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宋以前中药炮制文献研究
【6h】

宋以前中药炮制文献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 前言

1.1 炮制称谓的历史沿革

1.2 中药炮制方法的分类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

2 宋以前有关文献中的炮制内容

2.1 存在于方书中的炮制内容

2.1.1 《五十二病方》

2.1.2 《伤寒杂病论》

2.1.3 《肘后备急方》

2.1.4 《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2.1.5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2 存在丁本草文献中的炮制内容

2.2.1 《神农本草经》

2.2.2 《本草经集注》

2.2.3 《新修本草》

2.2.4 《蜀本草》和《日华子本草》

2.2.5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2.2.6 《本草衍义》

2.3 存在于文献中的炮制专论

2.3.1 《金匮玉函经》中的方药炮制

2.3.2 《本草经集注》中的合药分剂料理法

2.3.3 《各急千金要方》中的合和第七

2.3.4 《伤寒总病论》中的修治药法

2.3.5 《普济本事方》中的治药制度总例

2.3.6 《鸡峰普济方》中的炮制法

2.3.7 《指南总论》中的论炮炙三品药石类例

2.3.8 《妇人大全良方》中的辨识修治药物法度

2.4 小结

3 宋以前的炮制专著

3.1 《雷公炮炙论》的成书与沿革

3.1.1 《雷公炮炙论》的著录

3.1.2 《雷公炮炙论》的作者与成书

3.1.3 《雷公炮炙论》的辑本

3.2 《雷公炮炙论》的成就

3.3 小结

4 炮制的理论、辅料和用具

4.1 炮制理论

4.2 炮制的辅料和用具

4.3 小结

5 结论

附录 :本草文献中炮制方法与辅料源流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药炮制这一独特的制药技术来源于生活和医疗实践,其历史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时代。随着对药物认识的不断丰富,创造积累了一套系统的中药炮制方法和理论。这些方法和理论很早被记录下来,产生了一大批炮制文献。这些记载中药炮制方法与理论的文献,一部分是炮制专著,大部分内容则存在于本草、方书、医案、医经等文献中,成为学习、研究和传播中药炮制知识的主要载体。历代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些文献进行过整理,使中药炮制的方法与理论得以发扬光大。本研究是以炮制方法为核心所开展的对炮制文献的系统整理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柳长华教授主持创建的“中医古籍知识加工平台”,并根据“知识元的中医古籍知识表示方法”,研究提出中药炮制的多个元数据,如书名、药名、炮制内容、炮制方法、辅料、炮制用具、炮制理论等,建立了“中药炮制标引模板”,对古籍进行解析整理和标引,建立中药炮制文献数据库。
   论文按中药炮制文献的主要存在形式,选取了宋以前有代表性的方书、本草和炮制专著进行研究,按方书、本草、炮制专论和炮制专著分别进行研究,并对相关的炮制理论、炮制辅料和用具进行了整理研究。主要包括三个研究层面:
   一是发现并提出中药炮制内容因存在的文献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
   目前已知最早记载有炮制内容的是出土文献《五十二病方》,其中记载了多种中药炮制方法。早期方书中的炮制方法是与制剂方法混在一起的,方书中的方药制剂方法是较早记录中药炮制方法的所在,主要是针对组方的药材提出加工方法和要求。东汉《伤寒杂病论》出现了有关药材炮制方法的脚注,似乎说明药材已有专门炮制者。除了金石类药材的炮制方法复杂一些,其他药材的炮制方法往往非常简练,相对于本草、炮制专论、专著要简单。
   本草文献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中药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入。从本草文献的源流来看,它是以不断增补,层层包裹的修订方式发展着。本草文献一般涉及到药材的性味、功用、形态、品种、产地、真伪、炮制等各方面。历代修订本草的目的是为了正确用药,因各地药材不统一,或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或商人为了牟利,以假乱真,或医家能力有限,不辨真伪。因此在早期本草著作中,除了阐述药材的功用主治外,辨别药材的品种真伪占了一定的比重,炮制并不是主要内容。
   随着中药炮制技术的不断丰富,对这些技术进行系统的整理成为必然,一些本草和方书中出现了总结中药炮制方法的专论。如晋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中的“合药分剂料理法”,是较早的炮制专论,这是本草文献中第一次对炮炙技术进行的系统归纳,炮制方法与制剂方法合在一起。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补充了“合药分剂料理法”,著有“合和”篇,其内容仍是与制剂、服食方法合在一篇。宋代开始出现了专门的炮制专论,如宋代庞安时《伤寒总病论》中的“修治药法”,许叔微《普济本事方》中的“治药制度总例”,张锐《鸡峰普济方》中的“炮制法”,许洪《指南总论》中的“论炮炙三品药石类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中“辨识修治药材法度”等,不断将零散的炮制方法加以归纳总结。这些炮制专论的出现,总结了当时的炮制经验,为中药炮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规范,对炮制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的出现,是中药炮制领域的一座丰碑,这是现知最早的中药炮制专著。但其作者与成书年代颇有争议。在《雷公炮炙论》被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引用以前,除了《蜀本草》有少量的引用外,并不见于其他医书,南北朝、唐朝的著名医家无一人提及此书此人。从《雷公炮炙论》繁杂的炮制步骤,丰富的辅料种类,考究的炮制用具来看,它与一般医书中的药材炮制方法有一定的区别,反而与道教的炼丹术关系更密切一些。或者说,是一部偏于道家用药的炮制专著。
   二是对中药炮制方法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对于有前后递嬗关系的本草文献,理出了炮制方法和辅料的发展源流。
   通过对宋代以前炮制文献的整理,梳理出中药炮制发展的历程。发现早期的炮制方法比较简单,无论是净制、切制还是炮炙,种类比较少,随着时代的发展,炮制技术不断进步,种类逐渐增多,不断有新的炮制方法出现。对辅料的应用,是人们对中药相互作用的认识深化过程,辅料品种的日益丰富,反映了中药炮制技术在不断地发展。
   宋以前的中医文献中对炮制理论的认识相对比较粗浅,多局限于对非药用部分副作用的阐述,及不同炮制方法对药材功效的不同影响,如辛夷不去毛使人咳,卷柏生用破血,炙用止血等等,并不解释炮制作用的原理。发展到宋代晚期,已有医家意识到炮制过度的问题,如《妇人大全良方》中提到川牛膝“酒浸,不可太过,久则失味”。
   三是将《雷公炮炙论》与其它宋以前中药炮制文献在炮制方法、炮制辅料和炮制用具进行对比之后,对其成书年代提出新的看法。
   一般认为《雷公炮炙论》的成书年代是南北朝时期,但是,通过资料对比不难看出,《雷公炮炙论》的炮制方法种类较多,使用的辅料也更加丰富,对炮制用具也愈加讲究,与南北朝时期的炮制技术相比有很大的区别。能与之相比的是《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所反映的宋代炮制技术。因此,《雷公炮炙论》最早成书可能是南北朝,但今天我们看到的《雷公炮炙论》并不是它的原貌,可能经过后人增补,其成书年代更接近宋代,最终成书年代的下限是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引用其之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