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职女生家庭教养方式对社交焦虑的影响:解释偏向的作用机制与干预研究
【6h】

中职女生家庭教养方式对社交焦虑的影响:解释偏向的作用机制与干预研究

 

目录

声明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社交焦虑

1.2 家庭教养方式

1.3 解释偏向

1.4 社交焦虑、家庭教养方式、解释偏向三者两两关系研究

1.5 团体实证认知行为疗法

2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意义

3 研究一:中职女生社交焦虑、家庭教养方式、解释偏向的关系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对象

3.4 研究工具

3.5 施测过程

3.6 统计学处理

3.7 研究结果

4 研究二 中职女生解释偏向和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

4.1 研究目标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工具

4.4 施测过程

4.5 统计学处理

4.6 研究结果

5 讨论

5.1 中职女生的社交焦虑在人口学上的差异

5.2 中职女生的社家庭教养方式和社交焦虑的相关性分析

5.3 中职女生的社家庭教养方式和解释偏向的相关性分析

5.4 中职女生的社社交焦虑和解释偏向的相关性分析

5.5 中职女生的解释偏向的作用机制分析

5.6 解释偏向的干预方案对降低社交焦虑水平的作用

5.7 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5.8 研究特色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

附录二: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SAD-A)

附录三:解释偏向问卷(部分示例)

附录四:解释偏向团体辅导方案

附录五:团体成员活动评价量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社会交往是人类的基本活动,通过交往可以满足人类的归属和情感需求等。中职生作为应用型人才,经过短暂的职校学习即将走向社会实习或工作岗位,很多中职生由于种种原因在校内和校外均面临着社交焦虑。国内外研究均发现女性的社交焦虑水平明显高于男性(VicenteE.Caballoetal.2014;刘广增,2019;李珍,2020)。另外,还有研究表明相比男性社交焦虑患者,女性患者的社交焦虑障碍表现出更多的尴尬、恐慌、敏感和治愈困难(Wittchen, Stein et al. 1999;Turk, Heimberg et al. 1998)。本研究选用中职女生作为研究对象,意在探讨家庭教养方式、解释偏向、社交焦虑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团体实证认知行为疗法对解释偏向进行干预,进而降低中职生的社交焦虑水平。  研究共分为两部分进行。研究一为调查研究,运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解释偏向问卷对南昌市某中等职业专科学校18级和19级全体在校女生共计736名进行抽样调查,以确定家庭教养方式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以及解释偏向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二为实验性干预研究,基于团体实证认知行为疗法理论,制定并实施降低消极解释偏向的团体辅导方案。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名被试成员,均为研究一筛选出来的具有消极解释偏向和高社交焦虑的学生。实验组进行为期12次的结构化的团体实证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中职女生社交焦虑在年龄变量上无显著差异,在单亲与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2)中职女生家庭教养方式对其社交焦虑和解释偏向均存在显著影响。(3)中职女生解释偏向对其社交焦虑存在显著影响,且解释偏向在家庭教养方式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4)解释偏向干预可以降低消极解释偏向,提高积极解释偏向,进而降低社交焦虑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