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江浙话)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455篇,会议文献有243篇,学位文献有162篇等,吴语(江浙话)的主要作者有赵则玲、王文胜、徐越,吴语(江浙话)的主要机构有宁波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安徽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该文通过对比新派、老派上海话,论述老派上海话的若干特色和优点。介绍了上海的特色曲艺。以若干老前辈们讲的上海话为例,论述老派上海话的魅力,及其给予当今学习、研究...
2.[期刊]
摘要: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媒介,存在多种变体。方言作为一种平民化、地方性、具有传承性的表达形式,在语言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苏州方言作为吴语流派中最具...
3.[期刊]
摘要: 杭州话存在古开口三等今读合口的音变现象,声母条件是中古知、庄、章组和日母,韵类来源于中古麻、盐、侵、仙、真、阳韵系。这类现象形成于杭州话音系内部的自发音变。十...
4.[期刊]
摘要: 吴语台州片椒江话的语气词“望[m■^(0)]”可以表达两类口气功能:1)合预期、负面情绪的强肯定口气,同时表现为命令、催问口气;2)反预期的弱意外口气。文章论...
5.[期刊]
摘要: 江阴话新老派在词汇上表现出较大差异,整体呈现出向普通话明显靠拢的趋势。老派保留较多方言词,新派大量词语改用普通话说法,部分词语处于方言词、普通话词两读阶段,对...
6.[期刊]
摘要: 苏州地方文化建设在二十一世纪进入新阶段,陆续整理、校勘并标点出版了许多当地的旧方志,但其中仍存在一些标点及字形方面的可商榷之处。今辨正六种点校本苏州地方志所录...
7.[期刊]
摘要: 汉语方言岛的研究始于20世纪四十年代,从研究的分期、研究的成果两个角度对汉语方言岛的研究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浙北地区汉语方言岛研究的思路。
8.[期刊]
摘要: 方言作为宝贵的地方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中多彩而璀璨的一个分支,理应受到重视与保护。借助随机问卷调查、特定人群问卷调查、网络查询和面对面访谈等方式,调查与分析...
9.[期刊]
摘要: 朱德熙根据组合形式的差异,把汉语的述补结构分为组合式和粘合式两种,组合式述补结构中有结构助词“得”。组合式述补结构明清白话文献最常用的是“A得很”,此外,还有...
10.[期刊]
摘要: 《越言释》是清代越语研究类作品,一直以来未受到方言研究者的重视。通过分析《越言释》的内容及体例,探析作者茹敦和的方言学思想,阐述其语言价值与文化价值,进而指出...
11.[期刊]
摘要: 本文描写了浙江省文成县大峃镇方言的音系和单字音,大峃方言属吴语瓯江片。文章简要介绍了文成县的概况、文成(大峃)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和成词的两字组连读变调,最后一部...
12.[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描写了吴语富阳场口东梓关方言的音系。文章首先对富阳和东梓关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之后列出了东梓关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和音韵特点,最后是该方言的同音字汇。
13.[期刊]
摘要: 宣州吴语红杨镇方言共6种声调,非叠字双音字组的连读变调共有39种,基本上为前字变调而后字不变调.且无论前后字调类调值如何,前字总是趋向于变为21调,"21类+...
14.[期刊]
摘要: 穆麟德的《宁波方言的音节》采取符号记音法,其中精照见晓组ky、ts、c三类细音声符的音值及其演变是研究争议的焦点,利用穷尽统计法与音类比较法,对三类符号的音值...
15.[期刊]
摘要: 宣州吴语繁昌话形容词的生动形式较为多样,区域色彩鲜明浓厚.总体上看,具有结构类型多样、修辞格运用广泛和语用功能丰富三大特色.从修辞语用角度考察其生动表达形式,...
16.[期刊]
摘要: 一百多年前吴语苏州话"说"类动词"说"、"讲"并用,上海话只用"话",宁波话"话""讲"共存,台州话和温州话只用"讲".近一百多年来上海话、宁波话经历了"讲"...
17.[期刊]
摘要: 翟灏《通俗编》具有汉语词源学研究价值、汉语词汇史研究价值、汉语方言词汇史研究价值、汉语语汇史研究价值。研究古今方言词时需要注意方言词的性质、方言词研究的路径、...
18.[期刊]
摘要: 方言的发展与地方文化的传承二者之间唇齿相依,坚定文化自信需建立在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方言出现了语...
19.[期刊]
摘要: 方言熟语作为群众日常交际的用语,其中蕴含的修辞特点也具有审美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语言材料。从修辞角度对温州方言熟语进行讨论,目的在于分析温州方言熟语的修辞特...
