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眼科新进展 》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对比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对比

             

摘要

cqvip:目的对比分析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ICNV患者90例(90眼),依据患者治疗情况分为雷珠单抗组及康柏西普组,每组患者各45例(45眼)。康柏西普组患者采取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05 mL进行治疗,雷珠单抗组采取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05 mL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及治疗结束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康柏西普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0.34±0.10、0.60±0.25、0.80±0.20和(374.10±1.18)μm、(289.02±1.30)μm、(215.06±1.20)μm;雷珠单抗组分别为0.33±0.11、0.57±0.24、0.78±0.23和(373.55±1.15)μm、(288.97±1.23)μm、(215.11±1.17)μm。治疗前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治疗前,黄斑中心凹厚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结束后康柏西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雷珠单抗组为8.8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4,P>0.0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ICNV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提高,黄斑中心凹厚度变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