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御纂)医宗金鉴》辩证论治学术特色及其传承研究
【6h】

《(御纂)医宗金鉴》辩证论治学术特色及其传承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医宗金鉴》刊行于乾隆七年(1742),是我国第一部官修医学全书,亦是第一部官修医学教材。
   1735年乾隆帝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出现了政治更加清明、经济更加繁荣的局面。在医学方面,为了解决时弊,发展医学,朝廷于1739年下旨编纂此书。其总修官由“清初三大名医之一”吴谦和“京中第一好医官”刘裕铎担任。
   《医宗金鉴》共90卷,含子书十五种:《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四诊心法要诀》、《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痘疹心法要诀》、《外科心法要诀》、《眼科心法要诀》、《刺灸心法要诀》、《幼科种痘心法要旨》、《正骨心法要旨》。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学临床医学的灵魂,是总的指导思想。--邓铁涛”。作为一部临床著作,《医宗金鉴》的辨证论治特色鲜明,对现代中医临证颇具指导意义,此为本论文讨论的主体部分。
   《医宗金鉴》辨证论治的主要特色是具备王道医学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展现其特色,文中首先对王道医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王道医学即是“以仁爱之心,行精诚之医,解中庸之道,行执中有权之术”。“仁义”、“精诚”、“允执其中”的儒医风范,是“医之王道”的思想主体。其具体特点是:深受儒家影响,重视经典、遵循古法,博采众家之长,平易实用、不偏不倚。“王道医学”可谓是主流医学的代表。
   其王道医学特色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朝廷下旨编纂,齐聚各种优势,决定了主流医学的方向;编纂人员儒医兼备,医理、文理皆具水准;理法须臾不离经论;博采众家之长,由博返约。
   朝廷下旨编纂《医宗金鉴》,表明朝廷对社会安定、医学发展的责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医宗金鉴》主流医学的编纂方向。国家最高机构齐聚了编纂临床医学全书的各种有利条件,如有代表性的各种医籍、专门的编书场所、编书的经费保障、高素质的编纂队伍等等,这些都是朝廷组织编纂临床医书不可比拟的优势。上述优势,使得《医宗金鉴》具备王道医学特色有了得天独厚的坚实基础。
   《医宗金鉴》的编纂者多为御医,非同社会上一般医生,具备儒学与医学双重深厚修养,为儒医之上乘,儒医风范对其学术特点和编纂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此书呈现倡导王道医学特色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王道医学特色突出体现于理法须臾不离经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书医理方论皆以经典理论为指导。此外,重视运气理论,推崇仲景学术。认为“天时之不齐,民病所由生也。《素问》言五运六气特详。医不明此,则不识亢害承制、淫胜郁复之理,不足以称医之良也。”并将运气部分单独成册。仲景学术是“辨证论治”之源,其在《医宗金鉴》中被尊为“医宗之正派”。其《订正仲景全书》与《伤寒心法要诀》分册内容占据全书三分之一,其份量之重,足见对仲景学术之重视。
   王道医学特色还体现于博采众家之长,本书的编纂遵循如下原则:“理求精当,不尚奇邪、词谢浮华,惟期平易,酌古以准今,芟繁而摘要”。辨证施治过程避免崇尚新奇,理法方药的解析精取各家之长。强调“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返约”。
   《医宗金鉴》辨证论治体系思路严谨,从理论的储备到合理的诊断,再到正确的辨证,最后到最佳的治疗方法的实施,整个过程浑然天成于各册各卷之中。其诊断思路清晰、论治过程有序,于理于法必有依据,使读者更容易掌握和领会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特色。