20.[期刊]
摘要: 通过分析上海方言相关语料,对上海方言情态动词“高兴”的意义、用法进行描写和解释。结果表明:“高兴”可以作表意愿的动力情态词以及表承诺的道义情态词,有5种结构用...
1.[会议]
摘要: 本文用静态颚位、舌位实验的方法调查了上海话鼻音韵尾的发音位置.我们发现由于没有音位对立,这些韵尾的发音部位有比较大的个体差异.其中中央元音后面的鼻音阻碍位置可...
2.[会议]
摘要: 作者就吴语和湘语研究中的"浊音走廊"和相似的元音高化链移现象提出不同观点."浊音走廊"的解释具有局限性:"浊音走廊"的分布是十分有限的;吴语和湘语的浊音是有差...
3.[会议]
摘要: 以亲属关系远近为分类依据,对江西乐平方言的亲属称谓语进行分类,与普通话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总结出江西乐平方言亲属称谓语的特点,并试从文化角度进行分析探源.乐平方...
4.[会议]
摘要: 自20世纪30年代始不断有上海人陆续移居到香港.他们多有一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一般生活在香港的社会高层或者中层,具有散居为主、独自经营和生活的特点.移居...
5.[会议]
摘要: 本次实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基于石锋的语调格局及韵律层级理念,对50位发音人(25位男性、25位女性)说广州普通话陈述句语调的停延率从单字和韵律词两个方面进行...
6.[会议]
摘要: 本文研究了吴语虞西话的声调系统,考察的声学特征有基频、时长和发声类型.虞西话有8个声调,阴调类和阳调类之间存在发声类型的差异.大部分调类可以通过基频曲线进行区...
7.[会议]
摘要: 本文调查如东县内三个方言代表点(河口镇、掘港镇、兵房镇),旨在讨考察如东县内官话与吴语的声调及其发声态特征.河口镇、掘港镇的江淮官话可能有吴语的底层,调类数目...
8.[会议]
摘要: 基于Z-Score元音规整法发展了一种新的适用与跨元音系统比较的元音规整法.利用这种方法,我们测量了温州方言阴声韵中所有元音的动态特征.结果显示,典型的单元音...
9.[会议]
摘要: 本文根据"海外华人社区吴方言与文化研究"研究团队海外汉语方言词汇调查词表(修订版)、汉语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调查表,提取其中跟"方位词"有关的词条,进行大台北地...
10.[会议]
摘要: 本文以吴语的文献、方言两方面的材料为例,探讨方言语法层次性的若干具体表现。包括介绍层次的一般性理论与学界对语法层次研究的已有研究,简单讨论了反复问句、未然体疑...
11.[会议]
摘要: 当代吴语各地方言止摄合口三等韵有多种读音,就是同一个方言也有多种读音.例如上海市区方言:嘴吹水读-□,飞费泪读-i,累类读-□,辉毁危读-u□,追翠隧读-Φ,...
12.[会议]
摘要: 论文以清代中叶韵图《射声小谱》为研究对象,结合现代常熟方言调查材料,探讨《射声小谱》反映的清代常熟方言声类特点:保留有较为完整的全浊声母;匣喻莫辨、奉微不分;...
13.[会议]
摘要: 本文以吴语的连读变调为中心来讨论,主要内容包括:(1)连读变调的性质,语音词的概念,(2)广用式和窄用式的问题,(3)连读变调与轻声等的关系,(4)如何考察连...
14.[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对南部吴语上丽片、瓯江片及婺州片支脂之韵历史层次的讨论认为,支韵的ie或ei并不是反映《切韵》时期与脂之韵相区别的读音,ie、ei均是由i裂化音变而来...
15.[会议]
摘要: 本文以宁波方言通用量词“隻”为线索,一方面从汉语史的角度进行历时考察,另一方面从方言的共时分布的角度,比较吴语、赣语、湘语通用量词的异同,并探究吴语文献中通用...
16.[会议]
摘要: 法国传教士P.CorentinPétillon(P.C.Pétillon)所著《法华字汇》(Petit Dictionnaire Franpais-chino...
17.[会议]
摘要: 吴语处州方言异读字的常现领域一般以身体部位、生理现象、动植物名、地名、日常行为等为主.异读主要有"声母异读、韵母异读、声韵异读、声调异读"等表现.除外部强势方...
18.[会议]
"传闻"与"惊异":上海话"伊讲"□ik(a)□与南疆汉话语"看/干"
摘要: 本文通过借鉴分析上海话"伊讲"□ik(a)□的语义,从语法化的角度对比新疆南疆汉话"看/干",对"传闻"与"惊异"这一传信范畴进行了探讨.
