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期刊>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略论西汉后期的伎艺——《两汉伎艺传承史论》之七
【24h】

略论西汉后期的伎艺——《两汉伎艺传承史论》之七

机译:略论西汉后期的伎艺——《两汉伎艺传承史论》之七

获取原文
获取原文并翻译 | 示例
       

摘要

西汉后期,朝廷的雅乐逐步完善,民间的俗乐也更加繁盛.民间伎艺逐渐渗透进上层社会,影响了宫廷伎乐的发展.那时人们喜欢用歌来表达自己对社会政治、现实人生的态度.汉代学人将现实物象与阴阳五行强相比附,自属无稽.但歌谣所反映的,却是现实存在的实际内容.西汉后期的民间歌唱,与上流社会歌唱伎艺相比较,大致有这么几方面的特征:一是语言比较浅俗、活泼,善于运用比喻、双关语反映社会现实,且针对性强,具有很强的批判意识,很好地体现了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二是大多篇幅较短,语句简洁,节奏鲜明而短促,朗朗上口,适于歌唱.三是善于抓住事物(事件)的基本特征予以描述,形象生动逼真,语言有较强的动作性,便于歌唱者表演时动作、神态的运用,为后世歌舞艺术的发展拓展了道路.西汉后期各类伎艺迅速发展,是由汉王朝与西域各国以及其他民族的频繁文化交流促成的,与中外交流的两条大通道(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密不可分.忽视了这一文化背景,就很难对当时百戏竞胜的局面作出合理的解释.西汉后期的舞蹈,既从民间歌舞中汲取了不少营养,也吸收了外来歌舞的艺术因子,还注意借助动物的动作情态来编制舞蹈,将歌舞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饶有气势的繁盛局面.
机译:西汉后期,朝廷的雅乐逐步完善,民间的俗乐也更加繁盛.民间伎艺逐渐渗透进上层社会,影响了宫廷伎乐的发展.那时人们喜欢用歌来表达自己对社会政治、现实人生的态度.汉代学人将现实物象与阴阳五行强相比附,自属无稽.但歌谣所反映的,却是现实存在的实际内容.西汉后期的民间歌唱,与上流社会歌唱伎艺相比较,大致有这么几方面的特征:一是语言比较浅俗、活泼,善于运用比喻、双关语反映社会现实,且针对性强,具有很强的批判意识,很好地体现了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二是大多篇幅较短,语句简洁,节奏鲜明而短促,朗朗上口,适于歌唱.三是善于抓住事物(事件)的基本特征予以描述,形象生动逼真,语言有较强的动作性,便于歌唱者表演时动作、神态的运用,为后世歌舞艺术的发展拓展了道路.西汉后期各类伎艺迅速发展,是由汉王朝与西域各国以及其他民族的频繁文化交流促成的,与中外交流的两条大通道(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密不可分.忽视了这一文化背景,就很难对当时百戏竞胜的局面作出合理的解释.西汉后期的舞蹈,既从民间歌舞中汲取了不少营养,也吸收了外来歌舞的艺术因子,还注意借助动物的动作情态来编制舞蹈,将歌舞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饶有气势的繁盛局面.

著录项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