城镇污水厂二级出水,对于丰富水资源、减轻水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人工湿地是一种常用的生态处理技术.针对城镇污水厂二级出水的水质特征,综述了人工湿地对其COD、氨氮、TN及TP的去除效果,分析了人工湿地强化城镇污水厂二级出水脱氮的关键措施.
  • 摘要:选择新的高效催化剂、减少对环境产生的二次污染和提高催化剂的应用效率等仍然是水环境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本文选择1-丙基-1,3,5,8,12-五氮杂环十四烷合镍配合物作为催化剂活性中心(标记为MNC),以磁改性二氧化硅作为载体,对其表面进行氨基化改性后通过成环反应,成功将大环多胺镍配合物负载到磁改性二氧化硅表面(标记为IM-MNC).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场发射扫描电镜(SEM)以及场发射透射电镜(TEM)表征其物理化性质和形貌.以磁改性的二氧化硅负载大环多胺镍配合物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对孔雀石绿模拟染料废水进行催化氧化,并优化了催化氧化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当反应条件为MG初始浓度lOmg/L、催化剂2g/L、过氧化氢浓度为0.376mol/L、pH为3,室温300C下催化效果达到最佳,在30min内,孔雀石绿的降解达到99%.且催化剂重复使用五次后依然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85.43%).
  • 摘要:二氧化钛(Ti02)光催化技术,具有催化活性高、化学稳定性高、无毒无害、低成本等优点,在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抗菌、环境净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Ti02是宽禁带(Eg=3.2eV)半导体,只有太阳光中的387mm以下的紫外光才能有效激发价带电子迁移到导带,同时紫外光激发产生的电子和空穴的复合率高,光量子效率低.因此促进Ti02可见光响应,抑制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已经成为目前T102光催化剂研究领域的关键课题.本文综述了Ti02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反应机理,提出了Ti02光催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改性的各种方法,同时对T102光催化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 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反硝化除磷技术;比较了传统生物脱氮除磷技术与反硝化除磷技术;总结了DO值、碳源种类、温度及pH值等主要影响因素对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影响;并从工艺和菌种两方面对反硝化除磷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摘要:全面准确核算耕地资源利用的生态外部性是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基础,对耕地资源的利用不但会产生正的生态外部性,还会产生负的外部性,如水体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环境成本,因此核算耕地资源利用的生态外部性时,要充分考虑其生态效益和环境成本.本文采用单位面积当量因子法和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核算了南京市2014年耕地资源利用的生态外部性价值.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南京市耕地资源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为55.08×108元;耕地资源利用的环境成本为9.23×108元;生态补偿总价值量为45.85×108元,只占财政收入的2.59%,并不构成财政紧张.对耕地资源利用的生态外部性核算旨在为正确认识耕地资源利用中的生态效益和环境问题以及为制定生态补偿措施提供依据.
  • 摘要:运用WRF/Chem空气质量模式对2015年12月冬季京津冀地区一次重度灰霾污染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初步探究此次灰霾污染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模式WRF/Chem能够合理地再现灰霾天气下京津冀地区PM2.5的时空分布和演变规律.2015年12月19-22日,京津冀地区主要位于冷高压前字的均压场中,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较小、风速偏低的静稳型天气条件非常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敏感性试验表明:在静稳天(风速小于2m/s),城市热岛效应引起城市区域流场幅合的强度较弱,而城市热岛效应造成城市近地面温差较明显,城市热岛效应的热力因素影响较大,会使湍流作用增强,对边界层高度影响较为大,边界层高度增加较明显,将导致城市的污染物PM2.5在边界层内向上输送和扩散,有利于城市地区的PM2.5浓度减小.
  • 摘要:以离子色谱分析为例,从检测和数据处理两个环节,剖析了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工作质量管理的要点,将质量管理下作细化可操作化.离子色谱在环境监测中涉及的检测项目较少,样品较单一,标准溶液和质控样的保质期长,分析简便,结果重现性好。所以选择离子色谱为例来阐述分析岗位的质量管理工作。
  • 摘要:植被生产力和覆盖度是衡量陆地生态系统生态质量特别是植被生态质量的关键标量.本文研究了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和覆盖度的植被生态质量指数,评价了2000年以来全国植被生态质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构建的植被生态质量指数既反映了植被的供给能力又反映了植被覆盖地表的能力,可以动态监测评价全国植被生态质量的时空变化.评估结果显示2016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达2000年来最高,植被生态质量达2000年来最好;广西2014-2016年植被生态质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贵州2016年跃居全国第二;2016年全国有81.8%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正常偏好,主要出现在降水多于常年的区域,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部等严重受旱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较常年偏差;2000-2016年年平均值反映,南方植被生态质量好于北方、中国东部高于西部.构建的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反映了2000年来中国植被生态质量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可以用于植被生态质量的动态监测评估.
  • 摘要: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具有良好磁学性能的碳十一脂肪酸包覆的四氧化三铁(Fe3O4@Cl])磁性纳米材料,并利用TEM、FT-IR对其进行物理表征.以合成的磁性纳米材料作为磁固相萃取的吸附剂,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建立了一种环境土壤中苯并[a]芘的简便高效的分析检测方法.在最佳的实验优化条件下,苯并[a]芘在0.1-25.0ng/m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2,检出限为0.05ng/mL.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环境土壤中苯并[a]芘的测定,回收率为92.0~101.6%,相对标准偏差为3.1-6.2%.
  • 摘要:对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中亚硝酸盐氮含量的方法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条件是在pH1-2的酸度下,5g/L氨基苯磺酰胺溶液浓度为1mL,重氮化时间为2min,0.5g/L盐酸N-(1-萘)-乙二胺溶液浓度为1mL,偶合时间为20min.该方法检出限是0.002mg/L,测定环境水体中亚硝酸盐氮的回收率在97%~10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1%.
