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亚热带地区水稻(Oryza sativa L.)气孔臭氧通量和产量的响应关系

亚热带地区水稻(Oryza sativa L.)气孔臭氧通量和产量的响应关系

     

摘要

基于开放式臭氧浓度升高O3-FACE(Free-Air Concentration Elevation of O3)实验平台,利用前期水稻O3-FACE试验的基础数据,通过建立水稻产量与不同评价指标(累积气孔O3吸收通量PODY和O3浓度指标AOTX)的响应关系,比较了水稻产量损失与各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差异,通过对暴露剂量、吸收通量相关参数取值与产量损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的比较,找出更为合理的农作物臭氧风险评估阈值。结果表明:随着通量阈值Y[0~11 nmol O3·m-2 PLA·s-1(PLA:projected leaf area,投影叶面积)]和暴露浓度阈值X (0~50 nL·L-1)的增加,回归分析R2值逐渐增加,当Y 为11 nmol O3 m-2 PLA·s-1和X为50 nL·L-1时,气孔臭氧吸收通量POD11和累积暴露剂量AOT50与水稻相对产量的相关性最大,当通量阈值Y为8~13 nmol O3·m-2 PLA·s-1和暴露阈值X为46~58 nL·L-1时,可获得较高的R2值取值范围,分别为0.70~0.75和0.70~0.745。参考文献发现,目前地表臭氧污染可能引起的水稻产量损失范围为5%~8%,对照圈中POD9~10和AOT40~45产量损失的预测值亦在这区间,但前者R2值(0.73~0.74)明显高于后者R2值(0.64~0.69),表明基于气孔臭氧通量的评价指标能更好地反映水稻产量的变化。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当通量阈值Y 为9 nmol O3·m-2 PLA·s-1时,能更准确地评估水稻产量损失,且其R2值(0.73)高于通量指标POD6(0.57)。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通量指标POD9更适合评估亚热带地区O3污染对水稻作物的影响。

著录项

  • 来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6年第10期|1857-1866|共10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8;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8;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8;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8;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稻;
  • 关键词

    气孔导度; 水稻(Oryza sativa L.); 臭氧; 通量响应关系;

  • 入库时间 2022-08-19 05:48:50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