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强震人员损失评估模型研究与动态评估系统设计
【6h】

强震人员损失评估模型研究与动态评估系统设计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强震人员损失回归预测方法探讨

第三章 强震地震影响场修正方法

第四章 GIS在震害损失快速评估中的应用

第五章 强震损失动态评估系统及灾情发布系统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作者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展开▼

摘要

强震损失快速评估为震后实施科学救援及灾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地震应急工作要求快速评估结果具有可靠的精度和良好的时效性;但由于震后短时间内灾情信息的不完备性(强震巨灾通常造成通讯及交通中断等),损失快速评估结果往往与实际灾情存在较大差异;因而需要对灾情进行实时跟踪,并有效利用最新的科研成果及灾情反馈信息对损失评估结果进行动态修正。
  本文以实现强震损失动态评估为目的,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回顾实现地震人员损失快速评估的通用方法,选用回归模型建立区域适用的强震人员损失评估模型;二、考虑到经验回归烈度衰减圆或椭圆、模型与实际强震烈度分布的差异,本文总结了能够对地震影响场进行合理修正的各种方法和技术;三、基于以上修正或确定地震影响场的各种方法及建立的人员损失回归模型,本文对强震损失动态评估系统进行设计;考虑到地震应急阶段群众对灾情信息的需求,本文还设计了基于上述动态评估系统产出结果的灾情发布和灾情信息反馈收集系统。
  首先,本文简单回顾了研究者对地震人员损失预测的研究工作。考虑到 USGrS PAGER系统中人员损失经验回归模型简洁高效的特点,本文根据此模型,利用发生在1970~.2008年问的128条地震现场调查灾害记录建立了我国东西部区域适用的地震人员损失预测模型。在震例数据收集及处理过程中,本文利用人口密度栅格数据与烈度区进行空间叠置分析,统计各烈度区内人口,提高了建模数据精度。然后,利用发生在1980~2007年问的234条地震损失记录建立了地震人员重伤数与地震人员死亡数的回归关系。最后,利用统计参量对人员死亡率模型拟合效果进行了定性定量检验(残差正态性,残差范围及同量级概率等);并利用模型对2008年四川汶川及2005年江西九江地震的人员损失进行估计,得到了与实际人员损失相接近的评估结果。
  本文第二部分重点探讨了修正和确定地震影响场的各种可能方法;本文将这些方法归为两类,一类是灾情实际记录方法,另一类是基于统计回归关系的统计方法。实际记录方法包括Sha:keMap仪器烈度、有限断层破裂反演、余震序列、同震位移、遥感影像及地震现场灾情反馈;此外,本文还研究了利用震级与地表破裂长度,断层破裂端部烈度与极震区烈度,震级与极震区烈度,烈度区间长短轴比例等统计关系确定地震影响场的方法。
  本文整理了USGS发布的2004~2010年我国境内42个震例ShakeMa,p矢量图;通过查阅文献对这42个震例进行逐个分析,其中具有震后调查烈度的有7个震例;本文将这7个震例的调查烈度图与ShakeMap烈度在统一坐标下进行定性及定量对比;分析认为USGrS发布的ShakeMap烈度分布图在强震时与调查烈度分布差异明显,但在宏观震中定位、破裂方向性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收集整理了文献中5个震例的有限断层破裂过程反演结果及现场调查烈度;通过对两者的几何参量定性定量对比认为,有限断层破裂过程反演结果在定位宏观震中,确定极震区衰减方向及极震区几何尺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然后,本文回顾了研究者对强余震的相关研究,并总结了研究者利用同震位移及遥感影像确定烈度分布的研究成果。在利用现场灾情反馈信息方面,本文提出利用“12322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