  • 摘要:通过淮南矿业集团发电有限公司新庄孜电厂2×150MW燃煤机组的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应用分析,对日常运行和维护中易发生的故障处理的经验总结,解决了GEMS系统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GEMS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确保火电厂环保参数达标排放,为国内火电机组、水泥行业的烟气GEMS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提供成功经验。
  • 摘要:建立了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有机肥中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15种抗生素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过风干过筛、EDTA缓冲液超声萃取后,使用UPLC-MS/MS,以选择反应监测(SRM)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实际样品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检㈩限分别可达0.01~2.50μg·kg-1、0.07-2.28μg·kg-1、0.07~0.21μg·kg、0.05~0.06μg·kg-1(以干质量计).样品中不同浓度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回收率分别为63.53%~95.48%、60.55%—104.80%、83.83%—112.49%、63.73%~91.12%,RSD分别为6.3%~13.4%、3.1%~19.0%,4.6%~6.7%、2.2%~10.0%.优化后的方法在实现较低的检测限的同时,保证了良好的回收率和稳定性,能够满足有机肥中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15种抗生素的检测需求,为环境监测和有机肥无害化利用提供必要检测技术支持.运用该方法,检测了北京郊区堆肥厂中有机肥中的残留抗生素,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浓度分别为0.78~1303.66μg·kg-1、1.60~996.30μg·kg-1、5.28~56.61μg·kg-1、24.15~68.43μg·kg-1.
  • 摘要:生态保护红线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底线,也是实施空间管控的重要基础.自06年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实施以来,生态分级管控措施为有序推进粤北地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现有的分级管控体系难以适应区域的持续发展和管理要求.本文以粤北典型城市河源市为例,从国家层面、省级层面以及河源市严格控制区的现状问题等方面提出了严格控制区调整的必要性,并从工作机制层面、技术层面、组织保障方面探讨了严格控制区优化调整的实践路径,生态严格控制区的优化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相互协调,构建良好的协作机制。优化调整工作技术要求高,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进行科学评价、同时需要高的制图技术实现精准落图。严格控制区一旦确定,就要实施严格保护,任何开发建设活动要限制在“空间”范围外。省市两级需要尽快完善监管机制、考核评价、责任追求机制。而对于红线外区域的发展,也一定要遵循红线划定时提出的环境和资源的指导“数值”,以保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环境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根据大数据的特点,审视了传统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分析的区别,明确了分析方法的转变,并指出环境信息化的发展,为管理部门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解决环境问题带来了新的机遇。环境信息化需要以科学完善的信息化设计为基础,明确的发展战略为目标,在提供环境决策过程中,采用较为成熟的机器学习方法,在某些领域进行试用,不断丰富挖掘环境数据价值,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
  • 摘要:为促进环境野外考察的移动化、信息化发展,提高信息采集和数据管理的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水印技术的可定位图像信息组织模型,实现了图像与时间、空间、属性等多源异构信息的一体化表达,弥补了传统EXIF文件#键-值"存储方式存在的安全漏洞,进一步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摘要:随着船舶废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国际海事组织对船舶氮氧化物的排放进行了规定.本文简要介绍了船用柴油机的氮氧化物排放法规及其解决方案,对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和废气再循环技术从经济性方面进行了对比.详细论述了EGR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对其工作流程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船用EGR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此外,分析了EGR率、洗涤塔设计、水处理系统等关键技术,并对各项关键技术中的技术难题和关键进行了介绍进行了介绍.
  • 摘要:近些年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革新,大范围遥感技术及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然而随着数据获取量的大幅度提升,遥感数据的存储和传输的过程面临着诸多问题.基于水质遥感监测研究,设计一套分布式单线程遥感数据推送程序,简化数据下载和数据分发的过程,同时对遥感数据的传输、解析等过程进行优化,减少对服务器资源占用造成的宕机风险,同时通过对用户权限进行设定,从而确保系统在稳定可靠地完成数据分发任务的同时,也能够对网络数据资源进行更加合理和智能化的分配,保证数据高效准确性,并满足用户对遥感影像的个性化需求.
  • 摘要: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将成为继关系数据库技术之后的新一代数据管理技术.它是建立在一个性能、一致性、完整性、可靠性和灵活性上优良的数据库.该数据库中的有效对象聚集是性能好坏的关键因素.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具有丰富的建模能力,它使用户建模容易,而数据库模式复杂.该数据库的标准化和形式化还需进一步研究与发展.高分环境遥感应用示范系统的数据库就是基于相关技术建立的,其具备强大的建模与表达能力,及较强的管理与存储能力,为建立我国“天-空-地”一体化环境监测业务化示范系统平台提供技术支撑,为开展高分及其它多源遥感数据在环境监测中的有效应用及示范提供数据保障。
  • 摘要:以泊松方程和电流连续性方程描述静电除尘器中电势和离子电荷密度,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二维线板式静电除尘器内电场进行模拟.研究不同线板距对静电除尘器内电势、离子电荷密度、电场强度分布的影响.不同线板距静电除尘器内,电场强度分布形状相似,离子电荷密度随线板距的减小而增大.
  • 摘要:核安全规划实施评估是及时掌握实施进展,督促各方实施规划以及保障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本文对核安全规划特征进行分析,从总体评估框架、评估技术路线、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核安全规划评估主要方法和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评价规划实施的总体效果,并对未来核安全规划评估提出了建议.提出的评估技术体系对相关部委、企事业单位及各方地政府开展核安全规划实施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摘要:温排水影响范围的预测是核电厂运行期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对于温排水的观测是核电厂后评估的重要手段.目前,卫星遥感监测是温排水观测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结果远小于温排水的预测结果,这是由于两者对应的潮型、气象条件和结果统计方法均不同造成的.本文列举了两个实例说明在采用相同或相近的潮型、气温等条件和统计方法时,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是相差不大的.因此建议电厂在运行后,采用航天遥感或海域实际测量的方式进行温排水实际影响范围观测,并采用同期水文、气象、温排水温升和流量数据进行数值模拟,根据实测结果修正数值模拟参数,建立该厂址的温排水评价(预报)模型.
