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第十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第十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第十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1-11-11

主办单位: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会议文集:第十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合理的区域物流网络是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立足于物流"轴—辐"网络结构,深入分析了区域物流网络规划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物流网络规划"中心扩展"和"中心吸附"的研究思路,以及将数学优化模型与地理信息技术(GIS)有机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而指出区域物流网络规划研究中,区域尺度范围确定与划分、企业物流运营网络规划、区域跨界物流整合与优化、区域物流波及效应与摄动效应、区域物流网络动态演化机理及动力机制等,今后特别值得关注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 摘要:本文利用模糊物元的方法,在分析了9个相关指标基础上,得出了中部六省物流能力值的发展趋势与经济发展趋势,并提出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强物流人员的引进与培养,满足物流业人才的需求。而现代物流趋向于商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通过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可以促进物流能力的提升,以及加强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益。
  • 摘要:在新形势下,沿海港口城市的竞争已经从规模和等级的竞争,转移到港口功能与服务之间的竞争.即从传统依赖港口码头、岸线、航道水深等"核心资源优势"升级到金融、贸易、物流网络、供应链管理等"核心竞争优势"方面.新兴港口城市必须以供应链整合优势获得区域竞争后发展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本文分析了新兴港口城市产业发展现状,认为物流金融产品广泛应用,是帮助新兴港口城市各企业参与国际供应链体系、在全球市场获得客户资源、掌握核心资源的重要手段,并系统阐述了新兴港口城市建设物流金融基地的总体思路,最后对新兴港口城市建设物流金融基地提出不仅要依托物流园区(中心)合作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还要积极扩大合作银行范围,完善物流金融产品体系,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探索组建政府级物流金融公司等可行性建议。
  • 摘要:区域物流网络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它应以中心城市作为核心.区域物流网络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空间演化过程,依次为物流通道、物流经济带、物流网络、物流圈.论文以江西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省可以构建五个区域物流中心,三个物流圈,物流中心与物流圈协同作用,促进区域物流的联动发展.
  • 摘要:本文提出了物联网港口概念与第五代港口发展模式,旨在破解近来业界提出的"智慧港口"、"港口联盟"、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港口等第五代港口理念,概括起来,第五代物联网港口=大港口联盟+绿色低碳港口+港口物流+智能港口+虚拟无水港+港口物联网。而物联网港口没有必要像建设实体码头、泊位一样,每个港口都重复开发物联网信息平台,建设数据中心。云计算是物联网的基石,通过建立物联网港口云计算数据中心,采用供应链服务提供商、第四方物流或SaaS/FaaS等商业模式提供港口物联网服务,特别是组合港、联营合作子母港模式,应该统一信息化标准,共享信息资源,通过物联网港口平台实现大港口联盟,绿色、低碳“两型港口”建设目标与第五代港口发展模式。并以枢纽港口为龙头,加强港口资源整合与合作,发展内陆无水港联盟,建立物联网港口与物联网口岸试点示范工程。物联网可以使港口向供应链的两头进一步纵深,更加灵活地扩大和促使港口间的横向整合。港口竞争模式从同质化和低水平重复向建立竞合关系和调整生产服务结构转变;港口生产力要素投入从人力资源、生产资料、设施设备向资本、科技、信息转变;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和效益从投资建设驱动向经营管理驱动转变;港口物流服务水平提高从设施、技术驱动向智能信息服务驱动;从供应链的物流转运节点向供应链的控制枢纽转型;从航运中心向港口网络转型;服务功能从海港、河港、空港向内陆港转移、延伸,使由于地域、国家断裂的运输物流信息无缝连接,打造透明运输物流链。
  • 摘要:轴辐式物流网络将一个或几个物流节点设立为中心枢纽站,而将非中心枢纽站节点的货物流在此集中后再根据目的站进行集运.轴辐式区域物流网络是将区域物流网络中的一个或几个城市设为枢纽城市,货物流从出发地经此送达目的地.由于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并能有效提高相关资源的利用率,带动节点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该网络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论文主要分析了轴辐式区域物流网络的构建及运作,并以湖北省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定量的角度探讨了现代区域物流网络节点的选择及等级划分方法,对如何从整体上优化湖北省区域物流网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 摘要:在建设循环经济政策导引下,企业通过构建逆向物流网络来实现循环经济.从信息资源、节点管理、成本控制等角度,分析了SDN企业实施MC逆向物流特征,在分析影响逆向物流成本的复杂因素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逆向物流成本控制模型,通过算例,说明了SDN企业比SC企业在实施MC的逆向物流成本小.通过SDN企业和SC企业的比较,对研究在模糊环境下的制造企业的逆向物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还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信息作出正确的思维判断,以动态稳定的组织结构实现MC的同时,相应的信息管理控制和配套服务的制定也显得非常重要。
  • 摘要:在中国物流服务业竞争异常激烈的宏观背景下,本土物流企业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够有效突围,取得领先市场地位.物流服务企业的自主创新可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种类型,自主创新活动的实施受到内部驱动力和外部驱动力的双重影响,其中内部驱动力包括企业人力资源、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外部驱动力包括了技术轨道、制度轨道、服务专业轨道、社会轨道以及现有竞争者、潜在进入者、供应商、顾客等行为者.在这些驱动力的作用下,电子商务模式、典型的R&D模式、破坏性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模式将成为未来现代物流服务业自主创新的主要模式.
