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埕岛地区油气成藏动力系统研究
【6h】

埕岛地区油气成藏动力系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油气成藏动力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地层发育特征

2.2 构造格架

2.3 构造和沉积演化

第三章 温度场、应力场与压力场

3.1 地温场

3.2 构造应力场

3.3 压力场

第四章 烃源岩特征及油源对比

4.1 烃源岩特征和生烃条件

4.2 埕岛地区油源对比

第五章 输导体系特征

5.1 断层特征与油气输导

5.2 高渗砂体

5.3 不整合面

5.4 输导体系类型

第六章 成藏动力系统划分及其特征

6.1 成藏动力系统的划分

6.2 不同油气成藏动力系统中油气的相对丰度主控因素

6.3 不同区带油气成藏动力系统评价

第七章 成藏模式及勘探目标评价

7.1 埕岛东坡

7.2 桩海地区

7.3 埕北断裂带西段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埕岛地区位于济阳坳陷与渤中坳陷交汇处的埕北低凸起的东南端,处于三个生油凹陷包围之中,为一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   通过对埕岛地区温度、压力和应力场的研究,认为较高地温梯度促进了埕岛周边凹陷烃源岩的发育,为该区的油气成藏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受郯庐断裂控制的旋扭应力场控制了埕岛地区断裂的形成与发展、凹陷和凸起的形成与演化,进而控制了构造和沉积条件,影响了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全过程;埕岛地区古近系为异常高压发育的离心流动力环境,埕北低凸起为油气运移、聚集的主要汇聚区。   油源对比结果表明,来自埕北凹陷的油气主要分布在埕岛主体构造带和埕北断裂带;来自渤中凹陷的油气主要分布在斜坡带和埕北30潜山带;来自桩东凹陷的油气主要分布在桩海地区东部。埕北凹陷是埕岛地区的主要油源,其次为渤中凹陷。   埕北断层和埕北30断裂在新生代持续活动,是本区重要的油源断层:埕岛地区古近系各类扇体和馆下段砂体是重要的油气输导层;不整合面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侧向运移通道。在埕岛地区,断裂带以阶梯型输导体系为主;潜山披覆构造主体及斜坡带以网毯式输导体系为主;洼陷带以裂隙型输导体系为主。   根据油气成藏动力背景和成藏要素特征把埕岛地区的油气成藏划分为下部它源半封闭型潜山油气成藏动力系统、中部沙河街组-东营组下段自源封闭型油气成藏动力系统与上部的东营组上段-明化镇组它源开放型油气成藏动力系统。不同成藏动力系统中油气的丰度和相对富集程度受超压强度、封闭层的性质和分布、压力结构、断裂的发育及其活动性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埕北凹陷的主要排烃期和埕北断裂晚期频繁强烈活动相配合,造成埕岛油田主体馆陶组上段储油气丰度高,储量规模大。   埕岛东斜坡属于单凹陷-它源(自源)斜坡带式油气成藏模式,最大湖泛面为压力封存箱的顶界面,油气主要集中在最大湖泛面以下的东营组Ⅲ-Ⅳ砂组,以岩性、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主;桩海地区为它源-断裂带式成藏模式,断层活动强度决定了油气运移的层系,活动强度大,运移能力强,到达的层位就浅;埕北凹陷新近系为典型的常压开放性它源油气成藏动力系统;古近系为超压封存箱型自源油气成藏动力系统,该带的新近系河道砂体和古近系断裂陡坡带砂砾体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著录项

  • 作者

    时丕同;

  •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授予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学科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蒋有录,鹿洪友;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