  • 摘要:核电厂正常运行或事故时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为确定核电厂放射性核素对公众造成的辐射影响,主要基于大气扩散模式预测放射性物质的输送规律和扩散特征.本文以某核电厂址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厂址环境特征数据分析某核电厂厂址环境特征,利用拉格朗日大气扩散模式不同烟羽扩散模型对某核电厂址放射性核素的大气弥散因子进行预测模拟,结果表明:SLUG模型情景下的受体库的1核素浓度最大值是PUFF模型情景的受体库1核素浓度最大值的1.6倍,最小值的0.9倍,平均值的1.1倍;SLUG模型情景下的受体库2的核素浓度最大值是PUFF模型的核素浓度最大值的1.9倍,最小值的1.0倍,平均值的1.1倍,PUFF模型的变异系数高于SLUG模型的变异系数.
  • 摘要:在核设施工作场所对放射性气溶胶进行监测时,包含了氡、钍子体形成的活度浓度较高的天然本底.为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必须降低或消除天然本底以减小误差.本文主要探讨了放射性气溶胶监测中消除天然本底常用的3种方法:衰变法、能量甄别修正法、ct/p比值法,对这三种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对比.三种方法各有优劣,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根据工作需要选择适用的方法,以达到相应的目的.
  • 摘要:近年来随着核电事业的蓬勃发展,大量放射性废物随之产生,其中与天然放射性物质(NORM)相关的放射性照射也不断增加,应引起监管机构和辐射防护组织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在对最新外文资料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将NORM相关主要工业领域中的产生途径、辐射强度、对人体潜在的危害途径及有关辐射防护方法进行了介绍,为提高中国的辐射防护水平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研究中国中老年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参考值与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制定不同地域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收集66个市县5038例健康中老年人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其与地势、气候、土壤有关的25项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且推导出中国健康中老年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地理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4.029+0.7140X3-0.002000X4+0.9240X5+0.8760X9-0.9130X13+4.599X143.29.运用克里金插值法拟合出中国健康中老年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参考值的空间分布趋势图.rn 结果:发现健康中老年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参考值与地理指标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从大体上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参考值分布图呈现出东部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rn 结论:若已知中国某地的纬度(X3)、年日照时数(X4)、年平均气温(X5)、年平均风速(X9)、表土碱度(X13)、表土盐分(X14),可用此方程计算出该地区健康中老年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参考值,也可以通过查询参考值地理分布图得出某地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参考值的范围.
  • 摘要:目的:探讨移动基站电磁辐射对人的危害,为未来辐射限值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Narda SRM3006电磁辐射分析仪和高定向性喇叭天线对南京某小学校进行了电场强度和功率密度的测量.结果:所测电磁辐射功率密度最大为6.44uw/cm2低于国家限定值.结论:基站带来的电磁辐射虽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值,但仍对人体带来了一定的危害,随着通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根据具体场景开展研究,制定合理的限值,采取合适的防护手段.
  •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女性新生儿红细胞比容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制定中国女性新生儿不同地域红细胞比容参考值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收集了中国42个单位测定的2443例健康女性新生儿红细胞比容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与七项地理因素的关系.rn 结果:发现女性新生儿红细胞比容参考值与地理因素之间有很显著的相关关系(F=9.725,P=0.000).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推导出了一个回归方程:=50.33+0.003868X1+0.002281X5-1.322X7±2.90在以上的回归方程中,是女性新生儿红细胞比容参考值(%),X1是海拔高度(m),X5是年降水量(mm),X7是年平均风速(m/s);2.90是剩余标准差的值.rn 结论:如果获得了中国一个地区的地理因素,就可以用回归方程计算这个地区的女性新生儿红细胞比容参考值.依据女性新生儿红细胞比容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依赖关系,把中国分为八个区.
  • 摘要: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萃取并检测尿液中未代谢多环芳烃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低温萃取儿童尿液中的多环芳烃,浓縮后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检测,并用同位素内标稀释法定量.主要流程为:取10.0mL儿童尿液,加入NaCl溶液,并加入氘代多环芳烃作为提取内标,混匀后加入5mL乙酸乙酯,涡旋混匀并静置后,样品经离心机3000转/min离心10min,于-20℃冰箱中冷冻4h,样品冷冻结束后将乙酸乙酯倒出,重复上述操作一次.样品经氮吹浓縮至200uL左右,用0.2um的微孔滤膜进行过滤,加入氘代芘作为进样内标.使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检测,采用同位素内标稀释法进行定量.方法的有效性数据为:方法检出限;实验空白;空白加标回收率.上述有效性数据表明,该实验方法可以灵敏的检测尿液中未代谢的多环芳烃.
  • 摘要:膳食摄入被认为是全氟化合物暴露于人体的最主要途径,膳食评估工作已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然而新疆地区关于该类化合物在食品中的研究工作相对缺乏,全氟化合物在肉类产品中的暴露水平尚未被报道.本研究选取新疆地区经常食用的牛肉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东疆地区托克逊、吐鲁番、哈密和鄯善四个主要城市的56份牛肉牛肝样品,运用离子对液-液萃取结合固相萃取方法提取样品,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相结合的方法(SPE-HPLC-MS/MS)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东疆地区普遍存在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污染,污染程度略低于国内外其他研究;牛肝的浓度水平高于牛肉,并且肝脏对PFOS表现出较强的蓄积能力;四个城市平均浓度水平依次为:哈密>鄯善>吐鲁番>托克逊;污染程度与生产总值(GDP)存在直接关系,GDP越高的城市,PFOS和PFOA的污染水平相对较.
  • 摘要:本文研究三种不同的原料(杏壳(AS),木材(W)和核桃壳(WS))的活性碳(AC)即ASAC,WAC,WSAC对水溶液中莠去津的吸附.元素分析显示WAC的疏水性和芳香化程度大于WSAC且极性小于WSAC.BET分析结果显示样品比表面积为WSACWAC>ASAC.三种活性炭对莠去津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模型符合Freundlich模型,且对莠去津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WAC>WSAC>ASAC,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过程.
