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国医疗改革与老年健康、福利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
“中国医疗改革与老年健康、福利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

“中国医疗改革与老年健康、福利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1-04

主办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经济研究编辑部

会议文集:“中国医疗改革与老年健康、福利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老龄健康”问题是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重大议题,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已构成各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学和其他学科参与研究“老龄健康”问题之前,健康更多的被作为医学概念,但是,随着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决策者和研究者逐渐认识到跨学科研究的价值,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经济学视角对“老龄健康”问题展开新的探索,从社会经济、行为、环境、遗传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老龄健康影响的跨学科研究,逐渐形成了近20年来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趋势.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说明经济学家对“老龄健康”相关领域研究的逻辑、方法、内容、贡献和重点,通过对“老龄健康”经济学研究的讨论,将对中国经济学科研究领域的拓展和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线索.
  •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县乡村医疗服务系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投入的迅速增加改善了农村居民医疗卫生的服务,但是医疗卫生支出也随之增长.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政府怎样权衡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是一个重要问题。实际上,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来自于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而影响健康的因素又远超出医疗卫生的范围.因此,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投入决策要同时考虑其他影响健康的公共服务。本文对Grossman人力资本模型进行了扩展,对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的个人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了分析比较,特别关注了教育、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可及性和新农合筹资水平对健康的影响。数据来自于2009年上海财经大学学生对全国30省748县1451村14510户的调查.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健康测量指标SF8中的总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两项指标.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个人的一般状况(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家庭财富(用纯居住面积替代)、公共卫生环境、距最近医疗机构的距离、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和受教育年数。为了确定教育和健康的因果关系,本研究采用了两阶段回归模型,首先对受教育年数进行了预测,然后将预测的受教育年数代入第二阶段回归模型,得出教育对健康的直接影响。结果显示:教育对健康有显著的影响,采用阶段模型后教育的影响是原始回归模型的2-3倍.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对总体健康没有影响,对精神健康的影响也很微弱;比较其它类型饮水,自来水和深井对健康有正面作用,但是统计不显著;完整下水道冲式排污系统对健康有显著影响;距最近医疗机构的距离对健康有明显影响;村平均收入水平和家庭财富水平对健康均有正面作用;个人方面,健康随年龄增加而减弱,被调查男性健康好于女性,已婚者健康好于未婚、离婚、丧偶者.本研究的实证结果为农农合村公共资源在健康方面的投入提供了信息.在农村公共资源仍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改善农村居民的健康要从提高居民收入和教育水平,改善公共卫生条件和医疗服务可及性各方面全面展开.对于新的资金使用要不断加强评估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健康回报.
  • 摘要:本文运用2004及2006年的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最优设计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研究表明,考虑到医疗保障风险分散与道德风险的权衡,我国现行农村合作医疗的最优共付率应为20%,此时道德风险导致合作医疗成员医疗支出增加34.0%左右,在此基础上,本文模拟了不同缴费水平下农民的参与率,研究证实,随着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水平上升,农民的参与率上升,当缴费水平提高时,农民参与率下降,高收入者中健康状况较好的农民首先退出合作医疗,从而产生逆向选择问题,当合作医疗共付率设定为20%,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20元时,现行医疗体制下,农民参与率可达93%,为维持基金平衡,政府补贴水平至少应为每人每年180元左右,而按照现行合作医疗缴费及政府补贴政策,补偿水平最多40%左右.
