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一种修正的认知自主学习模式——对教师如何发挥在中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的批判性思考
【6h】

一种修正的认知自主学习模式——对教师如何发挥在中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的批判性思考

代理获取

摘要

人们对于“自主学习”这一概念的日益关注并把它当作一种教育的目标可以追溯到20世纪尤其是二战以后在社会科学、心理学、哲学等研究领域里的一些重要变化。研究者对于“自主”、“自我指导”这些概念更加密切地关注与思考也引起了教育理念、语言学习理论与研究方法的迅速变革,一个广泛认同的观点是“学会如何学习(how to learn)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在语言教学研究领域,作为“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一主导思想的一个核心概念,有关“自主学习”以及学习策略的研究从六、七十年代开始一直到八、九十年代从未间断过,及至后来“自主学习”这一概念成为在外语教学研究领域一个热门而倍受争议的焦点话题,有关自主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策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实验探索层出不穷。 研究者似乎普遍认为“自主”或“自主学习”是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知以及知识加工处理过程的一个动态的、自由的、理想的境界,具有普遍适用性与可行性, 从而很少去思考这一概念产生的民族、伦理乃至文化价值语境。大量在亚洲国家或地区(比如日本、朝鲜、巴基斯坦、马来西亚、香港、新加坡乃至中国大陆)的外语课堂教学中,对于自主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策略的实验探索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其原因就在于众多的研究者都企图把“自主学习”这一基于西方文化、西方伦理和价值语境的概念直接“照搬”,或者“移植”进课堂,往往错误地把自主学习看成是一种“教条的、固定的、一劳永逸的状态”,企图把一种学习理念原封不动地“强加”于完全不同的学习者身上。教学改革的结果总是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本文基于著名心理学家J.Anderson的ACT-R(Adaptive Control of Thought)理论模型,从认知理论的角度出发,意在重新诠释“自主学习”这一概念在中国儒家伦理和文化语境下的认知内涵及其实践意义,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看成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种理想的、遥不可及的状态;充分考虑学习者实际文化差异,从而使其更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本研究以笔者原工作单位河南科技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为背景,采用实证研究、对比分析的方法,把一种修正的自主学习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重点探讨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发挥其在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我们把这种修正的模式叫做“部分”或者“半”自主学习,并把它看作是帮助学生从传统、被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禁锢中解脱出来,从而向完全自主学习转变的一个过渡阶段。 研究表明,这种修正的自主学习模式具有较强的文化语境适用性和可行性,而课堂教学环节仍然是推进课堂自主学习的重要阵地,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