  • 摘要:把握中国村镇居民的时间行为模式能够为估算大气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的暴露数据.本研究于2013-2015年通过全年回顾式的问卷调查方式获得了中国26个省市自治区72个村镇居民的时间行为模式,统计分析其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村镇居民的年均睡眠时间为8.51h/d,工作时间为5.05h/d,交通时间为0.38h/d,室内外休闲活动时间为10.05h/d,同时受地区、学历、职业、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将村镇居民按照农民、工人和文化服务业等职业进行划分,发现不同职业人群的时间行为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进行中国村镇居民的空气暴露健康风险评估时,需要考虑到居民职业、人口属性以及地区等因素的差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行为暴露参数.
  • 摘要:目前饲料的促生长剂中普遍存在砷元素.农家养殖和规模鸡场养殖两种养殖方式的饲料添加剂成分不同,饲料中砷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鸡肉中砷的含量也会有所差异.本论文选取了上海浦东郊区某规模养鸡场和某小型农家鸡场进行对比研究,分别采集砷的来源—饲料和砷的直接受体—鸡肉为研究样品,对两种养殖方式下的饲料及鸡肉中砷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农家养殖和鸡场养殖两种方式下的总砷含量,饲料中分别为1.33mg/kg、1.81mg/kg;鸡肉中分别为1.45mg/kg、2.46mg/kg.鸡场养殖方式下饲料及鸡肉中的总砷含量远高于农家养殖方式下的总砷含量.两种养殖方式下饲料中砷的含量均小于限值标准,但鸡肉中的砷的含量则均高于限量标准.表明即便是农家养殖的鸡肉中总砷的含量也偏高,过量食用鸡肉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风险,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 摘要:利用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对三种不同土壤样品消解方法进行比较(电热板消解法/王水体系、微波消解法/硝酸+氢氟酸+双氧水和石墨消解/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分析三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对检测土壤中镉含量准确性.结果表明:三种消解方法对标准土样中镉含量的测定值均在各样品保证值的误差变化范围内,测定的镉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微波消解>石墨消解>电热板消解;电热板消解、微波消解、石墨消解对土壤镉元素总量的提取率范围分别为86.4%~92.8%,102.4%~108.4%和95.1%~106.0%,对实际样品的测定镉元素含量的大小顺序与环境样品相同.对ESS-3土壤标样进行加标回收率试验,三种方法对镉的加标回收率分别是86.5%、98%和95.7%.综上,三种方法都能方便、准确的测定土壤中的镉元素,这将为根据实验室条件选择合理的土壤消解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
  • 摘要:本文对2012至2014年北京不同地区逐日致敏性气传花粉的浓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北京城区及郊区气传花粉分布情况的差异.结果表明,1,北京城区及郊区全年均存在两个致敏性气传花粉的高发期,其一在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季,另一个出现在气象学意义上的夏末秋初.城区夏末秋初花粉总量高于春季,而郊区则无明显季节变化差异.2,观测期内北京城区收集到的花粉数量远多于郊区(2.05倍).且日峰值浓度方面也高于郊区,有三科花粉多次出现日峰值浓度高于1000粒/mm2的现象.3,观测期内北京地区共收集到31科致敏花粉有6科花粉占比较高且为城郊共有花粉,即为北京地区的优势花粉.城区优势花粉数量也远多于郊区,为其2.17倍.4,北京地区优势花粉的花粉季通常在城区开始的更早(平均早3天)且结束的更晚(平均晚2天),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植被状况及气候差异.
  • 摘要:为了研究二手烟对儿童多环芳烃(PAHs)内暴露影响,本研究将污染区74名与对照区72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尿样经过酶解和固相萃取,最后通过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对尿液中10种羟基多环芳烃的浓度进行检测.对照区二手烟暴露与非二手烟暴露儿童尿液中羟基多环芳烃浓度的几何平均值分别为0.05-2.17ug/g、0.03-2.50ug/kg.污染区二手烟暴露与非二手烟暴儿童尿液中羟基多环芳烃浓度几何平均值分别为0.38-5.97ug/g、0.05-3.83ug/g.结果表明二手烟暴露对儿童尿液中羟基多环芳烃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羟基多环芳烃之间的相关性有影响.此外,在污染区二手烟与非二手烟暴露儿童中1-OHP可以作为多环芳烃内暴露研究的生物标志物,但在非二手烟暴露研究中效果更好.
  • 摘要:目的:空气污染物浓度升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死亡率和急性加重率升高密切相关,但国内外尚缺乏两者之间的量效关系的关注.本研究拟研究空气污染物的蓄积效应对COPD急性加重(AE-C0PD)的影响.rn 方法:(1)收集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间101例COPD患者的每日自觉症状资料,对每次急性加重进行评估;从气象局监测平台记录同期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包括PM10、PM2.5、NO2、SO2、O3).Poisson回归分析其蓄积效应及季节性差异对AEC0PD的影响.rn 结果:(1)悬浮颗粒物浓度越高,COPD患者急性加重例次越高(PM2.5:r=0.419,p<0.05;NO2:r=0.523,p<0.05).PM2.5每升高10ug/m3,COPD急性加重风险增加9%,在寒冷季节急性加重前PM2.5有3天的蓄积效应,而温暖季节则有7天.NO2每升高10ug/m3,COPD急性加重风险增加7%,全年的蓄积效应均为5天.rn 结论:AECOPD发生与高浓度的PM2.5和NO2相关.PM2.5的蓄积效应存在季节差异.
