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刺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6h】

针刺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1 药物疗法

1.2 心理、认知行为疗法

1.3 运动疗法

1.4 多模式结合疗法

1.5 饮食疗法

1.6 其它疗法

2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文献质量评价

2.1 资料和方法

2.2 结果

3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及施治规律探讨

3.1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断归属

3.2 慢性疲劳综合征针灸施治现况

3.3 慢性疲劳综合征针灸选穴处方情况总结

3.4 慢性疲劳综合征针灸治疗方法及操作情况总结

3.5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程及疗程间隔情况总结

3.6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判定标准及疗效水平

4 讨论

4.1 文献出处

4.2 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

4.3 研究对象的来源与选择

4.4 样本含量

4.5 依从性及质量控制

4.6 疗效判定标准

4.7 退出脱落病例分析、意向性分析

4.8 随访

4.9 卫生经济学评价

4.10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4.11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断归属

4.12 慢性疲劳综合征针灸施治规律

4.13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水平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Meta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检索策略

1.3 纳入标准

1.4 资料提取

2 结果

2.1 文献概况

2.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2.3 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结果解释

3.2 本系统评价的局限性

3.3 本系统评价的意义及对未来研究的提示

3.4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问题的提出

4 结论

第二部分 :针刺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试验设计方法

1.4 病例完成情况

1.5 基线比较

1.6 治疗方案

1.7 不良反应指标

1.8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方法

2 诊疗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中止及脱落标准

2.5 效应评价标准

3 结果

3.1 生存质量评价结果

3.2 疲劳程度评价结果

3.3 疼痛程度评价结果

3.4 抑郁程度评价结果

3.5 焦虑程度评价结果

3.6 临床症状评价结果

3.7 不良反应

4 讨论

4.1 本研究开展的现实意义

4.2 将生存质量评价引入针刺治疗CFS领域的意义

4.3 评价指标(量表)的选择

4.4 针刺对CFS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结果分析

4.5 腧穴的选择依据

4.6 对照组安慰针刺对照方法

5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文以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为切入点,首先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十年来国内外针灸治疗CFS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探讨针灸施治规律;随后应用Meta分析对针灸治疗CFS的疗效进行评价;继而按照随机(区组随机)、对照(非经穴点针刺对照)、盲法(第三者评价盲法)原则进行临床试验设计,引入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疲劳量表(F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CFS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疲劳、抑郁、焦虑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同时,考虑到CFS患者的临床表现往往是一组涉及众多症状的错综复杂的功能紊乱症候群,还应用分级评分法对CFS患者常见的35个临床症状进行了评估,从多个角度客观评价针刺对CFS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研究目的:
   观察针刺对CFS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客观评价针刺提高CFS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疗效,为CFS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领域提供高质量的可靠的临床证据。
   研究方法:
   病例来源:病例采集时间为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所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例均为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门诊咨询就诊的患者。
   试验设计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随机)、对照(非经穴点针刺对照)、单盲(第三者评价盲)临床试验设计。将纳入的70例CF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采用区组随机(区组长度10,区组数7),按1:1的比例将每一区组中1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由专人实施中心随机。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前后,受试者在医师指导下独立填写各种测评量表。治疗由一名中医师专门负责,治疗时医师尽量避免与患者交谈。
   治疗方法:针刺治疗组选取气海、关元、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太溪、肝俞、脾俞、肾俞,进针得气后,足三里、气海、关元、脾俞、肾俞行捻转补法,其他腧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治疗期间停用一切与本病相关的、本研究之外的其他治疗方法。非经穴点针刺对照组在距离治疗组所选取腧穴大约2cm左右处,避开经络及腧穴,选取相应的点进行针刺,进针后不要求得气。其他方法均与治疗组完全相同。
   观察疗程:每周治疗3次,7次为1疗程,休息3~7天后,再行第2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14次治疗,共需6~7周时间)。
   诊疗标准:采用美国CDC1994年修订的CFS诊断标准,同时制定了严格的纳入、排除、中止及脱落标准。效应评价指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疲劳量表(F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CFS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疲劳、抑郁、焦虑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同时还应用分级评分法对CFS患者常见的35个临床症状进行量化评估,综合评价针刺对CFS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方法: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CHI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但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研究结果:
