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角色研究——以成都市兴蓉社区为例
【6h】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角色研究——以成都市兴蓉社区为例

 

目录

1 绪 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内外关于社区营造的相关研究

1.2.2关于社会工作嵌入社区营造相关研究

1.2.3关于社会工作角色的相关研究

1.2.4文献评述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框架

1.3.3研究方法

1.3.4 论文的创新点

2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社区营造的概念内涵

2.2社区营造的发展历程

2.3行动者网络理论

3 成都市兴蓉社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实践

3.1兴蓉社区基本情况简介

3.2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实践过程

3.2.1行动者网络的形成

3.2.2行动者网络的构建

3.2.3行动者网络的转换

4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营造中的角色扮演

4.1反馈角色:坚持“倾听——反馈”的循环思路

4.2协商角色:“三个平台”全方位协商

4.3整合角色:链接多方资源推动社区营造

4.4赋能角色:坚持“资产为本”视角

5 总结与反思

5.1结论

5.2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 录

A.访谈提纲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 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单位制度的瓦解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地域关系被破坏,新的纽带还未建立,如何重塑社区共同体变成了当前基层社区治理面临的难题。基于此,党和国家多次在文件中强调要创新社区治理方式,国内部分社区开始尝试打破传统的社区治理思路和模式,学习台湾及日本的社区营造的经验策略,利用和整合社区在地资源,设计创新新的社区治理与服务模式来解决社区现存问题,其中北上广等城市率先开展,2015年开始,成都也积极相应政策推出行动。与此同时,在有些社区营造的实践中可以看见社会工作的身影,社会工作用其专业性和独特性成为社造活动中的一员。基于此,研究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项目的角色,总结相关经验,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本文以成都市兴蓉社区为例进行微观研究,从行动者网络视角出发逐一分析T机构介入兴蓉社区进行社造的过程,通过对社区书记、社区工作者、社工、以及社区居民等8名对象的深入访谈,以及运用文献分析法对众多期刊文献和社区给予的营造资料进行分析。整个营造分为院落改造和社区自治阶段,在不同的阶段社会工作者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本文尝试总结出社会工作者在社造实务中行之有效的角色扮演:首先是坚持“倾听——反馈”的循环思路的反馈角色,其次是通过“三个平台”全方位协商扮演的协商角色,之后是链接多方资源推动社区营的整合角色,最后是坚持“资产为本”视角的赋能角色。

著录项

  • 作者

    张琪敏;

  •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大学;
  • 学科 社会工作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彭小兵;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社区营造,社会工作者,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