  • 摘要:为制定中国健康成年男性每搏输出量参考值的标准提供科学的依据.收集了全国319个有关单位中的16650例健康成年男性每搏输出量参考值,并划分为青年、中年、老年前期、老年4个年龄段,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探索与地理因素的关系,分别使用岭回归、支持向量机回归、空间分析等方法建立两者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选择最优预测模型.选取了全国2322个数据点进行定位,利用ARCGIS地统计分析方法,插值出各年龄段健康成年男性每搏输出量参考值的空间分布图.结果研究发现中国健康成年男性每搏输出量有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性,且各年龄段之间体现大体相似的地理因素相关性.每搏输出量与年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年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表土硫酸盐含量、表土碱度、表土盐度等呈正相关.可以根据模型,得知中国区域内任何地方地理因素数据值,估算得出当地中国成年男性每搏输出量参考值,为该区域的每搏输出量参考值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年日照时数、年平均相对湿度等地理因素对每搏输出量的影响能为今后预防及临床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摘要:2016年4月对江门市近岸海域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C)、浮游动植物和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C)分别在1.74mgm-3~28.55mgm-3和21.17mgm-2d-1~1165.34mgm-2d-1之间.浮游植物种类有55种,以硅藻门占绝对优势,细胞丰度在119×104cellsm-3~8970×104cellsm-3之间,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在2.36-3.94和0.59-0.96之间.浮游动物种类有42种,优势种仅有夜光虫,丰度和生物量分别在3506-26465484indm-3和62.50-31575.00mgm-3之间,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在0.01-2.55和0.00-0.80之间.底栖生物种类有16种,绝对优势种为小头虫,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在32-576indm-2和0.48-122.85gm-2之间,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在1.00-2.14和0.68-1.00之间.
  • 摘要:规划能否顺利实施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确定规划实施的制约因素、采取应对策略是规划环评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规划存在的问题,从规划的特性入手,总结规划实施的制约因素,并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线性内插法建立规划制约因素的识别体系,对制约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分析认为,土地资源短缺、资金不足、与相关规划符合性较差和水资源短缺为至关重要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了制约因素的应对策略,为规划的实施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 摘要:从水生态系统影响因子与驱动机制、分区尺度与指标选取关系和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三个方面,分析了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选择北京市作为区域尺度水生态分区的对象,结合北京市水生态系统特点,选取地形、植被、土地利用、主导水生态服务功能等指标,将北京市划分为2个水生态一级区、5个水生态二级区和24个水生态三级区;分析了北京市5种主导生态服务类型的分布,可为北京市各生态区主要生态问题识别、水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 摘要:昆明市海绵城市通过“源头削减、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总体建设思路与“渗滞为主、蓄排结合,净用相辅”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削减雨水径流量与径流峰值、促进主要水污染物削减和水环境的改善、同时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增加地下水补给.同时从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和水资源方面4方面进行系统下程的综合汇总分析,提出具体地块指标和建设工程将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可经营项目采用整体打包的方式,采用PPP模式进行建设,做到因地制宜,系统推进.
  • 摘要:以生态功能分区为单元进行海绵城市规划和管理是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新途径.本文以阳江市为例,在综合分析区域生态格局特点、识别海绵基底、分析海绵生态重要性和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GIS工具划分得到5个海绵生态功能区,而后根据海绵分区和海绵要素不同,提出差异化的海绵城市建设措施.本研究不仅为海绵生态功能分区和以海绵要素为抓手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较为可行的思路,而且为提高海绵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提供了参考.
  • 摘要:湿地是鸟类的聚居地,鸟类处于湿地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端可以作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生物,对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风险更有参考价值.水鸟对栖息地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食物供给、柄息地的面积、环境要求以及安全距离.研究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角度,利用模糊评价法筛选出该区域内重要的湿地,并以北京野鸭湖、天津中新生态城沿海滩涂和河北白洋淀流域为例,分别探索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湿地公园建设规划和湿地生态功能单元保护、利用与恢复规划的思路与方法.
  • 摘要:利用绍兴越城区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地表温度反演以及模型计算等技术方法,综合分析了越城区的大气污染物分布、背景风场、城市热岛以及城市通风潜力分布特征;并结合越城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资料,构建了绍兴越城区的通风廊道系统.结果表明:①绍兴市越城区北部和西部空气质量较差,主要污染物(PM10、S02、N02)冬季浓度最高、污染最严重;其次为春秋季、夏季基本达标;②越城区城市热岛呈蔓延式发展,由90年代初的单个热岛中心至2叭6年逐步发展为多个强热岛中心,城市热环境状况堪忧;③越城区全年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平均风速近10年呈明显下降趋势;城镇集中区域为风速低值区,地表通风潜力较差;④结合当地污染分布、热岛特征、背景风环境及通风潜力评估结论,并考虑越城区实际城市结构、地势条件与用地规划,构建了东北一西南、偏北—偏南的通风廊道系统,并对廊道的走向、宽度、布局等提出控制指标和构建策略.
  • 摘要: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天津市单位产值能耗不断下降,但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同时,为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节能指标愈加严格,节能潜力逐年趋紧.本文通过历年天津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耗的实证分析,论述天津市未来的节能潜力与路径选择,即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调整能源结构,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完善产业准入与退出机制,围绕重大项目和重点园区加强循环经济建设。
  • 摘要:转变城镇发展方式,走绿色城镇化道路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城镇化包含“人的城镇化”和“空间的城镇化”两方面,以城市生态空间与生态承载人口对城镇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双约束是推进绿色城镇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台江县为例,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土生态安全保障需求,结合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和经济社会规划发展定位,在分析区域各类生态空间要素的基础上,利用ARCGIS对生态控制线要素进行空间叠加,得到生态控制底线总图;通过对4类生态空间适宜性评价因子进行综合评价,得到3个等级的生态空间承载力.探讨生态控制线与承载力双约束的规划思路,为绿色城镇化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 摘要:城市天际线是城市三维空间形态中的“竖向边界”.研究城市天际线可以在宏观层面为城市空间规划理论研究提供重要参数,中观、微观层面指导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细部城市设计.本文对城市天际线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英、美等欧美国家较早意识到了管控城市天际线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城市天际线研究,以英国充满政治气息的天际线设计风格和美国特有的芝加哥学派作为研究重点;在城市天际线的研究方法中,针对分形和GIS空间分析两种方法进行具体分析.本文对城市天际线的研究内容及方法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不同地域的文化和历史阶段将产生具有各自特点的天际线.基于历时性、共时性两个维度进行动态(纵向)和静态(横向)演进规律的分析,根据景观的历史、纪念性意义、可识别性、影响力、地域特色等指标经科学论证、甄别,将城市地标性景观假定为眺望景观,通过城市天际线与眺望景观、视觉走廊、观测区域的相互影响建立耦合关系模型,基于分形维数对不同城市类型天际线进行聚类分析,进而对城市“竖向空间形态”开展视觉影响评价.
