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邯郸学院学报 >荀子的人性论是否隐含“性善”思想?——从冯耀明著《荀子人性论新诠:附〈荣辱〉篇23字衍之纠缪》说起

荀子的人性论是否隐含“性善”思想?——从冯耀明著《荀子人性论新诠:附〈荣辱〉篇23字衍之纠缪》说起

     

摘要

在荀子思想体系中,人为恶的原因也在于人的心,而心要发挥为善的功能是有条件的.对荀子而言,心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治理的对象,心在自然状态下并不能自觉发挥促使人为善的作用,反而会引导人为恶.因此,荀子在建构理论时赋予“心”一种极为特殊的身份——心既可以属“性”,也可以属“伪”.且正是由于“心”的这种特殊身份,使得萄子道德哲学之展开成为可能.一方面,在无人为作用的自然状态下,人之心本然呈现出“藏两动”的偏蔽状态,其所生发出来的认知功能和自主功能只是人的一种自本能.另一方面,通过后天的修养工夫,心可以成为一表现为“虚壹静”的“大清明”之心,而把心由“藏两动”之状态转换为“虚壹静”之状态的过程就是萄子所言的“性伪合”的“化性起伪”工夫.尽管荀子认为人之心既是人沦为恶的原因,也是人成就善的根据,但荀子实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下更容易沦为恶,而成就善则需要后天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实现.这就是说,如果把“善”和“恶”看作是天平的两端,荀子认为人更容易向“恶”这端倾斜.荀子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言人性恶.也正是如此,如果非要给荀子的人性论下一个判断,还是称之为“性恶论”更符合荀子之本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