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好奇使员工更具有创造性:基于信息缺口理论的多方法检验
【6h】

好奇使员工更具有创造性:基于信息缺口理论的多方法检验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

1.3研究意义

1.3.1理论意义

1.3.2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好奇的概念与分类

2.2好奇的测量

2.3员工创新行为的概念及其测量

2.4影响创新行为的个体因素

2.5好奇与创新关系的相关研究

第3章 理论与假设

3.1 好奇的信息缺口理论

3.2.1认识性好奇作为认知剥夺状态与创新行为

3.2.2 认识性好奇激发信息探索的欲望

3.2.3 探索驱力促进灵感目标的唤起

3.2.4 灵感推动创新行为:提高产品创造性

第4章 研究1 认识性好奇影响创新行为的实验研究

4.1预实验研究

4.1.1目的

4.1.2预实验1:实验室实验

4.1.2预实验2:情境实验

4.2正式实验研究:情境实验

4.2.1方法

4.2.2结果与讨论

第5章 研究2 探索驱力与灵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5.1方法

5.2结果

5.2.1认识性好奇对三个结果变量的影响

5.2.2探索驱力与灵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5.3讨论

第6章 研究3 认识性好奇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追踪研究

6.1方法

6.1.1被试与研究过程

6.1.2测量工具

6.1.3统计分析方法

6.2结果

6.2.1验证性因子分析

6.2.2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6.2.3零模型

6.2.4层次回归分析:主效应与中介效应检验

6.3 讨论

第7章 总讨论

7.1研究结果与讨论

7.1.1剥夺性好奇的普遍存在性

7.1.2好奇通过灵感提升创新行为

7.1.3长时性好奇体验有助于灵感持续迸发

7.2研究意义

7.2.1理论意义

7.2.2实践意义

7.3研究局限与展望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与参与的重要学术会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长久以来,好奇被公认为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然而相关的实证研究仍旧相当缺乏,好奇作用于创新的内部机制有待进一步揭示。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重视和加强工作场合的好奇对员工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影响研究(Chang & Shih, 2019a, 2019b),并呼吁运用实验设计或长时纵向设计探索好奇与创新活动的因果关系(Celik et al.,2016;Schutte & Malouff, 2019)。本研究基于信息缺口理论(Information Gap Theory),聚焦个体的状态性好奇及其引发的动力性影响——信息寻求和灵感唤起。信息缺口引起的好奇激发个体寻求信息奖赏,探索欲望启动灵感目标的追求,有助于促进灵感的唤起,最终灵感助力创新行为的发展。通过实验设计和纵向追踪,三个系列研究考察了状态好奇(认识性好奇,epistemiccuriosity)影响创新行为(innovative behavior)的因果效应,验证了探索驱力(exploration drive)和灵感(inspiration)的链式中介作用。  研究1为实验研究,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检验好奇状态对个体创新行为产生的因果影响。结果发现,当被试的好奇被激发时,其文学作品具有更高的创造性水平。  研究2采用研究1的设计流程,探究了探索驱力和灵感在好奇与创新行为间的系列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好奇先后通过探索驱力和灵感正向作用于个体的创新行为。  研究3以全职员工为调查样本(N=85),采用经验取样法(Experience-Sampling Methodology, ESM)进行为期两周(10个工作日)的追踪调查,探究了2水平(个体内-个体间)下好奇、驱力、灵感和创新行为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个体内水平,每日好奇正向预测了每日创新行为,每日探索驱力和每日灵感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在个体间水平,好奇先后通过探索驱力和灵感积极作用于员工的创新行为。  借助信息缺口理论,本研究证实了状态好奇推动创新发展的因果效应,揭示了探索驱力和灵感的链式作用机制,为好奇如何促进创新提供了实证依据,为企业通过创设好奇情境激发员工创新行为,从“微创新”走向“大创新”提供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