  • 摘要:煤矿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一项制度,文中论述了中国煤矿区特点,提出了在煤炭区进行规划环境评价的原则,探讨了规划环境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煤矿区是我国当前经济和环境双转型最迫切的地区,在其规划环境评价中,要以国家政策主线引领,化解转型发展的压力;约束煤矿区无序开发,守住生态底线;用总量红线来调控开发的规模和强度,根据环境质量来分配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使发展规模控制在资源环境可承载范围之内;用准入的高压态势,强化煤炭行业准入源头控制,明确资源型、风险型、污染型叠加的要求。我国煤炭矿区规划环境评价滞后,存在规划环境评价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审批的。作为环境评价管理体系的龙头,规划环评“落地难”使整个环境评价制度的成效大打折扣,难以发挥真正效果。环境保护部将深度介入煤炭资源开发的综合决策,规范、指导和推动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源头预防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随着《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进一步实施,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于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 摘要:本研究从泸州实际出发,在梳理总结体制机制现状问题的基础上,从建立健全绿色考核机制、完善环境监管保障体系、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推进多元化环保投入机制等方面对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环境优美、生态安全、经济健康、生活低碳的绿色泸州提出了对策建议.
  • 摘要:西北干旱区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制约农业的发展,同时该地区还担负生态修复的任务.在生态文明视角下,西北干旱地区的农业不仅要追求生产效率,更需要具备生态修复功能,体现生态价值,走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农业发展道路.首先,根据干旱区的气候特点和农业特征,探寻适合当地条件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其次,以甘肃省的实际案例为依据,分析甘肃省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结合以上两方面得出结论,西北干旱区农业正处于转型期,认为干旱区农业应当走特色产业路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
  • 摘要:生态敏感性评价是进行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高程、坡度、土壤、植被、河流水系、洪水内涝以及水源地7个敏感因子,对公主岭市海绵城市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分为不敏感区、低敏感区、中敏感区、高敏感区以及极高敏感区5个层次的海绵生态敏感性分区.评价结果表明公主岭市生态敏感性整体偏低,低敏感区面积占比最大,不敏感区次之,总的分布规律是水库河流周边偏高,陆地区域偏低.此评价结果可为公主岭市的海绵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富营养化问题严重,是中国赤潮高发海区,研发一个适用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生态动力学模型,对研究长江口赤潮问题、开展海区环境保护治理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MIKE模型的ECOLAB开放平台,开发构建了长江口多藻类生态动力学模型,模型能够模拟3种藻类(甲藻、硅藻以及其他藻)在水体中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及营养元素(碳、氮、磷、硅、氧)在藻类、浮游动物、碎屑和沉积物之间的循环过程.模型在长江口进行了初步应用,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模拟长江口海域的藻类变化的主要特征.
  • 摘要: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等理论为基础,从空间格局、资源利用、环境质量、制度体系、文化建设等方面重点分析了济南市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并指出存在短板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济南市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空间格局,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提高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 摘要:本文介绍了生态安全问题的产生与发展,阐述了生态安全的内涵,分析了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阐明了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架构下军队在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作用,指出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安全问题的产生与全球生态形势的不断恶化将会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军队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当前,军队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仍需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强化生态安全观念,加强军队生态文明建设,更好的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还要关注全球生态安全问题,如国际河流安全问题,为我国争取合理的发展空间。
  • 摘要:为了环保部推进环境友好型社区创建试点工作,受环保部宣教中心委托,通过创建环境友好型社区理论的研究,调查走访全国参考不同类型社区的创建认知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升创建工作的标准化水平和创建环保实效.明确了在全国创建环境友好型社区的三大目标和五大内容,提出了符合国情的《国家级环境友好社区创建评估考核标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办法,环境友好型社区评估标准包括环境友好的宜居环境、环境友好的社区管理、环境友好的社区文化、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友好的社区成效五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设二级指标16个,每个二级指标包含若干,共有44个三级指标,有四个加分项,并设有相应的评估内容,总得分项总分100分,加分项单列加分.将完善健全环境友好型社区创建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壮大创建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在全国推广环境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收获多种综合社会效益,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和谐社会的发展.
  • 摘要:当前,新疆工业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进一步破解资源要素瓶颈制约、环境容量约束、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改善民生等工业发展难题.基于此,必须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区域布局协同化,产业升级绿色化,园区改造生态化,加快推进新疆工业绿色发展,既要从宏观层面加快产业布局协同化、产业升级绿色化,也要在微观层面推进园区改造生态化、企业生产清洁化,只有从全方位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节能降耗、降本增效,才能从源头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补齐绿色发展短板,才能发掘出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形成工业发展绿色新动能。
  • 摘要:新疆博格达山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该地区的地衣区系比较特殊,具有十分重要科研价值和保护价值.本文为了查明该地区壳状地衣资源,根据已有的研究资料对该地区壳状地衣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博格达山地区的壳状地衣共有22种,隶属于4目、8科、11属.其中茶渍目地衣种类占优势,共有12种,隶属于4科、6属,分别占该地区壳状地衣种、属和科总数的54.55%、54.55%和50%.山地森林带中壳状地衣的物种多样性最大为2.452、山前荒漠带中物种多样性最小为1.158.山地荒漠带和山地草原带间壳状地衣的相似性最大为0.933;而高山垫状植被带和山地草原带、山前荒漠带之间的相似性最小分别为0.316和0.333.说明山地森林带和亚高山—高山草甸带柄息地的温度和湿度较适合于壳状地衣的柄息和生存,而低海拔地区除了干旱环境限制地衣的生长外,环境的污染和人为活动的干扰也导致了地衣多样性的降低.根据基物类型壳状地衣可分为岩面生、树附生、地面生和藓丛生等4个类型.
