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科学传播模式研究
【6h】

网络科学传播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第2章 网络科学传播模式相关概念

2.1 科学传播与网络科学传播

2.2 科学共同体与学科同行

2.3 网络科学传播模式

第3章 学科同行内部网络科学传播模式

3.1 学科同行内部网络科学传播模式简析

3.2 开放获取的概念与特点

3.3 开放获取案例研究——以PLoS、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为例

3.4 长尾理论视角下的仓储数据库

第4章 科学公共事务网络传播模式——以科学网博客为例

4.1 科学公共事务网络传播模式简析

4.2 科学网与科学网博客

4.3 科学网博客“推荐博文”

4.4 科学网博客“舆论领袖”

4.5 科学网博客传播模式简析

第5章 面向公众的网络科学传播模式

5.1 面向公众的网络科学传播模式简析

5.2 面向公众的网络科学传播把关人

5.3 公众科学素养与公众信息素养

5.4 案例:中国科普博览

第6章 网络科学传播基本模式的比较

6.1 网络科学传播基本模式间的区别

6.2 网络科学传播基本模式间的联系

6.3 促进网络科学传播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关于科学网博客的研究统计

附录2 科技编辑记者的调查问卷及结果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前,互联网己深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促进网络科学传播快速发展,是今后做好科学传播工作的重要抓手。
   根据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等的不同,网络科学传播在学科同行内部、科学共同体内部、面向公众3个层次进行。相应地,网络科学传播存在3个基本模式:学科同行内部网络科学传播模式、科学公共事务网络传播模式、面向公众的网络科学传播模式。
   关于学科同行内部网络科学传播模式,论文开放获取模式是重要参照。在科学公共事务网络传播模式中,科学公共事务主要指人才培养、学风建设和科研体制,舆论领袖发挥重要作用。在面向公众的网络科学传播模式中,把关人、公众科学素养和公众信息素养是关键要素,网络科学传播如何适应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等问题也需要关注。
   网络科学传播基本模式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和相同点。区别主要表现在传播主体、传播受众、传播目的、传播内容、效果评价等方面。联系和相同点主要表现在科学共同体成员和公众发挥重要作用、对网络反馈和网络数据库提出更高要求、网络技术的影响不容忽视等方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