   《医宗金鉴》全书论述了医经、伤寒、四诊、运气、方论、杂病、妇科、幼科、外科、眼科、正骨、痘疹与种痘、刺灸等,囊括了中医经典理论、诊法、方药、临证各科施治诸多内容,全面而系统,充实且丰富,通篇贯穿辨证论治,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与实践方法体系。其理法方药面面俱详,广征博引历代众家精华,充分显示《医宗金鉴》已具有较为完备的辨证论治体系。
   此外,本书还在预防措施、煎服善后、调护摄守、针药并用、内外同治、重视药引等方面有着内容丰富的论述,也是其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今天借鉴参照。
   易于掌握、实用性强是《医宗金鉴》辨证论治的又一特点。《医宗金鉴》全书十五子书,其临证基础的阐述深入浅出,临床各科的理法方药辨证施治易于掌握。另外歌诀图解直观精确,使医理法技的演绎更加生动形象,实用性强。
   本论文还对《医宗金鉴》的学术传承进行了分析研究。
   《医宗金鉴》作为一套丛书,自成体系,其刊印版本多,影响深远。自刊行至清末,是书一直被太医院用作教科书,另为民间习医之士学习所用,广为流传。被后世学医者奉为圭臬。现在台湾中医业仍将《医宗金鉴》作为必考科目之一,福建中医学院还率先开展了《医宗金鉴》的相关课程。《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所记载的此书53个版本,刊印时代贯穿于成书以后的清代至建国初始,藏书地域遍布大江南北。而某些现代著名医家对《医宗金鉴》的重视亦可反映其影响之甚。
   《医宗金鉴》的临床各科内容集合了前人临证精华,融入了编者的临床实践经验,至今对中医临床有着相当的影响,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承和应用。
   在医理方论方面,总修官吴谦格外推崇仲景学说,许多观点至今被后学所遵从。如郝万山等编著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同步辅导系列丛书》,将《医宗金鉴》有关《伤寒论》的某些方论应用于教学中,其他论著中亦不乏引用者。
   《医宗金鉴》除选载历代方药外,亦收录原创方剂,还有一些前人方药的独到用法,它们在后世得到传承并广泛沿用。据《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源自《医宗金鉴》的处方不在少数。如桃红四物汤、芎芷石膏汤、补肝汤、五味消毒饮等等。此外,亦不乏论著教材选载者。仅目前使用的全国中医高等教材,就从《医宗金鉴》选用了120余首方剂。
   《中医学基础》将桃红四物汤列入主治血瘀兼血虚证之代表方。本方及其衍生方现代已广泛应用于由血瘀所致的各科疾病。五味消毒饮现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热毒所致疾患。芎芷石膏汤,现代临床依然沿用,对于头痛、头风疗效甚佳,加减治疗慢性鼻窦炎亦取得满意疗效。而补肝汤更是《医宗金鉴》治疗肝虚疾患的一个特色。
   《医宗金鉴》刊行后很快流传海外,至今被日、韩等国诸多图书馆收藏。《医宗金鉴》均可见日韩版本,亦不乏翻译注释版本出现。
   日本“古方派”学者较多地接受本书中《订正仲景全书》的观点。有关痘疹与种痘内容,为日本医家所借鉴。据江户时期日本多次引进《医宗金鉴》可知,当时日本对此书还是较为重视的。
   根据现有资料,《外科心法要诀》对韩国的影响较大,《仲景全书》和《删补名医方论》次之。《删补名医方论》对方剂的论解比韩医方书《方药合编》更详尽和完善,更有助于对方剂的理解。而《医宗金鉴》伤寒、金匮、外科部分则弥补了《东医宝鉴》的一些不足之处。现在韩国圆光大学校韩医科大学师生对《医宗金鉴》的专门研究和学习则反映了《医宗金鉴》在当代韩国的应用情况。
   据《燕行录全集》记载,《医宗金鉴》颁行后即受到了朝鲜使臣的关注。《医宗金鉴》传入朝鲜,是18世纪中国种痘术传到朝鲜,提高朝鲜痘疹防治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最后是对于当代中医教育启示的讨论。根据文中的分析讨论,要取得现代中医教育的成功,合适的教材是其必备的保证之一。作为第一部官修医学教材,本丛书有其自身特色。其语言较前代医书免去过多晦涩,难易度适宜,而在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等方面的引导启发上皆有优势,于医理、文理两方面堪称承前启后之佳作,有利于实现“学习迁移,”是当代辅助中医启蒙、培养中医思维的理想教材,可为现代中医教材并行而用。《医宗金鉴》还被“中医临床必读丛书”推荐为“临证案头书”,对于中医思维的巩固和临床指导亦有重要意义。
   本文为当今研究《医宗金鉴》提供了新的探索,通过研究认识到,《医宗金鉴》于中医临床和中医教育仍具有不能忽略的借鉴作用,而关于《医宗金鉴》的研究还应进一步深入开展下去,从而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