  • 摘要:运用植物社会学的方法分别于2叭2年5月和2叭2年7月对七姊妹山泥炭藓沼泽湿地进行植被调查.调查发现,七姊妹山泥炭藓沼泽湿地共有高等植物196种,隶属67科128属.其中苔藓植物2科2属2种,蕨类植物6科7属8种,种子植物59科119属186种.蔷薇科是含种类最多的科,有25种.将七姊妹山泥炭藓沼泽湿地的植被分为8个群从:(1)野灯心草+大理苔草—泥炭藓群丛(Ass.Juncassetchuensis+Carextaliensis-Sphagnum palustressp.palustre);(2)野灯心草+小叶地笋—泥炭蕉苹群落(Ass.Lycopuscoreanusvar.cavaleriei+Juncassetchuensis-Sphagnum palustressp.palustre);(3)大理苔草—泥炭藓群丛(Ass.Carextaliensis-Sphagnum palustressp.palustre);(4)戟叶蓼—泥炭藓群丛(Ass.Polygonumthunbergii-Sphagnum palustressp.palustre);(5)湖北海棠—蕨状苔草—泥炭藓群丛(Ass.Malus hupehensis-Carexfilicina var.meiogyna-Sphagnum palustressp.palustre);(6)耳叶杜鹃-蕨-泥炭藓群丛(Ass.Rhododendron auriculatum-Pteridiumaquilinumvar.latiusculum-Sphagnumpalustressp.palustre);(7)菖蒲-泥炭藓群丛(Ass.Acoruscalamus-Sphagnum palustressp palustre);(8)灯笼花—箭竹—大理苔草—泥炭藓群丛(Ass.Enkianthuschinesis-Sinarundinarianitida-Carextaliensis-Sphagnum palustressp.palustre.).这些植被类型在不同季节形成不同的景观.对鄂西泥炭藓沼泽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生态恢复仍在进行中.
  • 摘要:植被自维持生态修复技术是通过构建土壤生境系统、植被群落系统和物质循环系统进行受损植被群落的修复或重建.三个系统的构建包含三大技术体系的配套应用,即生境改良及再造、群落配伍及建植和功能菌群构建及循环利用技术体系,构建的植被系统与周边乡土物种融合度高,植被群落稳定.该技术用于修复由于人类扰动造成的地表创面,包括受损土壤和植被系统.经在中国北部冻融区、半干旱区和南部湿润区域的公路铁路边坡、矿山受损植被系统进行示范应用,既能抵抗冻融、半干旱等恶劣环境,又能在湿润气候条件下抵抗暴雨冲刷,保土保水能力强,修复后的植被盖度可达到86%以上,构建的植被系统可自主循环、自然衍生,逐渐形成自维持免人下养护的植被生态系统.
  • 摘要:国家环评基础数据库对于支撑环评乃至环境管理工作开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环保领域体制机制逐步改革等背景下,本文总结国家环评基础数据库发展现状,指出当前面临的简政放权全国环评管理支撑能力待加强、排污许可制实施固定污染源信息待衔接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环评信息化水平待提升三大问题,并提出建立全国环评基础数据库、加强环评数据资源建设和推进数据挖掘分析及开放共享三点建议,以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摘要: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追溯、目的及意义的探讨,结合其在环境管理制度中得作用,提出环评作为科学性技术文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尽可能客观、科学、理性的决策参考.通过对目前中国环评管理模式的分析,以及与国外环评管理方式进行对比,提出目前中国环评管理模式中的问题,并提出“轻审批、重监管”、“全国性环评大数据资料平台建立”、“环评文件减负”等建议.
  • 摘要:环境公共财产权论是公众参与机制的基石,中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是环境决策民主化的重要保障,但实践多年来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效,反而被环境保护部评为“流于形式”.本文回顾了政府推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过程,着重探讨了公众参与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及表现,包括公众环保知识和意识薄弱,获取项目信息及参与的渠道不广泛,以环保名义夹带其它非理性诉求,为完成法定程序而虚假参与等.建议公众参与办法修订应从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厘清参与范围与内容,拓宽参与渠道等方面人手,同时完善环保NGO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
  • 摘要:传统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由于只是从单个项目进行分析,不能充分考虑多个项目环境影响的累积协同作用,无法满足较大地理空间区域下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因此环评数据资源必须实现向大数据的转变,加强管理与应用服务的创新,推进环境管理转型.本文探讨了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平台的核心系统和建立步骤,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指出环评数据的共享是大数据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期。目前环境影响评价所需的污染源、环境质量、生态背景、水文、气象等大量数据资料分散在各个部门及单位,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形成,需要打通国家与地方各级环保部门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还需要构建连接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横向”数据通道,为环境管理各方面的工作提供决策与管理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平台应该面向各级环境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持服务,提高环评决策和环境预警能力。大数据平台也要向环评机构提供在线数据共享、模拟分析等服务,提升环评基础资料收集的可靠性、便捷性。同时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平台也要向污染企业提供环境污染信息及环保措施对策,增强企业的环保责任感,使其能更积极的参与污染治理活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体系较为完备,但主要是针对单个项目的点源分析,无法适应面向区域的综合环境影响评价。在制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时也没有充分考虑工业企业的聚集状况和水文气象等外部条件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应该在全面研究物理化学机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来应对不同气象地表条件下的分析。
  • 摘要:规划环评旨在从源头预防产业园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规划实施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协调.本文则结合工作实践阐述了在对产业园区进行规划环评时应重点关注的几个要点,指出产业园区开发较单一建设项目而言,其环境影响范围大且深远,不确定性因素多,影响因素复杂。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旨在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调整建议或缓解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从环保角度为规划审批部门提供指导,确保规划实施合法、科学,可操作性强,力争从源头预防产业园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规划实施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协调。