19.[会议]
摘要: 本文记录温州南部平阳县县城昆阳镇方言拟声词共约187条,大致分为11类,并就其象似性作分析,包括音素与所指的象似性,音节组合形态与所指的象似性,音节屈折与所指...
20.[会议]
摘要: 应该说,在全国推行普通话,是一项具有远见卓识的措施,它促进了各民族的沟通与融合,巩固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对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
1.[学位]
摘要: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地属安徽省,铜陵以铜而兴,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的美称。铜陵方言不是单一系统的方言,属于比较复杂的方言系统,主要使用两种方言,分...
2.[学位]
摘要: 浙江方志含方言语料的旧志25部,新志125部。论文以此为研究范围整理出旧志方言词6118个,新志方言词122697个。通过对方志方言资料整理、辑录,建立了“浙...
3.[学位]
摘要: 《婺源正北乡音字汇》记录的是19世纪早期婺源正北地区的语音系统。本文运用“文献考证法”、“统计法”以及“历史比较法”对该韵书的语音系统做了全面的音系分析。考证...
4.[学位]
摘要: 程度量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量范畴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汉语中体现程度量的语法手段主要是程度副词。在繁昌方言中,程度副词很多,“尚好”是使用普遍又比较有特色的一...
5.[学位]
摘要:
本文以龙泉方言语气词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描写法和比较法对龙泉方言语气词进行系统的研究。全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龙泉的地理历史及龙泉方言音...
6.[学位]
摘要:
本题以东台方言体貌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描写法和归纳法对东台方言体貌系统进行研究。
全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绪论。首先介绍东台市的地理人文...
7.[学位]
摘要: 俗语是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自然现象、社会发展和人生哲理的经验性总结。方言俗语则是方言区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最生动精短的记录,是当地人民群众独特的心理...
8.[学位]
摘要: 本文主要使用定量统计法和对比研究法,将虹桥方言同素异序词与其他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对象包括了普通话、汉语其他方言和日语,相较于前人的研究,本文增加了与方言对...
9.[学位]
摘要: 本文将田野调查所得的景宁畲话的材料和以往学者调查过的汉语六地方言(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闽语)的材料进行整理,通过计算的方法来研究景宁畲话词汇与这些...
10.[学位]
摘要: 温州鼓词是一种以温州瑞安的城关方言为标准音,以扁鼓、牛筋琴、三粒板为主要伴奏乐器,以板腔体为主要唱腔音乐,流行于浙南地区的民间说唱艺术。由于方言和地域的限制,...
11.[学位]
摘要:
瑞安方言是南部吴语的重要成员。本文从瑞安话量词变读入声以及与补语有关的自发音变辨义两种现象切入,专门讨论瑞安话中的形态音位现象。
变读入声后,“原量...
12.[学位]
摘要: 桃花镇方言属于舟山方言,深入了解桃花镇方言代词的基本面貌,能为研究舟山方言代词提供一些资料和线索。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对代词类型、语法功能、特点等进行描写...
13.[学位]
摘要: 余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在一些方面表现出和周边方言的相似性。然而到目前为止,以余杭方言作为切入点来研究的文章较少,对余杭方言的后语缀研究则更少。本文主要通过搜...
14.[学位]
摘要: 本文通过对百年前上海方言与现代上海各区片歌韵字的历史比较,且分析除上海方言以外的北部吴语、南部吴语、徽语、老湘语、客赣方言、闽语、粤语歌韵字的历史层次,发现百...
15.[学位]
摘要: 本文对赣东北徽语从地理语言学角度进行考察,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全面展现赣东北徽语语言地理的面貌。赣东北徽语区语言地理格局的形成有其内因,同时,边邻各方言...
16.[学位]
摘要: 中国是一个多方言的国家,随着普通话的大力推广,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必然会频繁接触,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宜兴口音普通话就是宜兴方言和普通话接触的产物,它是普通话的...
17.[学位]
摘要: 本文以石镇方音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法获得第一手语音材料,运用共时描写法对石镇方音语音系统的现状作客观描写,通过共时、历时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将石镇方音语音与中...
18.[学位]
摘要:
本文以苏州话和常州话为代表,从声学语音学的角度对北部吴语阻塞音的性质与变异进行分析与研究。全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说明北部吴语的地理...
19.[学位]
摘要: 丰城市位于江西省中部,距南昌60公里,东临进贤、临川,西接高安、樟树,南连崇仁、新干,北毗南昌、新建。丰城话属于赣语宜浏片,可划分为城关片、剑西片、上剑东片和...
20.[学位]
摘要: 《恒言录》是清代学者钱大昕的一部俗语辞书着作,该书一共收录八百余条常言俗语,作者采用探源溯流式的方法和引经据典的分析,意图找出常用词语的原始出处,对近代汉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