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世纪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及中国人形象——他者形象的嬗变
【6h】

新世纪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及中国人形象——他者形象的嬗变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比较文学形象学

二、他者化与中国形象

第一章 新世纪之前美国文学中中国及中国人形象他者化回望

第一节 十九世纪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及典型人物

一、布勒特·哈特

二、马克·吐温

第二节 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及典型人物

一、黄祸与模范少数族裔

二、赛珍珠及其后中国

第二章 新世纪美国作家笔下中国及中国人形象的延伸与嬗变

第一节 历史记忆与形象变化

一、文学的历史记忆

二、文学形象的变化

第二节 他者隐喻与虚构记忆

一、保罗·奥斯特《神谕之夜》中中国人的隐喻

二、《末日之战》、《美丽的国家》等作品中的中国形象

第三章 新世纪美国游记文学中中国及中国人形象的他者化

第一节 游记与他者

第二节 彼得·海斯勒的中国寻路

一、《江城》

二、《寻路中国》

第四章 新世纪美国文学作品中中国及中国人形象嬗变的理论阐述

第一节 新世纪美国文学作品中中国形象嬗变的根源

一、时代与历史

二、意识形态

三、科学技术

第二节 新世纪美国文学作品中中国人形象嬗变的原因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影响

二、海外华人作家的巨大贡献

三、中美作家的对话交流

四、中美民众的频繁来往

第三节 新世纪美国文学作品中中国及中国人形象嬗变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形象的自我构建

二、世界与中国的双向互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在美国文学中,有不少以中国或中国人为描写对象的作品,所塑造出的中国形象随着美国民族文学的发展而多样。目前,对美国文学中中国或中国人形象的研究成果颇丰,多数集中在新世纪之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及作品的研究上,如赛珍珠、海外华人作家,傅满洲、陈查理系列作品等。本文着重以新世纪美国本土作家的文学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比较文学形象学和后殖民主义、东方主义等理论,明确中国形象、中国人形象及他者与自我、东方主义与自我东方主义的定义,分析新世纪美国文学作品中中国及中国人形象他者化的表现形式和演变过程、中国形象自我东方化的产生原因和发展状况,以及中国形象在中美两国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中形成的新的共建形式,以此反映出新世纪美国文学作品中中国及中国人形象嬗变的根源、原因和意义等,对中国形象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建构产生的积极影响。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引言和四个章节: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形象学研究中他者化概念,及其与中国形象之间关系的简略分析。
  第一章略述新世纪之前美国部分作家,如布勒特·哈特、马克·吐温、赛珍珠等作家的作品中出现的中国形象和典型人物,该部分通过对他者化和中国形象的阐释来确定他者的明确所指,对新世纪之前美国部分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中国形象及典型人物的梳理,总结中国形象在美国文学中的具体表现,为新世纪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的继承与嬗变奠定基础。
  第二章是对新世纪美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及中国人形象的分析,集中在三部虚构类作品中中国人形象的书写上,结合文学与历史记忆和形象虚构与他者隐喻的理论知识,阐述中国形象是如何经由历史的积淀和时代的嬗变呈现出稳定的状态与变化的趋势。
  第三章关于新世纪美国游记文学作品中中国形象的呈现,主要以作家彼得·海斯勒的“中国三部曲”为分析对象,通过纪实性的游记文学体察中国的方式,描述出新世纪中国形象的陈颜新貌,以他者的眼光对自我进行观照,阐述他者与自我之间关系的相互转换过程,以及自我形象建构方式的双向性。
  第四章分析新世纪美国文学作品中中国形象变迁的根源、原因及其意义,通过理论层面的阐述深入探讨时代历史、意识形态和科学技术对中国形象嬗变起到的根本影响,罗列嬗变的具体原因以及对新世纪中国自身和中国文学发展的作用意义。
  由于这种论述研究是具体的,难免出现挂一漏万的情况。新世纪美国文学作品的引进和译介范围、自身阅读数量的限制,导致对作品的搜集和现象的总结不够全面。所以,通过对部分作品的分析,只能得出一般性的现状,而非普世性的结论。因此,有些关于中国形象在新世纪美国文学中的相关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著录项

  • 作者

    郭晓林;

  •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

  • 授予单位 安徽大学;
  • 学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吴家荣;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I712.06;
  • 关键词

    美国文学; 中国形象; 他者化;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17:16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