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吸附、物理吸附、等温吸附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六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459篇,会议文献有25篇,学位文献有42篇等,化学吸附、物理吸附、等温吸附的主要作者有吴王锁、郭治军、凌丽霞,化学吸附、物理吸附、等温吸附的主要机构有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采用分子模拟方法在深层页岩气储层条件下探究伊利石纳米孔隙中甲烷的吸附行为。首先,基于巨正则蒙特卡洛和分子动力学耦合方法,构建一套甲烷化学势图版,并建立甲烷化学...
2.[期刊]
摘要: 石油化工过程中通常采用低温精馏法分离乙烷,以获得聚合级纯度的乙烯,该过程耗能巨大.而利用多孔材料的吸附分离来拆分两者,可极大地降低所需能耗和生产成本.目前,相...
3.[期刊]
Mn(Ⅱ)在伊利石(001)面和(010)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
摘要: 为探究Mn(Ⅱ)在伊利石表面的吸附机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Mn(Ⅱ)在伊利石(001)面和(010)面的吸附,研究了活性位、吸附构型、电荷和态密度...
4.[期刊]
摘要: 使用壳聚糖(CS)和粉末活性炭(PAC)复配制备了一种复合吸附剂(CS-PAC),用于对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吸附,以UV_(254)作为D...
5.[期刊]
Cl^(-)在α-Al_(2)O_(3)表面吸附的驰豫方式和溶剂化模型选择
摘要: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模型弛豫方式和隐式溶剂化模型的使用对α-Al_(2)O_(3)(0001)表面初始结构和Cl^(-)在表面吸附行为...
6.[期刊]
溶胶晶种法合成纳米高硅Beta分子筛及其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吸附特性
摘要: 高硅Beta分子筛具有孔径较大、疏水性能好的性能,可用来吸附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但如何在无氟体系下合成高硅Beta分子筛仍是一项技术难题。通过添加分子筛前驱...
7.[期刊]
摘要: 文章以核桃壳为原料,通过改变改性剂NaOH溶液的初始浓度和浸渍温度来确定最佳改性条件,制得改性核桃壳生物炭,并对其进行SEM分析。通过控制单一变量,分别研究了...
8.[期刊]
电荷与应变协同调控g-C_(9)N_(7)膜对CO_(2)吸附和渗透特性的研究
摘要: 为了有效捕获和分离CO_(2),提出了一种电荷与应变协同调控的气体捕获和渗透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可逆性和动力学可控的优点。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和基于第一...
9.[期刊]
CO_(2)/N_(2)二元气体对甲烷在煤中吸附影响的分子模拟研究
摘要: 二元气驱技术(CO_(2)/N_(2)-ECBM)已成为煤层气增产的重要手段,明确CO_(2)/N_(2)在煤层中的竞争吸附规律以及对煤层物性的影响具有重大意...
10.[期刊]
摘要: 为了分析含水量对页岩吸附性能的影响,在其它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含水量对页岩甲烷吸附性能以及页岩孔隙的影响,介绍了考虑含水因素的6种吸附模型及适用条件,阐述含水页...
11.[期刊]
摘要: 多孔吸附材料广泛应用于分离提纯、气体储存和工业催化等领域,吸附等温线的测定对研究吸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容积法易受管路温度均匀性影响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基...
12.[期刊]
摘要: 采用纤维素与壳聚糖复合的方法,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一种具有Cu^(2+)印迹的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微球,考察了制备过程中纤维素种类,纤维素与壳聚糖质量比、戊二...
13.[期刊]
多乙烯多胺改性磁性壳聚糖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
摘要: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多乙烯多胺(PEPA)改性壳聚糖磁性复合材料PEPA-CS/Fe_(3)O_(4)。通过红外(IR)、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
14.[期刊]
甲烷在MIL-101(Cr)和AX-21上吸附平衡的比较分析
摘要: 为研制高效的吸附式天然气(ANG)用吸附剂,比较了甲烷在MOFs和典型碳基材料上的吸附平衡.实验所用吸附材料MOFs选用MIL-101(Cr),碳基材料选用A...
15.[期刊]
摘要: 高效吸附剂是大气放射性氙取样分析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为提高探测灵敏度,需获得对大气中痕量氙具有更高吸附性能的吸附剂.研究了10种分子筛对痕量氙的动态吸附性...
16.[期刊]
MIL-101(Cr)/共聚酰亚胺混合基质CO2/CH4分离膜的性能表征
摘要: 为了有效提高膜分离技术对CO2/CH4 混合气的分离效果,以2-双(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6FDA)为二酐单体、2,4,6-三甲基-1,3-苯二胺...
17.[期刊]
摘要: 根据测试需求和物理吸附系统的性能,对现有物理吸附系统进行功能升级改造.研制了一套气体吸附法的前处理设备,解决目前脱气设备不够用、超高表面积和超细孔径的材料脱气...
18.[期刊]
摘要: 农药、重金属、染料、药物、个人护理品等是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其中一些化合物具有毒性高、难分解、残留期长的特点,易随食物链积累,可危害到人类健康.水中污染物的处...
