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刮痧治疗外感发热的退热时效性观察
【6h】

刮痧治疗外感发热的退热时效性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文缩略语

第1章 研究文献综述

1.1 刮痧的基本概念及历史沿革

1.1.1 “痧”及“痧症”的概念

1.1.2 经络刮痧概述

1.1.3 刮痧的历史沿革

1.2 刮痧疗法的理论研究

1.2.1 经络刮痧的中医原理

1.2.2 刮痧疗法的现代理论假说

1.3 刮痧疗法的临床操作及注意事项

1.3.1 刮痧常用工具

1.3.2 补泻方法

1.3.3 操作手法

1.3.4 刮痧步骤

1.3.5 刮痧后的处理:

1.3.6 刮痧反应

1.4 刮痧疗法与外感疾病治疗的关系及进展

1.5 退热方法研究现况分析

1.5.1 发热的概念

1.5.2 退热的治疗方法

1.6 展望

前言

第2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2.1 病例来源

2.2.2 病例的选择

2.3 研究方法

2.3.1 临床试验流程图

2.3.2 治疗组治疗

2.3.3 对照组治疗

2.3.4 常规治疗

2.3.5 观察指标

2.3.6 疗效判定标准

2.3.7 统计学处理

2.4 结果

2.4.1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衡性比较

2.4.2 治疗组与对照组退热效果比较

2.5 讨论

2.5.1 均衡性分析

2.5.2 安全性分析

2.5.3 晕刮病例分析

2.5.4 刮痧的可推广性分析

2.5.5 大椎、肺俞一三焦俞刮痧作用机理及研究基础

2.5.6 本研究的不足及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刮痧疗法是在中医经络和脏象理论指导下,用特制的刮拭板,以及润滑的刮痧油,在经络循行部位的皮肤刮拭,从而广泛治疗疾病的一种内病外治方法。刮痧治疗的起源及发展与中医对外感热病的认识及进展密切相关。目前刮痧的治疗范围已很广泛,应用于内科杂病、外感病、骨科病、妇科病、耳鼻喉科病等疾病。近二十年来,对于刮痧的研究以开辟病种治疗、疗效观察为多,欠缺刮痧治疗的实验研究、疗效的比照、操作的规范化、疗效的标准化研究。而且由于近年SARS和其他传染病流行,外感热病的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研究刮痧治疗外感热病,寻找一条外治法退热的补充医疗或辅助治疗手段,对进一步研究刮痧机理、刮痧标准化研究、外治法与内科治疗的结合具有意义。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刮痧治疗外感发热的退热效果时效性观察,评价刮痧的退热作用及对人体的安全性和临床可推广性,探讨刮痧治疗机理,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刮痧的退热治疗。
   方法:按拟定的入选和排除标准纳入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发热门诊体温在38-40℃的外感热病患者。60例病例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8岁,平均43.88±2.22岁。治疗组病例31例,脱落1例。治疗组采用刮痧治疗,对照组温水擦浴,部位为大椎穴、膀胱经肺俞至三焦俞,记录治疗前5分钟及后30分钟、1、2、4小时的体温作为观察指标。即时性退热效果是比较治疗后30分钟两组的退热效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持续退热效果比较30分钟、1小时、2小时、4小时体温下降积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Wilcoxon秩和t检验。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病例60例(脱落病例1例不计算入内),无剔除病例。治疗组30例经刮痧后30分钟,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6例;对照组30例经药物治疗后30分钟,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14例。两组比较,经Ridit分析,P=0.034,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即时退热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持续疗效稳定比较体温下降积分,两组治疗后30分钟、1小时体温下降虽有改善,但两组间治疗后体温下降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小时、4小时后,治疗组治疗前后体温下降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刮痧退热的即时效果较温水擦浴效果明显,持续退热效果稳定。
   结论:刮痧具有显著的即时退热效果,4小时内效果稳定持续。其操作简便,作用迅速、安全有效,作为中医非药物疗法以及退热疗法的补充具有很好推广使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