  • 摘要:农业物流园服务能力的研究是合理建设农业物流园的基础,也是发展农业物流的关键.本文选取湖北省为样本,从内生能力和持续服务能力两个维度构建了农业物流园服务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SPSS14.0软件为分析工具,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北省17个市的农业物流园服务能力进行了分层评价和综合评价,并筛选出农业物流园服务能力的主要影响因子,分别为规模能力、配套设施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政府支持能力;其次采用聚类分析法,根据农业物流园的服务能力水平,将湖北省17个市划分为五个区域,分析了农业物流园服务能力区域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并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提出农业物流园发展模式最优选择.
  • 摘要:目前,国内危险货物运输突发事件(HMTE)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理论体系.HMTE属于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是应急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通过对突发事件、HMTE及应急管理特征和机理构成研究,初步建立了突发事件的二阶段变化机理体系——单一线性突发事件和多重非线性突发事件体系,并从系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特征的角度,分析了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机理的内在关系,构建了基于突发事件机理分析的应急管理机理分析框架,这对当前我国HMTE应急管理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 摘要:本文提出的多资源模型两阶段供应商选择模型,可以解决实施供应链制造企业因供应商供应能力无法满足采购需求,或者出于供应商安全需要就一种产品选择多个供应商的优选问题。第1阶段用熵系数模型确定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利用TOPSIS模型排定各供应商优劣次序;第2阶段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确定采购数量在入选供应商之间的分配。研究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帮助企业选择产品质量、交货期、技术水平等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同时能有效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模型对实施供应链的企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限于篇幅,本文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时只选取了6个关键指标,而供应商评价指标远远不止6个,因此本文算例仅作为企业选择供应商参考,应用中各企业要结合自己实际而定,如何完善供应商评价指标,将是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 摘要:在一般的单生产商—多销售商联合生产库存模型中均作如下假定:策略周期内生产商只生产一次;不同销售商的订货次数和订货间隔相同.放松了上述的假定,建立了生产商—销售商的"多生产阶段—协同订货"模型.首先,把多个销售商的不同订货策略转化成一个虚拟销售商的订货策略.然后,把虚拟销售商的订货对应到生产商的不同"生产阶段",对每个"生产阶段"应用单生产商单销售商的库存—时间图对系统整体的库存进行分析,从而构建了"多生产阶段—协同订货"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求解该模型的启发式算法.最后,用实例证实了该模型所得到的最优平均总费用优于已有的此类模型.
  • 摘要:在分析应急物流研究成果基础上,探索应用虚拟仓库理论和仿真技术研究应急物流中的协同库存问题.为此,构建了军事虚拟仓库系统及其协同控制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并针对军民、军军仓库间的应急物流协同保障策略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在应急状态下合理调度和管理各类仓库资源,改进应急物流条件下仓库保障能力。
  • 摘要:依据绿色精敏供应链范式构建汽车产业供应链竞争力评价体系,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经济模型,对中外七国汽车产业供应链竞争力进行测度,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供应链竞争力的位次,找出了影响我国汽车产业供应链竞争力的因素,并科学地阐释了我国汽车产业供应链竞争力低下的原因.
