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舆论中“悯弱”现象产生之文化及社会心理因素探析
【6h】

网络舆论中“悯弱”现象产生之文化及社会心理因素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img03111

摘要目录

正文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对“悯弱”现象的直接研究

2、从媒介、政府、社会角度出发研究

3、从文化角度出发研究

4、对社会心理角度出发研究

三、研究的内容及框架

1、文献研究法

2、跨学科研究法

1、研究的难点

2、研究的创新点

第1章 网络舆论中“悯弱”现象的特征及其危害

1.1 网络舆论的内涵、特征、形成条件及影响

1.1.1 网络舆论的内涵、特征

1.1.2 网络舆论的形成条件

1.1.3 网络舆论产生的影响

1.2 “悯弱”现象内涵、特征及危害

1.2.1 “悯弱”现象内涵及特征

1.2.2 “悯弱”现象的危害

第2章 网络舆论“悯弱”现象产生之文化因素

2.1 社会文化的功能及特征

2.1.1 社会文化的基本功能

2.1.2 社会文化的特征

2.2.1 价值观的异化及其表现

2.2.2过度追求名利诱发网络舆论“悯弱”现象

2.3 传统文化观念的过度解读导致网络舆论“悯弱”现象产生

2.3.1 道德绑架导致网络舆论“悯弱”现象产生

2.3.2 “侠客情结”的膨胀导致网络舆论“悯弱”现象产生

第3章 网络舆论“悯弱”现象产生之社会心理因素

3.1.1 公众焦虑心理产生原因

3.1.2 公众焦虑心理如何诱发网络舆论“悯弱”现象

3.2.1 共情心理的内涵及特征

3.2.2共情心理两大特征诱发网络舆论“悯弱”现象

3.3.1 群体极化的内涵和特征

3.3.2对情绪的放大诱发网络舆论“悯弱”现象

第4章 网络舆论“悯弱”现象的管控措施

4.1 媒体:坚守信仰,对盲目“悯弱”说不

4.2 网民:提升素养,拒绝廉价同情泛滥

4.3 法治:规范立法,将“悯弱”纳入健康轨道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伴随着话语权的获得,网民通过互联网表达观点的意愿不断高涨,网络平台已经成为民间重要的舆论阵地,网络舆论蓬勃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并开始在各种事件中逐渐显现出其自身的影响力。  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近些年,随着网络舆论影响的逐步扩大,其中的某些现象也引起人们的关注,比如“悯弱”现象。“悯弱”现象,即指在网络舆论中,舆论倾向出现明显的偏于被主观认定的“弱者”的现象。不仅如此,其中,“弱者”的界定变得混乱,更易受到既有态度、情感等非客观因素影响。  之所以针对“悯弱”现象进行研究,是因为在网络舆论中,“悯弱”现象表现出的危害较严重,“谁弱谁有理”成为其真实写照,也可能会影响到舆论的正常发展,诱发网络暴力,波及无辜他人,并产生错误的示范效应,甚至影响社会的和谐。  从文化和社会心理两个角度探究“悯弱”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本着内外结合的方法,希望能够更全面的分析。通过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客观案例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在文化因素中,社会中价值观的异化以及对传统文化观念的过度解读被认定为造成“悯弱”现象出现的原因,这是从当下和传统入手进行解读;而在社会心理角度,则分别阐述了公众焦虑心理、共情心理以及群体极化同“悯弱”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三者都是目前较为普遍存在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心理因素。在对“悯弱”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后,又针对“悯弱”现象可能造成的危害提出了相应的管控方案,大致从媒体责任、网民媒介素质和法律法规建设三方面进行了论证,以便能够更好地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

著录项

  • 作者

    翟永威;

  •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大学;
  • 学科 新闻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白贵;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网络舆论,悯弱现象,社会心理,群体极化;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3:38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