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1尘肺病影像诊断新进展研讨会
2011尘肺病影像诊断新进展研讨会

2011尘肺病影像诊断新进展研讨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山西大同
  • 出版时间: 2011-08-02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会议文集:2011尘肺病影像诊断新进展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尘肺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肺的弥漫性纤维化,在临床上属于间质性肺病的范畴。问质性肺病的病变不仅侵犯肺泡壁,还要累及肺泡腔和细支气管等部位。间质性肺病的病因约有200多种,病因明确者约占1/3,大部分病因未明。某些疾病的胸部X线改变在某种程度上类似尘肺病的胸部X线改变,另外还有肺结核、癌瘤,以及心源性肺淤血等肺内或肺外病变所产生的胸部X线表现也与尘肺病的胸部X线表现相似,除了通过X线影像学的手段加以鉴别外,还要依靠询问详细的职业史和病史以了解与粉尘接触的关系,以及了解症状的演变;此外,又时尚需选择关键性的实验室检测项目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在极少情况下,如果根据临床和胸片确实难于鉴别时,则须采取相应的活体组织检查,以期获得确诊。
  • 摘要: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中规定的尘肺病的定义是:“尘肺病(pneumoconiosis)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但从尘肺发病机制及尘肺病的病理演变进展过程来看,肺组织纤维化只是吸入致病性粉尘,主要是吸入无机矿物性粉尘后肺组织一系列病理反应的结果。普通职业病范畴所说的尘肺病是指因吸入粉尘所致的肺泡功能结构单位的损伤,其早期表现为巨噬细胞肺泡炎,晚期导致不同程度的肺纤维化。必须强调的是,尘肺作为目前我国主要的职业病,和劳动保险等密切相关。因此,尘肺病诊断必须根据我国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职业病目录,按照尘肺病诊断标准进行。对我国职业病目录中规定了十二种尘肺病的具体病名加以总结。
  • 摘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规定了尘肺病的诊断原则和尘肺病X射线胸片表现分期。标准适用于国家现行职业病名单中规定的各种尘肺病。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为主要依据,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健康监护资料,参考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病诊断标准片小阴影总体密集度至少达到1级,分布范围至少达到两个肺区,方可做出尘肺病的诊断。
  • 摘要:尘肺是我国发病人数最多、最常见的职业病。是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现在认为粉尘吸入所致的组织反应不仅只限于终期的肺纤维化,应包括病理改变的全过程。因此,认为尘肺是因吸入粉尘所致的肺泡功能结构单位的损伤,其早期表现为巨噬细胞肺泡炎,晚期导致不同程度的肺纤维化。在尘肺的发生上粉尘的性质、浓度和粒径的大小,暴露时间是重要因素,而机体肺组织对粉尘的清除反应是决定尘肺发病的重要环节。鉴于尘肺的诊断涉及国家劳保规定,职业病待遇、政策性强,诊断时要严格执行国家尘肺病理诊断标准。
  • 摘要:尘肺病的X射线检查尘肺病的X射线检查采用的是胸部平片摄影技术。摄影技术质量的好坏对尘肺病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只有X射线技术质量良好的胸片,使用标准及标准片才能得出正确诊断。为了保证胸片技术质量,标准要求尘肺病的X射线检查必须使用高仟伏摄影技术。同时指出尘肺病是一种以肺部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它的主要病理改变是两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尘肺结节、融合团块、胸膜病变等。当这些病变达到一定程度,均可在X射线胸片上显示出不同的影像。反映在胸片上的主要影像有小阴影(包括圆形小阴影和不规则小阴影)、大阴影和胸膜斑,这些影像与肺内粉尘的聚集、纤维化程度有着量的相关关系,因此,国际上认为可以用小阴影、大阴影和胸膜斑这些形态学名词描述尘肺X射线改变。
  • 摘要:粉尘作业工人确诊为尘肺病后,需要进行肺代偿功能的评定(功能诊断),以便为该患者的劳动能力鉴定提供依据。此项工作涉及到患者的切身利益和用人部门对劳动力的安置,目前由社会保障和劳动部门负责实施。肺代偿功能的评定应根据该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检查、肺功能测定及有无并发症等进行综合分析,以作出正确评价。
  • 摘要:尘肺病是一个临床概念,需要综合诊断。影像学诊断不仅能够明确病变的存在,明确病变范围、分布等,还能对病变进行分级,以指导治疗。目前高千伏X射线胸片改变是诊断尘肺病的主要依据和首选方法,还有多种胸部成像技术可供选择.包括CR、DR、CT、MRl等,大大提高了尘肺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其中CT用于尘肺诊断已有了较多的研究,多认为CT、特别是高分辨率CI(high resolu-tion CT,HRCT)在显尘示肺病变改变的敏感性上都要优于胸片。