  • 摘要:供应商选择评价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决定了企业所选供应商的优劣,并将最终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论文首先基于21世纪采购环境的变化及其对采购供应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一套由质量、成本、服务、柔性、可靠性、管理水平、研究与发展能力这7个一级指标和交货柔性、协调能力、信息化水平等27个二级指标组成的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内涵进行了分析.考虑到供应商选择指标之间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而诸多的评价方法中,唯有人工神经网络具有独特的非线性适应性信息处理能力,据此论文以此为工具,运用前向神经网络中的BP神经网络设计了一套算法,并基于该算法建立了供应商选择评价模型,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运用这一评价模型来选择供应商,能较好地避免其他方法人为计取权值和相关系数过程中的主观影响和不确定性,选择的结果比较客观、科学.
  • 摘要:本文研究了单制造商、多RDC、多客户问题,使用具有有效区分单元的DEA方法评价供应链的效能,将供应链的效率评价值作为目标函数的一部分加入到模型中,建立了基于DEA技术的以低碳化供应链为整体目标的PIDRP(Production Inventory Distribution Routing Problem,生产—库存—分销—运输路线集成问题)整数规划模型,并对模型的核心部分——车辆路径问题使用改进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抚顺石化公司的真实数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以及DEA方法在实际中的作用.
  • 摘要:为了提高多载具自动化存取系统整体进出库效率,分析了多载具自动化存取系统的运作特点,建立了同时考虑货位分配和拣选路径的集成优化模型.模型以最小化单位指令周期的行程时间为优化目标,最后设计了两阶段禁忌搜索算法求解该问题.不同货位规模和不同载具数量的数值实验结果表明两阶段禁忌算法获得的行程时间较初始解有至少40%的改善,而且与分别优化的方法相比行程时间也能降低7%~23%。
  • 摘要:本文从企业横向供应链整合后的利润最大化入手,同时考虑供应商、核心企业和分销商三者的利润,研究了整合企业所处供应链与目标企业所处供应链的整合问题.基于学习曲线、数量折扣和规模效应对供应商、核心企业和分销商三者在供应链各环节中的物流成本、库存成本和生产成本产生的协同效应,建立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给出其求解方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供应链经有效的整合后,其整体利润得到明显提升并且核心企业的利润提升幅度最大.
  • 摘要:本文研究了配送车辆数和车辆工作时间有限的多车次同时集散货物路线问题,以车辆数和运输里程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多目标模型,提出了允许不可行解的禁忌搜索法.该方法能同时解决路线安排和路线分配的问题,其中路线安排采用了4种邻域搜索方法和重起策略,路线分配采用了初次分配和二次调整策略.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找到满意解;且采用多车次安排路线比单车次安排路线更加经济合理.
  • 摘要:本文首先利用区位熵理论分析了我国31个省市物流产业集聚状况,接着将区域空间相关性纳入到物流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中,并利用31个省市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在省域之间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和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物流业集聚促进作用明显;政府干预程度在初期对物流业集聚有显著负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负效应逐渐减弱;FDI对物流业集聚的作用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市场化进程对物流业集聚存在负影响;基础设施水平对物流业集聚影响并不显著.
  • 摘要:本文根据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共生理论为基础,从资源集聚、分工合作、资源共享三个维度构建了物流产业集群共生发展的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浙江省物流产业集群的问卷调查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在物流产业集群演化过程中,提高物流产业集群共生体的资源集聚,增强集群共生单元间的分工合作以及集群共生体资源共享能力都将有效促进物流产业集群共生发展.
  • 摘要:物流活动是主要碳排放源之一,是温室气体减排、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从省域层面对我国物流作业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和比较分析,对于从宏观上掌控各省域物流作业碳排放量及省域物流作业节能减排目标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给出了省域物流作业CO2排放量测量模型,测算了不同能源的CO2排放因子及排放系数;接着,以物流作业直接能耗法来核算我国各省域2008年物流作业的CO2排放指标,包括各省域的CO2排放量和单位货物周转CO2排放量,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省域之间物流活动产生的CO2排放量存在着地域不平衡性,CO2排放量中东部大部分省域要高于西部省域,而单位货物周转CO2排放量西部大部分省域要高于中东部省域;最后,根据物流作业的特点,分别从发展低碳运输、探索物流作业的技术性减碳方法、实行精细化物流作业管理、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制定低碳物流作业标准与打造低碳物流示范企业等五个主要的方面来阐述我国物流作业的低碳化对策,以期促进我国低碳物流的发展.