19.[期刊]
构造煤微观结构部分组成因素对CO_(2)和CH_(4)竞争吸附能力的影响分析
摘要: 为明确构造煤微观结构部分组成因素对CO_(2)和CH_(4)竞争吸附能力的影响机制,基于巨正则蒙特卡洛、分子动力学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探讨了芳香单元延展度(L...
20.[期刊]
摘要: 制备了一种LiCl复合可得然离子凝胶,并将其首次用于空气取水性能研究。在不同吸附温度、吸附湿度的开式环境中,完成了复合吸附剂的水蒸气吸附特性研究。探究了浸渍盐...
1.[会议]
硅胶负载聚丙烯腈树脂的ARGET ATRP合成及其改性后对Hg(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摘要: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因其能合成结构可控、分子量分布窄以及分子量可控的聚合物而在过去的近20年受到人们的重视。自从王锦山博士[1]提出ATRP以来,A...
2.[会议]
多尺度方法研究纳微多孔材料吸附捕集二氧化碳从量子力学到统计热力学
摘要: 二氧化碳的捕集直接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的二氧化碳主要发散国。二氧化碳的捕集目前主要的方法为吸收,吸附及膜分离。吸附由于能耗适中及过程的可操作...
3.[会议]
RE-钙黄绿素-H<,2>O<,2>吸附催化伏安法研究及应用
摘要: 利用吸附平行催化波法进行痕量无机离子尤其是非变价金属离子甚至非电活性无机离子测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建立了一个能用来测定轻稀土总量的吸附平行催化伏安法.
4.[会议]
摘要: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简要地研究了63Ni在泥煤中的等温吸附行为.结果表明,Lagmuir等温式能准确表述室温下泥煤吸附镍的热力学行为.但是,不同的Langmu...
5.[会议]
摘要: 纳米TiO2颗粒经表面处理制得稳定分散的水基TiO2浆体.谢乐公式计算出晶粒平均粒径均为58.0nm左右,HRTEM谱图观察晶粒粒径约为50nm左右与谢乐公式...
6.[会议]
摘要: 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为改性剂,对天然钙基膨润土进行有机化改性,系统地研究了改性剂用量以及钠化、热活化和酸活化对有机膨润土吸附苯酚、苯胺、苯、甲苯和二甲苯的影响...
7.[会议]
摘要: 目的:制备N,N’-二羧甲基壳聚糖(DCMC)及其铁离子复合物,考察复合物生成实验条件的影响。方法: 利用壳聚糖和氯乙酸的取代反应制备具有良好水溶性的高取代度...
8.[会议]
摘要: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气相和酸性溶液中O2分子在pt(111)表面的吸附过程,以期对氧还原反应的机理有一定的理解。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气相中还是酸性溶液...
9.[会议]
摘要: 本文分别使用AUTOSORB-1吸附仪和重量法静态吸附仪采集了N2、C6H6、HD、GB等物质在球形炭等几种活性炭上的吸附数据,用改进的Langmuir-Fr...
10.[会议]
交联聚苯乙烯负载乙二胺及其丙烯酸酯衍生物的制备及对Au(Ⅲ)吸附性能
摘要: 随着工业需求日益扩大,使得有限的金、银和铂等贵金属资源更加稀缺,因此金、银和铂等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鳌合树脂在回收贵金属离子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1.[会议]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程序升温脱附(TPD)、程序升温还原(TPR)、程序升温硫化(TPS)等常用化学吸附技术在催化剂表征中的应用.
12.[会议]
摘要: 采用固体NMR、FTIR、XRD、XPS、NH<,3>-TPD、低温N<,2>物理吸附研究负载磷、镁、硼的丝光沸石结构与酸性.结果表明,杂原子表面修饰使沸石比...
13.[会议]
振动频率与吸附位:NH<,3>吸附于Pt(111)面的有限簇模型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摘要: 采用有限簇模型的密度泛函方法对在低覆盖度下NH<,3>吸附于Pt(111)进行了构型优化和振动频率分析,结果表明,吸附位的稳定性顺序为atop>bridge>...
14.[会议]
摘要: 本文利用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EVA分子的降凝机理.通过考察单个C18分子在蜡晶表面的吸附,确定了蜡晶生长的最优模式。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构象的EV...
15.[会议]
摘要: 本文研究了紫外光照对Au/TiO2催化氧化富氢气体中CO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紫外光照有助于Au/TiO2催化氧化富氢气体中CO的活性和选择性。比较紫外光照前...
16.[会议]
摘要: 本文首次研究了沸石分子筛对于模拟人体胃液中亚硝胺的选择性吸附,测定了各种沸石上亚硝胺的吸附等温线,通过拟合计算发现等温线基本上可以用Freundlich吸附方...
17.[会议]
摘要: 利用一维恒温沉降炉,在快速热解条件下获得不同物料和不同热解温度下的焦炭试样,采用美国 Quantachiome 公司AUTOSORB-1-C 全自动比表面积及...
