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电影世界 >革命叙事·荒诞现实·形式象征——评《让子弹飞》

革命叙事·荒诞现实·形式象征——评《让子弹飞》

     

摘要

《让子弹飞》是姜文执导的第四部电影,一经上映,迅速打破全国多项票房纪录,成为2010年的“现象级”电影。更为重要的是,这部影片在帮助姜文赚的盆满钵满的同时,也收获了不俗的口碑。诸多专业影评人、高级知识分子高度肯定了影片的艺术性,而影片中大量具有隐喻性的细节也引发了全民性的“猜谜”,一度霸占了各个网站的话题榜。具有如此表现的《让子弹飞》让人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样的魔力能让它俘获各个阶层的芳心?一、革命叙事《让子弹飞》根据四川作家马识途《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改编而成。相较原作,剧本的改动可谓是颠覆性的,情节设置,人物命运走向都有所不同。姜文在借鉴小说原有框架的基础上“借题发挥”,使得电影的美学意蕴更为浓厚,人物关系更具张力,阐释空间更为广阔。姜文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他的心里本就有了一个大致的电影故事,只不过受到小说的激发,一切就更加顺理成章了。但是,影片基本的叙事逻辑与小说还是一脉相承的,无论姜文如何往其中添加“佐料”,作为底色的矛盾对立还是显而易见的。张麻子作为麻匪头子与以黄四郎为代表的南国恶霸存在一种矛盾,而由于他们自身身份的复杂性,使矛盾属性与指涉不断变换,意义空间得以拓展。首先张牧之时常抢劫黄四郎的货物,两人存在劫匪/被劫者的关系,当张牧之进鹅城,两人关系就转变成主/客关系,张牧之假装成新任县长,那么与黄四郎之间又建立了传统且有历史的官府/地主关系,在张牧之鼓动民众造反,攻占黄四郎碉楼时,两者的关系则转成了造反者/镇压者。如果考虑到影片中幽微的信息提示,那么还能推断出张牧之和黄四郎存在一种更为错综隐秘的关系,即革命者/革命叛变者。张牧之曾是蔡锷的手枪队长,因对时局失望落草为寇,黄四郎藏有辛亥革命的地雷,且为都统办事,不难知晓也曾参与过革命运动。张牧之与黄四郎像是天生宿敌一般,无论转变何种身份,两者都存在不可调和的敌对关系。张牧之与黄四郎多重身份的层叠与博弈在赋魅人物的同时搅动着观众的观感体验,无论是张牧之假身份的呼之欲出,两人层出不穷的见招拆招,还是意在言外的台词都让影片节奏牢牢攥住观众眼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