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要素流动、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基于我国八大经济综合区的实证研究
【6h】

要素流动、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基于我国八大经济综合区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得到了高度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面对如今的形势,协调发展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在不同的区域之间,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由于各种环境、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以及人为因素,会造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这种非均衡的要素流动以及产业转移对于发挥各个区域的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和协调区域经济关系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在全国范围内的协调统筹、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章采用2000—2018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借助极差、变异系数、Theil指数、区位熵、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协调程度、要素流动、产业转移的程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机制等方面展开研究,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地高于其他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总体的离散程度变化并不剧烈,08年以前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有扩大的趋势的,但在2008年之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逐渐缩小,八大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太明显的收敛现象。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及其变化趋势通过区域经济发展收敛性来体现。我国的省域经济增长存在条件收敛,但是八大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并不都是呈现出收敛性。  中国的资本要素流动和劳动力要素流动呈现出反方向的特点,各个地区的技术扩散程度在不同的时期波动的幅度较大,没有体现出明显的规律;在2000年—2006年期间,技术要素的流动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扩大有一定的影响。在2007年—2012年期间,劳动力要素以及资本要素的流动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有显著的影响,中国各省份之间的资本积累一方面取决于自身的资本存量,另一方面也与地区之间的而资本流动息息相关。在2013年—2018年期间,技术要素的流动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欠发达地区靠其自主创新很难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水平向发达地区的追赶。  第一产业在八大区域间并不存在明显的产业转移;第二产业由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等向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等区域转移;第三产业在东部地区获得较好的发展的同时,也具备向其他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条件,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黄河中游地区、西北地区而言,承接和发展第三产业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第二产业的产业转移在2007—2018年期间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在2013—2018年期间,第三产业的转移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