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稷下学术领袖淳于髡研究
【6h】

稷下学术领袖淳于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文提要

引论——“淳于髡”研究的回顾及意义

第一章从“赘婿”到“博士”

第二章淳于髡的治国之策

一、倡改革,君臣俱从

二、贵贤士,上下融通

三、反战争,内外俱益

第三章淳于髡的哲理之思

一、“极之而衰”

二、“有诸内必形诸外”

三、“物各有畴”

四、礼权之辩

第四章淳于髡的外交风采

一、“平诸侯之事”

二、第一次出使楚国

三、化解失鹄危机

四、与梁惠王的三次会面

第五章淳于髡的论辩艺术

一、隐语为特色的论辩语言

二、重视论辩对象

三、讲究逻辑和铺排的论辩层次

四、多样化的论辩角度

五、富有个性的论辩语态

第六章淳于髡著述考辨

一、淳于髡与《王度记》

二、淳于髡与《晏子春秋》

第七章关于淳于髡的学派归属

一、纵横家说考辨

二、杂家说考辨

第八章淳于髡的历史地位

一、司马迁的高度关注

二、与稷下学宫兴衰的关系

三、开稷下宽容自由之学风

四、对稷下各派的影响

结 语

附录:历代吟咏淳于髡的诗词

参考资料

致 谢

攻读学位其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淳于髡是战国时代齐国稷下学宫早期的学术领袖,他的思想和言行对稷下学术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稷下学宫内“百家争鸣”局面的确立,自由论辩传统的长期延续,丰富的思想成就和学术成就,使学宫成为当时整个中国范围内学术思想文化的中心,并使稷下之学成为后来秦汉学术思想文化的渊源之一。在稷下学宫这座特殊的历史舞台上,淳于髡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从创业垂统、引领风气的意义上说,他的贡献无与伦比。深入研究淳于髡的生平和思想,不但有助于了解稷下学宫本身的历史,对于全面了解战国文化、齐文化以及诸子百家学说的发展历程,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齐文化研究的不断升温,学术界对稷下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然而与本领域的其他课题相比,有关稷下学术领袖淳于髡的研究却显得相对薄弱。为弥补这一缺憾,本文尝试对淳于髡的生平事迹、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外交智慧和论辩艺术作全面系统的探索,就淳于髡的著述和学派归属等一系列有争议的问题作更加深入的分析,进而对淳于髡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地位作出更恰当的评价。 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概述淳于髡由贱而贵的不凡经历;第二章论述淳于髡的治国之策;第三章分析淳于髡的的哲学思想;第四章说明淳于髡的外交生涯和独特风采,重点突出其卓越的外交智慧;第五章分析淳于髡的论辩艺术;第六章对淳于髡的著述、他与某些传世文献的关系作了考辨;第七章讨论淳于髡的学派归属问题;第八章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淳于髡的历史影响并就其历史地位问题得出结论。 淳于髡的事迹仅见于为数不多的诸子著作、史籍与后人的辑佚书中,相关史料罕少且零散,学术界对其研究还不充分。本文在系统整理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内在线索填补了某些缺漏的内容,力求全面、清晰地展现淳于髡作为稷下学术领袖的风采。本文在以下几方面作了深入的考察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对淳于髡是否为官这个争议颇多的问题作了比较细密的考辨。从稷下学宫具有学术和政治双重属性的特点出发,联系稷下先生“不治而议论”的独特表现,本文认为淳于髡会临时充当齐王特使之职,而“上卿”、“上大夫”、“列大夫”、“博士”等只是一种制度化的头衔而非官职; 概括指出淳于髡有提倡改革、尊崇贤士和反对战争等三项政治主张,着重分析了淳于髡在战争背景下提出的独特的反战观及其意义,认为淳于髡的这些政治主张对于建立和谐的君臣关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均具有积极作用; 以往学者对淳于髡“极之而衰”、“有诸内必形诸外”、“物各有畴”三种思想作过分析,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礼权之辩”的观点与前三种思想的内在关联。以“礼权之辩”为切入点,对淳于髡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作了新的理解,揭示“礼权之辩”正是“极之而衰”、“有诸内必形诸外”、“物各有畴”等观点体系的集中表现; 本文将淳于髡的论辩技巧归纳为五个方面,即以隐语为特色的论辩语言,重视论辩对象,讲究逻辑和铺排的论辩层次,多样化的论辩角度,以及富有个性的论辩语态; 通过分析以往对淳于髡著述问题的研究,本文认为淳于髡确有著作,并认为《王度记》、《晏子春秋》与淳于髡之间存在较大相关性,淳于髡著此二书的可能性很大,惟仍需继续搜寻直接的证据; 通过准确界定“纵横家”和“杂家”概念,本文对前人提出的“淳于髡属于纵横家”和“淳于髡属于杂家”两说做了细致的分辨,得出淳于髡的学派归属应为杂家学派而非纵横家学派的结论; 最后,本文不仅从淳于髡与稷下学宫兴衰的关系、开稷下宽容自由之学风的角度,还从司马迁对其高度关注的角度,从淳于髡对稷下儒家学派、黄老学派产生深刻影响的角度,全面评价了淳于髡在稷下学宫的重要作用,对其独特的学术地位和文化地位作了重新审视和评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