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出血性转化及有症状颅内出血的预测因素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出血性转化及有症状颅内出血的预测因素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 endovascular therapy, EVT)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及有症状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内科接受EVT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复查头颅CT确定是否存在HT, sICH定义为存在脑实质血肿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acle, 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4分或死亡。在术后90 d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临床转归, 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VT后HT以及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443例患者, 94例(21.2%)发生HT, 其中24例(5.2%)为sICH。HT组年龄、空腹血糖水平、国际标准化比率、基线NIHSS评分以及心房颤动、心源性栓塞和重度卒中的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非HT组, 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非HT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基线NIHSS评分较高是EVT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dds ratio,OR)1.076, 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40~1.113;P&0.001]。sICH组与非sICH组饮酒、发病前使用抗血小板药、卒中病因学分型的患者构成比以及基线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基线NIHSS评分较高(OR 1.080, 95%CI 1.025~1.137;P=0.004)以及心源性栓塞(OR 3.579, 95%CI 1.101~11.631;P=0.034)是EVT后发生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 HT组及sICH组转归不良率和病死率均显著更高。结论高基线NIHSS评分为临床预测EVT后发生HT和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 可导致转归不良并增高死亡风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