18.[会议]
摘要: 乙烯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原料,其分离方法有低温精馏法、双金属盐络合法、溶剂抽提法,膨胀机法和吸附分离法。其中吸附分离法具有能耗低、无腐蚀及易于自支化等优点,在...
19.[会议]
《膨润土》国家标准(GB/T20973-2007)中吸蓝量试验方法探讨
摘要: 膨润土是以蒙脱石为主要成份的天然优质粘土,蒙脱石是一种铝硅酸盐矿物,由于层间阳离子可与水溶液中呈一价的阳离子进行交换。亚甲基蓝是一种有机极性分子,它在水溶液中...
20.[会议]
摘要: 将凹凸棒进行改性,获得高效重金属吸附剂材料-碱改性凹凸棒(PLA-M),主要通过表征分析、单因素试验、吸附动力学试验、吸附等温试验,获得了最佳反应条件,并利用...
1.[学位]
摘要: 本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凹凸棒石,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有机改性凹凸棒石,对比研究了不同负载量的有机改性凹凸棒石对4-氯苯酚吸附能力;通过三种方...
2.[学位]
摘要: 本文采用静态批式法研究了锕系元素中的Am(Ⅲ)及其类比物Eu(Ⅲ)在凹凸棒石及氧化铝上的吸附行为及规律。探讨了液固比(V/m),震荡时间,pH,离子强度(Io...
3.[学位]
摘要: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温度焙烧和不同Pd含量的PdO-CeO2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考察了该催化剂的CO和CH4氧化反应性能。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
4.[学位]
摘要: 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连接形成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孔体积、孔径可调、易于化学修饰等性质,在气体储存和分离、药物传递、催化和化...
5.[学位]
摘要: 煤燃烧所释放的二氧化硫(SO2),由于其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并对人类的健康造成重大威胁而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目前,利用石灰石、氨、有机溶剂吸收等传统方法会造成副产...
6.[学位]
摘要: 欠电位沉积(underpotential deposition,UPD)通常在异种基体上形成(亚)单层沉积物,因此对电极/溶液界面状态和电解液组成尤其敏感。目...
7.[学位]
摘要: 天然气中各种烷烃的分离可以给下游化工产品提供大量的原料,有关吸附法切割分离天然气中的各烃类组分的研究报道较少,天然气的来源不同,其中烷烃的含量也就不同,因此吸...
8.[学位]
水分子和锌离子在针铁矿(010)晶面上吸附及咪唑啉衍生物的结构与缓蚀性能关系的理论研究
摘要: 针铁矿是环境中广泛分布并具有活性的矿物。污染物的迁移会受到针铁矿吸附和还原作用的强烈影响。对针铁矿-水界面的理解对在分子层面测定吸附和还原反应的机理起着关键的...
9.[学位]
水合Pb(Ⅱ)、Cu(Ⅱ)和Zn(Ⅱ)离子在高岭石(001)晶面的化学吸附
摘要: 重金属离子具有生物累积性,很难被代谢降解,易通过食物链富集,尤其是通过污染的水体环境,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吸附法是处理含重金属离子水体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
10.[学位]
摘要: 手性光学材料对非线性光学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二维表面手性的构筑及其识别机制的研究则可以推动手性光学材料的发展。本文主要着眼于对手性识别机制的探究。利用...
11.[学位]
摘要: H酸(1-氨基-8-萘酚-3,6-二磺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染料中间体,被广泛地应用于纺织、印染和制药等行业。其废水存在“高浓度、高色度、高毒性”等问题,处理难度...
12.[学位]
摘要:
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生物质吸附剂作为一种重金属处理剂以其成本低廉,处理方法简单,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备受关注。
油茶壳是一种重要的吸附材料,...
13.[学位]
摘要: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镁铝水滑石(Mg-Al-LDHs简写为LDHs),经773K煅烧得到其煅烧产物(Mg-Al-CLDHs简写为CLDHs),并探讨了水滑石...
14.[学位]
摘要: 本论文详细综述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hydroxides,LDHs)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及其应用现状。在课题组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合...
15.[学位]
摘要: 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5.6%,是地壳中丰度排名第二的金属。Fe(Ⅱ),尤其是吸附态Fe(Ⅱ)由于具有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所以具有较强的化学还原能力,对环...
16.[学位]
摘要: 本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一系列原子(H、C、N、O及S)、分子(N2、CO与NO)及自由基(OH与CH3)在Rh和RhMn(111)合金表面上吸附能及吸附位...
17.[学位]
摘要: 煤层瓦斯时刻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同时作为一种洁净高效的新能源,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为了研究微波辐照对煤吸附瓦斯特性改变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理,以进一步了解外...
18.[学位]
摘要: 化石能源已经濒临枯竭,同时由于其大量使用,给地球环境带来了巨大负面影响。寻找一种储量丰富、清洁、可再生的新型能源迫在眉睫。氢气是未来的一种理想燃料,但是它必须...
19.[学位]
摘要: 基于物理吸附的表面自组装是在表面获得分子级可控结构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物理吸附的分子与基底的作用力较弱,其自组装膜结构受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