  • 摘要:环境评价数据具有数据量大、种类多样、不确定性、分散性等特征,如何利用好环评数据,是完善环评工作的前提.本文阐述了大数据特征、收集及使用,提出大数据思维方式下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创新应用.大数据是首先是数量大,其次是数据具有不同的维度,只有建立在不同维度基础上的大量数据才具有完备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随着互联网兴起及产业数字化,尤其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及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库建设,环境领域数据量急剧增加,为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发展将大数据带入崭新的思维,将原本数据来源多样、分布广泛、采集方式不统一、标准不一致、内容庞杂的数据,通过数据挖掘与整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建立相关性。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从工程分析、生态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环境空气、社会环境、景观影响评价开展。
  • 摘要:通过分析智慧景区的内涵和标准体系,借助物联网、差分定位、云计算等技术打造智慧景区管理体系,构建智慧景区架构体系和服务体系,以透彻感知、互联互通、科学管理、绿色发展的运用功能提供标准化的信息服务.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智慧景区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碳足迹环境、顾客满意度、游客密度作为技术指标构建智慧景区评价体系.研究有利于旅游景区的智能化和信息化设计,亦可为智慧景区评价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 摘要:跟踪评价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组成部分,是规划实施中保护环境的重要环节.本文依据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总纲》解析了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定义,从跟踪评价的内容,作用,并结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理》对跟踪评价的审查要求等方面,全面阐释了跟踪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研读,分析,结合实际阐述了开展跟踪评价的适用范围,提出了判别跟踪评价适用范围的思路,跟踪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评价方法以及推进跟踪评价的建议.
  • 摘要:采用熵权法计算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权重,结合TOPSIS法评价了瓯江干流感潮河段4个监测点位的地表水环境质量,并对4个监测点位2015年水质状况进行时空排序.研究结果显示:各监测站位水质优良,均在Ⅱ类以上;Ⅰ类>龙湾断面>小旦断面>杨府山断面>清水埠断面>Ⅱ类;清水埠断面2015年各月份排序Ⅰ类>6月>1月>9月>12月>7月>2月>10月>3月>8月>Ⅱ类>11月>4月>5月>Ⅲ类.与传统水质评价单因子法比较,运用基于熵权TOPSIS评价更贴近实际水质状况.TOPSIS的排序功能可为属地流域环境管理带来便利.DPS数据处理系统软件中TOPSIS评价程序可便捷地获得评价数据与结论,提高环境监测评价工作效率.熵权TOSIS法评价水环境质量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 摘要: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因此前期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尤为重要.本研究在搜集当地的历史水文地质资料基础上,开展了详细的现场勘察、现场试验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对项目影响区地下水现状进行了评价,建立了数值模型,设置了可能出现的事故情景,分别在无防渗措施下模拟和预测对项目影响区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针对可能出现的事故情景,本研究提出了“分区防渗”的措施,将厂区分成“重点污染区、一般污染区、非污染区”分别设置防渗方案.
  • 摘要:效果评估能够对项目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对类似项目的方案制定更加科学合理,为该沙滩的后续维护和改善提供建议,对促进项目发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沙滩整治修复现状及评价方面的总结,探讨沙滩修复效果评估的方法,建立了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沙滩修复项目实际案例,运用AHP方法对开展效果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沙滩修复前后的评估值分别为0.397和0.733,研究成果可为其他沙滩整治修复项目效果评估提供借鉴.
  • 摘要: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大合作项目,截止2014年年底,8km2起步区已经成为较成熟的社区,绿色产业初具规模,公共配套也渐成体系,天津生态城发展的后续问题是绿色发展的进行情况,通过分析国内外生态城指标体系,结合《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2008-2020年)》中设计的指标体系,建立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天津生态城发展水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天津生态城可持续建设水平处于较好水平.
  • 摘要:该研究选择江畔城市芜湖市作为研究区域,利用监督分类、叠加分析技术、景观指数与社会统计数据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土地利用转换矩阵、城市用地弹性系数、紧凑度、分维数,分析芜湖市城市用地在空间上扩展的模式以及评价城市用地扩展的健康程度;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拟合城市扩展的形成机制,探讨人口发展、经济增长、政府决策以及公路发展对城市扩展的驱动作用,解析城市的演变机理.结果表明:芜湖市城市增加主要是由耕地转换而来,城市的弹性系数较低,土地利用总体达到了集约化水平;研究区的分维数逐年增加,紧凑度减小,城市扩展呈现边缘式扩展,城市内部填充较弱,城市呈现出“摊大饼”式扩展;多元逐步回归模型模型显示:人口增长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影响最为显著.
  • 摘要:通过对武汉市12个湖泊进行水生态调查,用生物学指数、生境、水质类别等指标对各湖泊水质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所调查的大部分湖泊水环境呈现“轻度受损”状态,水生态综合评价结果与水质实际状况符合,表明这种水生态综合评价模式对武汉市湖泊水环境评价具有可行性.
  •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水污染问题的增多,水资源短缺问题进一步突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缓解供水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选取2014年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供水总量、从业人数、固定资产投资、COD和氨氮排放量以及地区生产总值数据,采用基于决策单元规模收益可变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评价113个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分析效率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113个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水平较高,但仍然有一定的进步空间,同时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差异显著.东部城市综合效率普遍偏高,东北城市和中部城市综合效率次之,西部城市综合效率偏低且效率分布两极化.
  • 摘要:本论文针对医院环评特点,结合当下医院环评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分析了医疗污水、医疗固废、自污水处理站外排污泥和废气的特殊性以及各自的推荐处理工艺或污染防治措施,同时以某医院实例进行验证.通过改进措施的提出,以减小医院类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危害,且对医院环评项目的规范性有一定的帮助.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