   1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价结果:(1)治疗后4个领域评分结果:生理领域积分,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且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说明:治疗组的治疗方案可以非常显著地提高患者生理领域积分,使患者生理领域方面的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对照组治疗前后生理领域积分无显著性差异。在心理及社会关系两个领域,两组治疗后的积分均有所提高,但治疗前后差异均不显著。在环境领域,对照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而治疗组治疗前后该积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不但在改善CFS患者生存质量的环境领域方面毫无作为,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反而使其生存质量的环境领域出现一定程度的恶化。综合以上4个领域积分结果可以看出,在改善CFS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尤其在生理领域方面。(2)治疗后2个独立分析条目评分结果:独立分析条目1(个体对生存质量总的主观感受),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评分均有所升高,但差异均不显著。独立分析条目2(个体对健康情况总的主观感受),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评分均有所升高,但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说明:在改善总的健康情况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量表总积分结果:WHOQOL—BREF量表总积分,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升高,但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说明:在改善生存质量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疲劳量表(FS)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疲劳量表总积分、体力疲劳积分及脑力疲劳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疲劳量表总积分及体力疲劳积分也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但脑力疲劳积分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疲劳程度均得到改善,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尤其在脑力疲劳程度方面。
   3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积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对照组差异也非常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疼痛缓解百分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说明:两种治疗方式均可显著降低CFS患者的疼痛积分,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且治疗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在缓解疼痛程度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4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SDS积分、抑郁严重度指数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抑郁严重度指数降低值比较,差异不显著。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均能显著降低SDS积分及抑郁严重度指数。在改善抑郁程度方面,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5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SAS积分、焦虑严重度指数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焦虑严重度指数降低值比较,差异不显著。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均能显著降低SDS积分。及焦虑严重度指数。在改善焦虑程度方面,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6临床症状评价结果:(1)临床症状总积分及临床症状减轻百分比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对照组差异也非常显著(P<0.01)。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减轻百分比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说明:两种治疗方式均可显著降低CFS患者的临床症状总积分,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且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减轻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在缓解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2)35个临床症状评分比较结果:两组35个临床常见症状评分均有所降低。①9个症状(做事注意力不易集中、善太息、感到肌力下降、头晕或头昏沉、精神抑郁、思考问题时反应迟钝、口干口渴、月经异常、畏光羞明)均显示: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非常显著(P<0.01或P<0.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不显著。②1个症状(健忘)显示: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且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③8个症状(神疲乏力、肌肉疼痛或酸困不适、急躁易怒、焦躁不安、失眠、头痛、心悸心慌、关节疼痛)均显示: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评分降低的程度(P<0.001或P<0.01)较对照组(P<0.01或P<0.05)更为明显。④1个症状(脘腹满闷不适或疼痛)显示:治疗后,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优于治疗组。⑤其它16个症状(胸胁、乳房或少腹胀满不适、咽喉疼痛、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痛、嗜睡、便秘、便溏或不爽、食欲不振、嗳气或呃逆、恶心呕吐、吞酸烧心、自汗、盗汗、低热、咳嗽、过敏、白带异常)均显示: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研究结论:
   1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CFS患者生理领域及与健康相关的主观感受方面的评分,进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针刺治疗不仅可有效改善CFS患者的体力疲劳,而且还能有效改善其脑力疲劳,尤其在缓解脑力疲劳方面,针刺治疗的效果较非经穴点针刺表现更为突出。
   3针刺治疗可有效缓解CFS患者的疼痛程度。
   4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CFS患者的抑郁程度,但与非经穴点相比,并未显示出更为突出的优势。
   5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CFS患者的焦虑程度,但与非经穴点相比,并未显示出更为突出的优势。
   6 CFS患者超过一半的临床常见症状均能通过针刺治疗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缓解,而且与CFS诊断密切相关的症状大部分包括在其中。
   综上所述,针刺治疗能够提高CFS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改善患者的生理领域功能、与健康相关的主观感受、疲劳程度、疼痛程度、抑郁焦虑程度及部分临床症状。针刺治疗为CFS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提供了有效手段,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