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药枕盐熨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药枕盐熨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采用药枕盐熨疗法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分析其对双侧椎-基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并对患者症状、颈椎功能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SPSS 17.0软件随机序列生成模块按1:1 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以大青盐为中药热导体,采用长柱形药枕进行盐熨治疗,对照组予以颈椎牵引加蜡疗干预,2组均治疗4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对2组治疗前后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不对称性、搏动指数(PI)进行比较,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定患者症状程度与功能变化,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前,2组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与不对称性、PI、ESCV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4周后,2组血流速度减慢患者双侧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的均值[(LVA+RVA)Vp/2]、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值[(LVA+RVA)Vd/2]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2组血流速度增快患者(LVA+RVA)Vp/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LVA+RVA)Vd/2下降不如(LVA+RVA)Vp/2显著;组间比较,仅观察组中血流速度减慢患者(LVA+RVA)Vp/2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③2组治疗后PI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观察组中血流速度减慢患者PI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④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不对称性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双侧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的差值[| LVA-RVA | V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ESCV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23.13±3.15)分]高于对照组[(21.73±3.3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药枕盐熨疗法作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椎-基动脉血流状况,有效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提高颈椎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