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环境所在我国沿海地区核电站安全运行评估方面取得进展

2019-11-15 来源:

核能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已经提供超过全球11%的电能。根据中国核电信息网公布的消息,截止到2019年6月,我国有14座核电站的47座机组正在运行,6座核电站的13台机组正在建设,更多的核电站正在筹建。


目前,我国运行的核电机组总容量为42.8 GW,已运行和正在建设的核电站全部集中在我国沿海地区。


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是人们极为关注的社会热点,积累实时有效的核电站周边环境中的放射性本底水平,有助于准确评价核电站运行的辐射影响,及时降低和消除公众的恐“核”心理。


而钚同位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核反应堆产物,其进入环境的可能性和途径是安全评估的重要内容。


基于不同来源的钚同位素具有不同的240Pu/239Pu原子比,利用钚同位素的这一重要指纹特征,可以作为评估核电站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I-129实验室博士张伟超和研究员侯小琳,采集了我国沿海地区的表层土壤用品,对其中的239,240Pu进行了分析。


通过240Pu/239Pu原子比的分布发现,该研究区域土壤环境中钚同位素主要来自于1945-1980年间大气核武器试验的全球沉降,其他人类核活动释放的钚同位素对沿海地区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同时,研究区域中239,240Pu浓度的分布受到纬度、植被覆盖率、降水、土壤有机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这是目前关于我国沿海地区钚同位素分布和来源的第一次系统报道。该研究结果为消除民众对于核电站运行的忧虑提供重要实测数据,也为评估我国沿海地区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基础数据。


该项目得到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国际伙伴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气中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等的资助。

论文链接

图1 沿海地区表层土壤中239,240Pu浓度和的240Pu/239Pu原子比分布

图2 研究区域中钚同位素的来源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


来源: 地球环境研究所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