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儒家教育思想从孔子到孟子的演变
【6h】

儒家教育思想从孔子到孟子的演变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论

1.1.选题背景

1.2.研究现状

1.3.研究意义

1.4.研究内容及方法

1.5.论文创新之处

2. 儒家教育思想概述

2.1.相关概念界定

2.2.孔丘与孟轲

2.3.儒家教育思想的起源和总体特征

3. 人性论的演变

3.1.孔子论“性”

3.2.子思论“性”

3.3.孟子论“性”

4. 教育对象的演变

4.1.孔子之有教无类

4.2.孟子之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5. 教育内容的演变

5.1.孔子:礼崩乐坏重振礼

5.2.孟子:礼不复存之义凸显

5.3.重礼到重义的演变原因

6. 学习方式的演变

6.1.孔子外铄:强调外部的学习

6.2.孟子内省:强调内心的感受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是从教育思想史的角度对儒家教育思想的演变作一次断代性的动态考察。本文重点关注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着力勾勒出对儒家教育思想的产生有重要影响的西周时期的社会背景、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渊源,从而得到儒家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其次,用大部分篇幅探讨儒家教育思想从孔子到孟子之间在人性论方面、教育对象方面、教育内容方面、学习方式方面等方面的演变。本研究主题章节安排如下:  第二章,儒家教育思想概述。主要分三个部分加以介绍:第一,相关概念的界定。我们主要从儒家与儒家教育思想两个核心概念的辨析入手,为深入了解儒家教育思想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论基础。第二,对孔子与孟子的简要介绍。简要的回顾了孔子与孟子的个人性格、身世和家世以及对《论语》、《孟子》的简要介绍,以求从中找到能够解释孔孟教育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第三,儒家教育思想的起源与总体特征。我们从西周时期的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出发,探析西周的社会背景对儒家教育思想形成的影响,为深入了解儒家教育思想的总体特征提供一个较为全面思想文化背景。  第三章,人性论的演变。我们在孔子所提出的“性相近”命题中推断出孔子所言之性有“性善”与“性恶”两个层面,但孔子从未明确提出这一观点;而子思则在孔子的人性观点基础上明确用善恶来言人性;孟子顺着子思的方向,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思想,主张人生来是善的观点。从孔子的“性近”到子思的“善恶言人性”在到孟子的“性善”,孟子继承了孔子与子思从天命角度对人性问题思考的思路,他将“性近”发展为“性善论”,也是根据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而提出的主张。在当时“途有饿殍”、浮尸遍野的战国时期,他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性善”学说来唤醒人们内心所固有的“善端”。人本应是善的,而之所以有人为恶是因为社会现实的残酷所致,这种强调人固有的“善端”的人性学说能对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带来一点改变,引导人们将内心深处的“善”给激发出来。虽然孟子的“性善论”并没有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和平安定,但是这一理论的提出也是儒家教育思想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第四章,教育对象的演变。我们力图对孔子“有教无类”思想作出一个符合原本应有之意的解读,现今大多认同的“有教无类”的解读是:不分贵贱、贫富、种族的差异,人人皆可以入学受教育。其实,这是误解。《论语》里有多处写到孔子对于教育对象是有要求的,并不是我们所认为没有类别的限制来教育人。其实,自始至终,儒家都是主张精英式教育的,只是相对于孔子,孟子则在这方面的倾向更为凸显。  第五章,教育内容的演变。在教育内容上,孔子重礼,孟子重义,是因为在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虽然时有诸侯之间的争霸,但周天子始终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西周的礼法制度尽管遭到了破坏,但是在很多场合下,依旧是人们所要遵循的,至少在判断人们行为对错上,是否遵守礼制的要求依然是一种评判标准。所以,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孔子提出了“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能够稳定已经松动的社会秩序。而到了孟子所处的战国时期,诸侯称王,周天子不再是天下共主,周礼完全遭到破坏,恢复周礼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义是宜的意思,及因时制宜,根据时代的变化,提出新的行为规范,但是,新的规范仍然以孔子所提出的仁道为基础。  第六章,学习方式的演变。孔子重礼,礼主要表现为外部的规范,因此在孔子那里,学习的方式主要是读书、见闻和践履。孟子重义,义则强调内心的感受和判断,因此在孟子那里,学习的方式主要是内省。而内省的结果是否正确,则又回到孟子所持的“性善论”的观点,人性本善,这是判断内省结果的标准,将善端扩而充之,则无往而不确当。

著录项

  • 作者

    万梦琪;

  •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
  • 学科 教育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章小谦;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儒家文化,教育思想,孔子,孟子;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3:11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