  • 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和高分辨CT(HRCT)及肺功能检查对煤工尘肺肺气肿检出率方面有无差异。方法:选择96例Ⅰ期煤工尘肺患者行64排螺旋CT和HRCT扫描检查并评分,同时进行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指标为残气量(RV)、肺总量(TLC)实测值,用力肺活量(FCV)、一氧化碳弥散量(DL∞)、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0)、最大通气量(MVV)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0实测值/FVC实测值的百分比,残总比(RV/TLC%)。结果:64排螺旋CT和HRCT肺气肿评分与RV、RV/TLC%、TLC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87、0.553、0.485和0.620、0.600、0.542;P均小于0.01),与FEV10/FVC%、FVC、DLCO、FEV10、MVV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百分比均呈负相关(P均小于O.01)。64排螺旋CT和HRCT诊断肺气肿的阳性率分别为78.13%和83.33%。明显高于肺功能检出肺气肿阳性率(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和HRCT对肺气肿检出高于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早期肺气肿的较好方法。
  • 摘要:肺结核是尘肺严重而较为常见的合并症。本文详细概述了尘肺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好发部位、分型及不同尘肺期别和尘肺不同类型阴影合并肺结核情况。大量资料显示,胸部CT对于发现小病灶、早期诊断、显示空洞、支气管内膜结核、钙化及结核活动情况等优于胸部平片;动态观察等在尘肺合并肺结核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本文还对胸部CT,特别是螺旋CT、HRCT及图像后处理方法等在诊断尘肺合并肺结核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 摘要:虽然许多职业性肺病可由胸片检出,但CT/HRCT在描述肺实质性、气道和胸膜异常上都优于胸片。有些职业性肺病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可提示正确的诊断。其他的则需要结合相关的职业史、临宋征象、影像表现和文献支持的该种粉尘和病变过程有关联等才能作出诊断。随着影像技术的进展,CT,特别是HRCT将在职业性肺病的包括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评价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 摘要:生产性粉尘暴露是发生职业性尘肺病的唯一原因,所以生产性粉尘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暴露特征和暴露量与尘肺病密切相关。不同的粉尘其致肺组织反应及致肺组织纤维化的能力不同,所引起的尘肺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等也有很大差别。了解和掌握生产性粉尘的特点和有关粉尘暴露的知识,是正确认识尘肺病的基础。粉尘的物理化学特性,特别是粉尘的累计接触量及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是决定其致纤维化程度和尘肺病病理改变特点及临床表现的重要因素。要做出尘肺的病因学诊断,必须详细的了解工人所暴露的粉尘的上述各项物理、化学特征及其暴露量。
  • 摘要:尘肺的病因明确,系长期吸入生产性矿物性粉尘引起的肺组织纤维化。其发病机制近一个世纪来国内外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提出了各种学说,在尘肺发病过程的某一阶段或某一局部解释了SiO2致肺纤维化的机理。然而至今仍有不少疑点得不到满意的解释。因此,尘肺的基础研究一直受到各国的重视,只有真正了解尘肺发病的本质,对尘肺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才能有突破性的进展。本文主要以矽肺为代表讨论尘肺的发病机制,其他尘肺的纤维化具有一定的共性,可作借鉴。
  • 摘要:尘肺病(pneumoconiosis)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简要介绍了国家法定尘肺病的主要影像特点,在职业病诊断工作中,应遵循综合诊断的原则,根据明确的职业史,依据技术质量合格的X射线胸片表现,参考动态资料,对照标准片,做出尘肺病的准确诊断。
  • 摘要: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将尘肺病定义为粉尘在肺内的蓄积和组织对粉尘存在的反应。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尘肺病的CT和病理学表现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旨在分析尘肺病病理和CT对比研究主要特点及尘肺病的CT表现征象,以期完善今后尘肺病的CT诊断标准的研究。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