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感性自然、历史自然与人化自然——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研究
【6h】

感性自然、历史自然与人化自然——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 1 章 绪论

1.1.1 选题依据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论文创新与不足

1.4.1 论文创新

1.4.2 论文不足

第2章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

2.1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形成的社会背景

2.1.1 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2.1.2 自然科学的发展已揭示了自然界各个领域的内在联系

2.1.3 旧自然观不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时代特点作科学说明

2.2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形成的前提条件

2.2.1 科学实践观的确立

2.2.2 唯物史观的发现

2.2.3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

2.3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形成的历史过程

2.3.1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萌芽阶段

2.3.2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创立阶段

2.3.3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完善阶段

第 3 章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丰富内涵

3.1.1 感性自然的科学内涵

3.1.2 感性自然的基本特征

3.1.3 感性自然的重要意义

3.2 历史唯物主义层面的历史自然

3.2.1 历史自然的科学内涵

3.2.2 历史自然的基本特征

3.2.3 历史自然的重要意义

3.3 实践唯物主义层面的人化自然

3.3.1 人化自然的科学内涵

3.3.2 人化自然的基本特征

3.3.3 人化自然的重要意义

3.4 感性自然、历史自然与人化自然的关系

3.4.1 感性自然、历史自然与人化自然是辩证统一的

3.4.2 感性自然、历史自然与人化自然辨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第 4 章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理论特质

4.1.1 理论前提:外部自然的优先地位

4.1.2 理论实质:基于实践的思维方式

4.1.3 理论归宿: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2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理论特征

4.2.1 在历史发展中表现出时代前瞻性

4.2.2 在内容逻辑上表现出系统整体性

4.2.3 在思想性质上表现出生态批判性

4.2.4 在思维方式上表现出历史辩证性

4.3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理论宗旨

4.3.1 推翻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

4.3.2 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4.3.3 真正实现“两个和解”

第 5 章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深远影响

5.1.1 苏俄对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继承

5.1.2 苏俄对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发展

5.2 西方对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

5.2.1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

5.2.2 法兰克福学派的自然观

5.2.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

5.3 中国对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继承和创新

5.3.1 从“绿化祖国”口号到“环境保护”政策

5.3.2 从“可持续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

5.3.3 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 6 章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当代价值

6.1.1 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理论指导

6.1.2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指引

6.1.3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南

6.2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实践价值

6.2.1 有助于人与自然和谐观念的确立

6.2.2 有助于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

6.2.3 有助于解决当前中国的生态问题

结 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锡宇飞;

  •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

  • 授予单位 吉林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李桂花;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金融、银行;
  • 关键词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2:17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