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溪山行旅”到“溪山清远”——浅析两宋山水画审美之变迁
【6h】

从“溪山行旅”到“溪山清远”——浅析两宋山水画审美之变迁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 言

第一章 两宋审美转变概述

第一节五代时期

第二节 两宋时期

第二章 从《溪山行旅》到《溪山清远》

第一节《溪山行旅图》审美与表现

第二节 《溪山清远图》

第三节 《溪山行旅图》和《溪山清远图》审美的比较

第三章 两宋山水画过渡之缘由

第一节 山水画理论之集大成

第二节 文人美学思想的成熟

第三节 李唐的传承及其对南宋画院的影响

第四节 李唐画风对南宋四家的影响

结 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论文通过对宋代经典山水作品中精选出的几幅作品进行解析,分析其本身并对后代产生的影响从而阐述两宋山水画审美的转变。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审美内涵是由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所决定的,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渊源,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已经成为建构中华民族审美体系大厦的重要支柱,也是今天的山水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两宋山水画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华,它以其独特的审美意趣和高度成熟的笔墨技法,在山水画的发展史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两宋山水画的审美特征在儒、道、禅三家思想共同影响中国文化审美观的大背景下,同时也受南北不同地域山川形貌及不同时代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思潮的左右,它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观照源于画家所遵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千古不易之法门。北宋山水画法度的成熟和技法的完备,标志着山水画逐渐摆脱了初成时期技法上的稚嫩,为后世积累大量程式法则,南宋山水画家的热情已从客体转向到主体的画法,以抒写自身增强表现性。南宋作为北宋至元山水画的转型过渡期,已具有程式法则的高度集中和美学理论的不断积淀这一先决优势。
  本文沿着两宋范宽﹑李唐及其画派这一师承脉络,通过分析其作品来试图论证以范宽为代表的北宋山水画家“造境”创作的探索为元代写意画风的到来提供了大量的图式语言,“无我”的北宋山水将“有我”隐含在“造境”实践之中。而处于北宋与元代之间的南宋山水,由于前朝山水技法的成熟与文人画参与创作,绘画作品更多地体现出诗意性,对后世山水画在造景上营造的氛围起到了极大地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