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庆圣埠战国墓群的发掘整理及其相关问题
【6h】

安庆圣埠战国墓群的发掘整理及其相关问题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一、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

二、研究意义和研究范围

三、圣埠墓群发掘概况

四、安庆地区战国墓考古发掘和研究概况

第二章 圣埠战国墓群墓葬分类

一、墓葬综述

二、按照随葬品分类

(一)A类墓:铜礼器墓

(二)B类墓:陶礼器墓

(三)C类墓 日用陶器墓

(四)D类墓:印纹陶、原始瓷器墓

(五)E类墓:铜兵器墓

(六)F类:无随葬品和随葬品形制不清的墓3座(M31、M25、M18)

第三章 圣埠墓群随葬器物及分类

一、陶器

(一)仿铜礼器

(二)日用器及其他

二、青铜器及其他器物

(一)青铜器

(二)其他器物

第四章 圣埠墓群的相关问题研究

一、墓群的时代判断

二、与周边地区的比较研究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是对2011年发掘的安徽安庆市内的圣埠战国墓群进行资料整理及研究。文章详细叙述了圣埠战国墓群的发掘清理过程、墓葬的形制、规格及墓葬的分类。圣埠墓群是安庆市区首次经科学勘探和发掘的规模较大的战国墓群,墓地结构紧凑,布局合理,虽然目前发掘墓葬仅49座,型制也较单一,基本多为中小型长方形或近方形的土坑竖穴墓,墓葬虽然规模不大,但基本未遭盗扰,墓葬结构和器物组合较完整。绝大部分墓葬保留有葬具痕迹,少数还残存木质葬具,多数为一棺一椁,也有少量为单棺。随葬器物数量多,种类丰富,保存状况良好。据统计,出土的364件随葬品中,陶器和原始瓷器数量最多,达298件;其次为青铜器,共计60件,此外,还有玉器有5件,金饰1件。从出土文物的时代看,圣埠墓群从战国早期一直延续到战国晚期,中间没有缺环;从墓葬规格看,既有一般贵族墓,也有平民墓,且出土文物种类齐全,数量较多,不失为战国墓葬研究的重要资料。竖穴土坑墓是安徽战国至西汉时期非常常见的一中墓葬形制,由其中出土的铜镜M4-1可以看出,这是战国时期最为流行的四山镜,与潜山公山岗43号战国墓及潜山彭岭战国西汉墓M25出土的四山镜相同,与湖北鄂城楚墓及湖南益阳新桥山M3出土的四山镜相同。玉璧与潜山彭岭战国墓M39出土的玉璧花纹同为涡纹。出土的主要陶器表现出和同时期战国墓相同的特点。随葬器物的陶礼器组合基本上继承了战国晚期楚墓的陶礼器组合,组合全者均为鼎、盒、壶占整个墓葬的主体,而且与楚墓随葬陶礼器多以偶数成套下葬的墓葬出现较多。其中高蹄足鼎、圈足壶等都具有楚式器的特点。M33和M36出土的鼎,腹部较扁,近平底,细高柱足外撇的形制有越式鼎的风格,可能是受到了越文化的影响,也有可能是作为战利品所得。本文从圣埠墓群出土的陶器、青铜器以及其他文物,研究其与周边潜山彭岭战国墓、潜山公山岗战国墓群以及湖北等地战国墓的联系。圣埠墓群从墓葬形制和随葬陶器器形及基本组合看,具有一般楚墓的基本特征,与临近的枞阳、潜山及我省淮河流域楚墓相比,既有较大程度的共性,又有一些自身的特点。此外,少量墓葬又出土越式青铜鼎、原始瓷罐、印纹硬陶罐等越地常见器物。圣埠墓群不仅为皖西南地区战国楚墓形制、分期、葬制、葬俗研究提供了一批重要实物资料,而且对于战国时期楚越文化交流研究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