  • 摘要:本文以我国铁路货物运输作为研究对象,对各省铁路货物运输的到达量、发送量进行分类.从铁路基础设施、产业分布、经济状况等角度对铁路货物运输量的变化进行了解释,论证了我国货物运输的区域特点.在此基础上,利用固定效果模型对28个省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各地区铁路货物运输的决定要素,解释了影响各省铁路货物到达量与发送量的决定因素.
  • 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发展迅猛,但各国物流标准参差不齐,多种多样,严重影响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国物流标准化的现状,揭示了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提出11个国家密切合作共同重视和推进物流标准化发展,深刻认识物流标准化的重要性,抓住重点推动物流标准化建设,立足现实建设好物流标准化的公共信息平台,以及求真务实共同迈向物流标准一体化。
  • 摘要:本论文以中国物流企业为研究对象,将物流企业细分为四种类别,即平台型物流企业、通用型物流企业、专业型物流企业和供应链型物流企业,然后分析了物流企业竞争力的三大构成要素(能力、资源和动态机制),并将物流企业发展分成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再生期四个阶段,详细地探讨了中国物流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及其演化过程.基于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利用SPSS软件和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物流企业竞争力各个要素对企业竞争力大小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四种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竞争力要素构成,分析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物流企业竞争力三大要素的演进路径.
  • 摘要: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食品的物流成本,以食品中的微生物生长模型为基础,借鉴系统可靠性理论,给出了食品物流安全可靠度定义,建立了食品物流单元和物流系统的安全可靠度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无成本约束和有成本约束的食品物流系统优化决策模型,并根据模型的特点给出了求解的启发式算法.研究表明,利用安全可靠度对食品物流系统进行优化,反映了食品安全在物流过程中持续下降的本质,而且求解较为简便.
  • 摘要:本文从快递供给和需求的角度,首次提出并分析了快递网络的网络效应,提供了一个联系快递活动供需双方经济行为的研究视角.本文认为,快递网络效应意味着快递网络变化过程中价值在供给网络和需求网络上的实现,而且供需两个层面的网络都表现出直接网络效应和间接网络效应.之后,提出了基于网络效应的快递网络演化方式.本文为快递及其他类型物流活动的市场、组织、政府管制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摘要:从系统和动态的观点出发,对物流企业客户终身价值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构建了因果关系回路,给出了收入子系统、成本和客户终身价值子系统、客户生命周期子系统、客户满意度子系统4个子系统的系统流图,完成了物流企业客户终身价值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利用Vensim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模型的初始模拟,为下一步利用该模型来仿真物流企业客户终身价值的变化趋势,找出提升客户终身价值的关键因素奠定了基础.
  • 摘要: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一个行业的繁荣发展与人才的培养息息相关.当前,我国物流产业正处于由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对物流人才需求巨大.本文通过对高校教师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分析我国当前物流专业设置、教学设施设备、学生教育的基本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方向定位、教师教学素质、专业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提出建议.
  • 摘要:不同于传统的单链式绿色供应链,关联供应链是一种基于生产性废弃物再利用的多供应链间合作模式.本文建立了关联供应链两核心生产商之间的非合作独立决策模型和完全合作联合决策模型,给出了废弃物再利用可能存在的各种供求情形的定量化条件,以及在各种供求条件下两核心生产商的主产品产量及价格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当废弃物供远小于求时,上下游供应链合作的产量及利润空间为零;当废弃物供远大于求时,下游供应链合作的产量空间最大,合作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当废弃物供求相对平衡时,上游供应链合作的产量空间最大,关联供应链可以获得最大的合作利润.
  • 摘要:通过协调合作以达到共赢是供应链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引入TPL物流服务水平的三级供应链系统,应用博弈理论对其定价、产量、服务水平和利润分配进行分析.通过独立决策与合作决策的比较,发现后者的供应链总利润远大于前者,进而设置合理的收益分配比例,达到增加供应链整体效益的目的.本文给出MCRS法和NASH谈判模型等有效分配方法的供应链协调机制,结合三维图像处理,通过算例对结果进行实证分析.