  • 摘要:目的:近年来中国空巢老人比例的攀升引出一个重要问题:居住模式对老年健康有何影响?有关这一论题的实证研究较难有效解决内生性问题、导致系数估计不一致,即一方面与子女同住对老年人健康产生或有利或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健康状况差的老人更可能倾向于与子女同住.rn 方法:本文基于中国老年人口健康影响因素调查2005年的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方法消除自变量的内生性,系统分析了居住安排对老年健康的因果关系。rn 结果:研究结果发现,与子女同住对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并无显著影响,但对认知功能与自评健康有显著正向影响。按照老年人婚姻状态划分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与子女同住对无偶老人的认知功能与自评健康的保护性效应更为明显.rn 结论:多代同堂模式有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而且政府与养老机构应该给予空巢无偶老人更多关注与扶持。
  • 摘要:本文利用江苏省昆山市2005-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医疗支出动态模型进行设定,并研究了个人健康波动对医疗支出产生的影响。通过x2检验,我们认为城镇居民医疗支出动态模型可以设定为一个AR(3)过程。研究发现,健康波动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医疗支出波动,而这些波动主要由影响健康的持续性因子的波动所致.此外,健康波动将使一部分人面临大病支出风险,但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的社会统筹基金能够转嫁个人健康波动产生的大部分医疗支出风险:当65岁的健康波动时,0.1%的人在未来将面临至少约506580元的总体医疗支出波动,同时,0.1%的人将使社会在未来面临至少约281060元的医疗支出波动。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政府除了落实个人帐户,还应进一步充实社会统筹基金和大病基金,以此抵御可能发生的大病风险.
  • 摘要:2003年国家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主要目的是保护农民免于疾病经济风险,但政策效果似乎并不明显.我们认为,对“新农合”的政策评估应从卫生系统的最基本的“健康”目标入手,考察其对农民健康水平的影响。为此,本文以农村老年人为例,使用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的最新数据,对新农合的绩效重新进行了研究.发现:新农合显著提高了参合者的健康水平;改善了参合者原先“有病不医”的状况,提高了参合者的医疗服务利用率;降低了参合者的自付比例,但参合者的实际医疗支出和大病支出发生率并未显著下降.据此我们推测,参合者对新农合的政策反应是增加医疗消费,而并非减少医疗支出,从而导致新农合的金融保护效果不佳.因此,新农合绩效主要表现为改善农民的健康状况,而防范疾病经济风险的功能较弱.
  • 摘要:本文通过健康保险市场供需双方行为分析,构建居民医疗保险购买行为模型,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2000-2006),运用部分观测的二元Probit估计方法(Bivariate Probit with partial observability),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中供需双方各自的风险选择行为,以及城乡地区居民对商业健康保险的潜在需求行为及其宏微观影响因素.本文发现:(1)城乡居民都存在显著的逆向选择行为;(2)城乡社会医疗保障对居民商业健康保险需求行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影响居民商业健康保险行为的其他因素还包括,个人的风险偏好和经济购买力.这些经验发现为政府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和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 摘要:中国医疗领域的营利资本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状态,综合医疗服务领域发展滞后,但在基层以及专科医疗领域发展相对较好。医疗产品不可核实质量放大了营利资本的事后机会主义行为,阻碍了医疗营利资本的发展。构建声誉机制自我约束机会主义行为是营利资本在医疗服务领域发展的关键前提.与综合医疗服务相比,基层和专科医疗服务较易建立声誉机制,所以营利资本在这些领域发展较快.营利资本的竞争溢出效应将有效提高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因此营利资本的管制重心不应是设置高的进入门槛,而应是促进声誉机制的建立.
  • 摘要:2009年9月,在老农保停滞大约十年以后,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农保),并计划2020年之前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新农保发展迅速,截至2010年底,已经实现了24%的覆盖率。然而,新农保的现行制度设计到底给农村居民提供了怎样的激励机制?这样的激励机制能否真的实现为农村居民提供足够的养老保障?老农保中遇到的问题是否在新农保中得到了解决?本文根据新农保当前的制度安排,并结合老农保的实践,就新农保的参保和缴费激励、养老金替代率、财政补贴的可持续性,以及新农保的管理运营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数字模拟,指出了当前新农保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 摘要:本文从健康老龄化的生理生态机制研究入手,首先对现代文明基础上的老龄人口健康规律进行生物学、生理学和生态学、卫生保健及医疗等方面的分析,然后从个体与群体,微观与宏观层次探讨老龄人口群体健康的经济机制和社会途径,再进一步研究积极老龄化的生态经济途径及和谐社会的可持续模式.结果表明:人体老龄化有着特殊的生理生态规律,个体和群体生态效应差异性十分明显.微观和宏观经济管理和策略对于现代社会的健康老龄化有着种种矛盾和冲突,现代社会的道德、伦理、法律、规章制度等的发展和健全大大超前生命科学的发展,最新的生理生态科学理论推动、改变、改革现行经济社会的观念任重道远.推动积极老龄化的措施应该从最新的生命科学包括医学、卫生学、免疫学、生理学、生态学中吸取营养,并通过对社会人口老龄化的生理和智力的成熟到衰老过程曲线,对社会人口的生存成本和贡献过程曲线的比较静态分析,以及对延缓衰老的医疗保健、精神保健和知识保健过程区别和联系进行差异性、联系性的进一步分析,概括起来就是通过提高老年群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水平,辅助医疗保健以延长人口的有效劳动寿命,将老龄化对社会的“负担”性影响转化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积极性因素.
  • 摘要:本文主要利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相关数据,对残疾老年人口整体的福利需求特点及残疾老年人口不同特征子群体的福利需求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残疾老年人口整体的福利需求与残疾、年龄两个方面相关,在某种程度上残疾特征与需求特征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同时残疾老年人口的需求表现出全方位、低层次的特点;另一方面,残疾老年人口内部分年龄段、分性别、分残疾类别、分城乡、分地区不同特征子群体的福利需求存在比较明显的类别化差异。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