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标准漏孔的作用
1.1.1 利用标准漏孔校准检漏仪
1.1.2 利用标准漏孔校准真空计
1.1.3 利用标准漏孔测量真空泵抽速
1.2 标准漏子L的分类及特点
1.2.1 通道型标准漏孔
1.2.2 渗透型标准漏孔
1.2.3 标准漏孔性能比较及存在的问题
1.3 分子流标准漏孔研究现状
1.3.1 不锈钢烧结滤芯
1.3.2 聚合物微流控通道
1.3.3 软木塞
1.3.4 聚焦离子束刻蚀技术
1.4 阳极多孔氧化铝(AAO)简介
1.4.1 AAO的制备方法
1.4.2 AAO的结构特点
1.4.3 AAO的应用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漏孔流导的理论计算
2.1 真空简介
2.1.1 真空区域的划分
2.1.2 真空技术的应用
2.2 微纳流动简介
2.2.1 微纳通道内气体流态的划分
2.2.2 微纳通道内气体的流动特点及研究方法
2.3 气体流量与管道流导
2.3.1 气体的流量
2.3.2 管道的流导
2.4 分子流下长圆管道流导的计算
2.5 标准漏孔校准方法
2.5.1 定容法
2.5.2 恒压法
2.5.3 比较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标准漏孔的制备
3.1 实验方案
3.2 实验材料及设备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设备
3.3 实验步骤
3.3.1 AAO与硅片的连接
3.3.2 制备具有特定有效面积的AAO
3.3.3 漏孔封装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差压法标准漏孔校准装置
4.1 差压法标准漏孔校准方法
4.1.1 差压法标准漏孔校准原理
4.1.2 差压法的优点
4.2 差压法标准漏孔校准装置
4.2.1 抽气系统
4.2.2 校准系统
4.2.3 数据采集系统
4.3 校准步骤及漏率计算
4.3.1 校准步骤
4.3.2 漏率计算
4.3.3 注意事项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5.1 AAO镀膜结果及分析
5.2 漏孔流导测试结果及分析
5.2.1 漏孔1测量结果
5.2.2 漏孔2测量结果
5.2.3 测量误差分析
5.3 不确定度评定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