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性别差异研究--以南京市高校为例
【6h】

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性别差异研究--以南京市高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表目录

图目录

摘要

1.1选题依据

1.1.1问题的提出

1.1.2研究意义

1.2概念界定

1.2.1高校毕业生

1.2.2初次就业

1.2.3性别差异

1.2.4性别歧视

1.3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3.1研究目标

1.3.2研究内容

1.4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4.1数据来源

1.4.2研究方法

1.5技术路线图

1.6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6.1可能的创新

1.6.2存在的不足

2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

2.1.1劳动力供给性别差异相关研究

2.1.2工作搜寻性别差异相关研究

2.1.3就业结果性别差异相关研究

2.1.4高校毕业生就业性别差异相关研究

2.2国内研究

2.2.1毕业生就业宏观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2.2.2毕业生就业微观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2.2.3毕业生就业各个指标相关研究

2.2.4毕业生就业性别差异相关研究

2.3简要评述

3分析框架与理论

3.1分析框架

3.2毕业生初次就业工作搜寻性别差异相关理论

3.2.1工作搜寻时间及其性别差异分析

3.2.2工作搜寻成果及其性别差异分析

3.3毕业生初次就业结果性别差异相关理论

3.3.1初次就业起薪性别差异分析

3.3.2初次就业国有部门进入性别差异分析

3.3.3初次就业专业匹配性别差异分析

4数据来源及统计分析

4.1数据基本情况

4.2多维度交叉分析

4.2.1本科生与研究生

4.2.2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

4.3本章小结

5 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工作搜寻的性别差异分析

5.1毕业生初次就业工作搜寻过程分析

5.2毕业生初次就业工作搜寻时间性别差异分析

5.2.1计量模型

5.2.2实证结果分析

5.3毕业生初次就业工作搜寻成果性别差异分析

5.3.1计量模型

5.3.2实证结果分析

5.4本章小结

6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结果的性别差异分析

6.1 毕业生初次就业起薪的性别差异分析

6.1.1统计描述分析

6.1.2计量模型

6.1.3实证结果分析

6.1.4进一步地讨论

6.2毕业生初次就业国有部门进入的性别差异分析

6.2.1计量模型与统计描述

6.2.2实证结果分析

6.3毕业生初次就业专业匹配的性别差异分析

6.3.1毕业生初次就业专业匹配现状

6.3.2计量模型

6.3.3实证结果分析

6.4本章小结

7 基于性别差异的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整体性保障体系构建

7.1 消除性别歧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整体性保障体系分析框架

7.1.1劳动市场性别歧视多种分散化影响因素

7.1.2分析框架维度选择:从整体保障到性别差异引入

7.1.3 分析框架构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整体性保障体系

7.2突显性别差异: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整体性保障体系重点内容

7.2.1 体现性别意识,发挥六大主体的保障功能

7.2.2回应性别需求,推进四大机制的保障过程

7.3促进就业公平,有效保障高校女大学生充分就业

7.3.1提升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全程培养

7.3.2对接女大学生就业需求的多方协同

7.3.3增加女大学生就业机会的精准服务

8结论与展望

8.1主要结论

8.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荆晅;

  •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
  • 学科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苏群;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U46S9;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