  • 摘要:从横向和纵向视角研究了供应链开展绿色合作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湖北省四家产业集群制造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了168份有效问卷.运用SPSS14.0和结构方程模型对供应链基础性合作关系、供应链纵向绿色合作、供应链横向绿色合作和绿色合作绩效关系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并给出了它们之间的结构方程路径图.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列出的供应链横向绿色合作变量、供应链纵向绿色合作变量与绿色合作绩效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证实了本研究提出的假设,从而为探索集群式供应链开展绿色合作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支持性的论据。
  • 摘要:供应链管理是国际上企业管理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企业供应链在运作中,形成了以制造商为核心的生产供应链和以零售商为核心的消费供应链.本文针对中国零售业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个零售商供应链管理的系统框架——FROM-SCM模型,并基于TEI@I方法论对FROM-SCM中的商品需求预测、定价与折扣,以及订货策略等关键问题提出改进的模型及实现方法.通过在企业中实际应用FROM-SCM模型,表明这种供应链管理模型可以很好地整合优化企业的外部资源,大大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 摘要:交通枢纽的发展取决于流经该枢纽的物流量大小,而物流量的大小则是由其腹地区域经济发展中交易部分决定的,如何测算这部分交易量是关键所在.本文受空间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启示,以港口枢纽为例,测算了流经港口枢纽的物流量,并通过数值分析模拟了物流量分别与其腹地区域人口基数、农业与制造业规模、运输成本指数以及交通枢纽之间的距离等系统因素的关系,同时分析了这些关系的长期演化趋势.
  • 摘要:随着快递行业发展和客户体验要求的提高,航空运输已成为快递行业保证客户服务和客户体验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传统相关研究中大多数是从航空线路的经济因素、枢纽选择等角度进行研究,研究工具主要有鲁棒优化算法、模拟退火算法、蚁群算法等,针对单一维度,该类方法有一定价值.现实情况是多维度的.目前在传统研究中利用博弈论和最短路径算法相结合对快递行业的航空网络应用进行的研究较少.本文专门从快递行业的角度进行分析考虑,在时间与成本存在的内部关系基础上,提出基于多重博弈的Dijkstra算法规划航空网络,从时间、成本、距离多维度进行考虑,以实现快递航空网络的低成本与高时效.该算法易于计算机编程,最后证明该算法的优势性及切实可行.
  • 摘要:本文从虚拟和协同配送的本质出发,分析了协同配送虚拟企业的特点,构建了协同配送虚拟企业模型,通过仿真模拟可以深刻认识到从市场的角度来改造配送渠道,不仅利于社会配送渠道的合理化,同时也促使企业内部物流系统得到进一步优化;实施协同配送有利于增加单车配送量,提高车辆装载率,降低物流成本,减少负外部性,发展低碳经济与绿色物流;不过影响协同配送效率的因素较多,因此,需要组建协同配送虚拟企业联盟,统一制订协同配送方案,共享信息、运力、仓库等实体与虚拟物流资源,提高运作效率。
  • 摘要:由于贸易不平衡性,如何有效地管理空集装箱成为班轮公司管理的一大挑战.本文建立了一个带有补偿函数的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以解决净需求量不确定环境下的空箱调度问题.其中不确定预算即对不确定性的保守程度,反映了决策者的风险偏好.本文分析了在不确定预算集下最坏情形的补偿函数,将该鲁棒模型转化为一个大规模线性规划问题,并根据其特点设计了有效的求解方式.数值实验说明鲁棒的代价非常小,求解时间也很短.
  • 摘要:灾害事故的应急资源调度是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的有效手段.以往研究大多数缺少对灾害链的考虑,忽视了在整个灾害链中调配应急资源,因而不能完整的解决应急资源调度问题.本文考虑灾害链中多资源应急调度问题,建立了多资源多受灾点应急调度模型,设计了基于图论中网络优化和线性规划优化思想的启发式算法,并分析了算法复杂性.该算法根据应急资源在原生灾害和次生灾害中的需求对资源进行分类,对灾害链中都需要的公共应急资源,通过对模型线性松弛解的修正,降低问题的复杂性,减少算法的计算时间;而对原生或次生灾害中需要的应急资源,运用领域搜索方法寻找出救点,得到满意的资源调度方案.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表明算法适合较大规模的计算,并能满足应用中的实时性要求.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