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艺苑 >泉州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泉州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各个民族的灿烂文明如悬挂在银河的耀眼恒星,其中沉积在社会各层的民俗文化见证了华夏大地的沧海桑田。“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民风习俗形成了中国文化中最独特的一道风景。地处八闽大地的泉州民俗文化历史悠久,从夏商至今,闽越先民、中原移民和因海上丝绸之路通商汇聚到一起的“十洲人”,在不同时期都创造了灿烂的民俗文化,数千年的岁月变迁使这些民俗在碰撞中逐渐融合,留传在泉州各地的民间舞蹈成为当中重要的一部分。泉州地区在远古时期就产生了原始崇拜形式的舞蹈,这些舞蹈反映了当时的先民对自然的畏惧,对生死和繁衍的崇拜心理。进入夏商时期,泉州先民开始从事种植、稻禾和采集、渔猎等生产活动,各种生产劳动的舞蹈和祭祀舞蹈也应运而生,它们都是从事农耕生产的先民祈愿风调雨顺,物种丰收的祭祀舞,这一点从流传至今的《拍胸舞》、《火鼎公、火鼎婆》、《跳鼓舞》等民间舞蹈中可以得到证实。到了秦汉时期,舞蹈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程度,汉时有宫廷燕乐、祭祀活动等大型舞蹈,有民间百姓生活娱乐的舞蹈,还有专门从事舞蹈演出的舞伎,这股风潮也影响了泉州舞蹈的发展。公元前110年,闽越国灭亡,汉军进入福建把更多的中原文化带入泉州,当时非常流行的“歌舞俳优”、“百戏”也开始在泉州流行起来,汉代百戏包括杂技、武术、滑稽表演、音乐歌舞等,它们直接影响了后来泉州戏曲和音乐舞蹈的发展。如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戏曲中的“丑角”就保留了当时滑稽表演的风貌,舞蹈中的《踢球舞》则是传承百戏中的杂技部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