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省两县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6h】

山东省两县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1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与测量

2 利用DRM法进行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现状

3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4 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

5 本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资料来源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抽样方法

3 调查工具与调查内容

4 资料收集与质量控制

5 相关指标解释

6 资料分析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 调查对象的健康状况

3 调查对象的生活总体评价

4 调查对象的失眠、心情抑郁和时间压力情况

5 调查活动的净效应值及其变化

6 调查对象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变化

7 基于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讨论

1 资料分析方法

2 调查居民的健康状况

3 2006年和2014年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及其变化情况

结论与建议

1 研究结论

2 建议

创新与不足

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新时代的“中国梦”也是人民的“幸福梦”。在当代社会,当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后,政府开始愈加关注人民幸福感。统计显示,截止2014年底,我国仍有近6.2亿左右的乡村常住人口,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如何让农村居民生活的更幸福、更有尊严,是民之所向,也是国之所向,是实现幸福“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当前,已有诸多学者立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在测量方法上,研究者多基于回顾性判断的满意度测量,或基于即时感受的体验取样法测量,甚至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得出的研究结果迥异,不仅可信度难以保证,更是缺乏可比性与普遍意义;再者,在研究资料上,多数研究基于横断面数据资料,而利用纵向数据探讨居民主观幸福感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研究仍比较缺乏;其次,在研究人群上,大多数研究主要以城市社区居民、老年人为目标人群,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仍比较缺乏。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昨日重现法(DRM),基于纵向数据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提高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幸福“中国梦”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方法:
  3.1资料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自于2006年和2014年山东省曹县和茌平两县的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问卷调查数据库。根据2006年数据库的调查对象编码,在2014年的数据库中剔除外出务工、外嫁或搬走、拒访、死亡、代替回答等情况导致的失访人员,分别提取出2006年和2014年两个年度一一对应的调查对象1387人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人群。
  3.2研究方法
  首先,对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和主观幸福感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对于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描述,对于计数资料,采用数量(n)和构成比(%)进行描述。其次,根据数据资料是否为等级资料,分别采用卡方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再者,采用两因素非参数方差分析——Scheirer-Ray-Hare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进行单因素分析。最后,利用广义估计方程进一步探讨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结果:
  4.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从2006年至2014年,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6496元;②在健康五维度方面,行动方面没有问题的居民增加到94.5%,疼痛/不舒服和焦虑/沮丧没有问题的居民分别下降5.3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③“一点也不失眠”的居民比2006年降低了近10个百分点,而“失眠比平时多”的居民增加到了22.5%;④心情“一点也不抑郁”的居民人数增加到45%,心情抑郁“比平时多一些”的居民减少了6.1个百分点;⑤感觉“比平时空闲”的居民减少到21.7%,感觉“不如平时空闲”的居民增加了0.8个百分点。
  4.2调查对象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变化
  4.2.1活动净效应值及其变化
  ①相比其他两大类活动,休闲娱乐活动带来的主观幸福感最高,而且在2014年,休闲娱乐活动的净效应值提高0.41,提高最多;②从具体活动来看,从2006年至2014年,休息(包括喝茶/咖啡)带来的主观幸福感增加了0.768,增加最多;③在2006年玩(包括打牌/打麻将等)带来的主观幸福感最高,而在2014年,锻炼身体(包括散步、闲逛等)让农村居民感觉最幸福。
  4.2.2个体净效应值及其变化
  整体来看,2014年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比2006年提高了0.38。从不同特征人群来看:①茌平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高于曹县,但是在2014年曹县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增加更多为0.40,高于两个年度间的平均增加量0.38;②不同性别和职业人群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年相比,增加量也相差不大,且均低于两个年度间的增加量0.38;③相比青年人和老年人,中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最高,而且在2014年中年人主观幸福感增加了0.41,增加最多;④不同婚姻状况的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无明显差异,但是8年间,已婚人群主观幸福感增加0.39,增加最多;⑤相比低学历居民,高中/中专及以上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最高,而且在2014年其主观幸福感增加了0.49,增加最多;⑥中、高收入人群,自评相对经济状况“非常好”的人群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其中,在2014年,高收入人群、自评相对经济状况“好”和“非常好”的人群的主观幸福感有更多增加;⑦自评相对健康状况“非常好”的居民主观幸福感最高,而且在2014年,自评相对健康状况“好”和“非常好”的居民主观幸福感分别增加了0.39和0.41,均高于两个年度间的平均增加量0.38;⑧失眠程度越深,主观幸福感越低,而且在2014年,“一点也不失眠”的居民主观幸福感增加了0.40,增加最多;⑨心情一点也不抑郁、时间压力最小的居民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而且在2014年,这些人群的主观幸福感分别增加了0.39、0.49,高于两个年度间的平均增加量0.38。
  4.3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①性别、职业和婚姻状况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②年份、样本县、年龄、文化程度、人均纯收入、自评相对经济状况、自评相对健康状况、失眠、心情抑郁和时间压力均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③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自评相对经济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大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健康五维度中,各维度得分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负相关,而且焦虑/沮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大于其余四个维度的影响。
  结论:
  5.1研究结论
  在主观幸福感变化方面:①相比2006年,2014年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在各个维度均有所提高,其中,曹县农村居民、中年人群、已婚人群、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人群、高收入人群、自评相对经济状况“好”和“非常好”的人群、自评相对健康状况“好”和“非常好”的人群、不失眠、心情愉快和时间压力小的人群主观幸福感的增加量均高于2006年和2014年两个年度间的平均增加量,提高幅度更大;②休闲娱乐活动带来的主观幸福感最高,而且在2014年带给人们的主观幸福感的增加也最多;③在2006年玩(包括打牌/打麻将等)带来的主观幸福感最高,而在2014年,锻炼身体(包括散步、闲逛等)让农村居民感觉最幸福;④相比其他活动,从2006年至2014年,休息(包括喝茶/喝咖啡)带来的主观幸福感增加最多。
  在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方面:①年份、样本县、年龄、文化程度、人均纯收入、自评相对经济状况、自评相对健康状况、失眠、心情抑郁和时间压力均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②未发现性别、职业状况和婚姻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③相比绝对收入,相对经济状况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强;精神健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大于躯体健康。
  5.2建议
  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①充分发挥休闲娱乐活动,特别是休闲体育活动对主观幸福感的调节作用;②不仅要增加人均纯收入,更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③加强农村教育投入,真正让知识转变为财富,增加居民的获得感;④不仅要关注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精神健康,“双管齐下”,更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