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尼采之“虚无主义”——基于《权力意志》的解读
【6h】

论尼采之“虚无主义”——基于《权力意志》的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第一章 “虚无主义”之定义分析

1、“虚无”之本质追究

1.1 尼采对海德格尔追问的回答

1.2 只谈“主义”不谈“本质”

2、“虚无主义”在尼采哲学中的定位

2.1 生命本能衰落——对理想生命的虚构

2.2 信仰沦丧——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

2.3 小结

第二章 虚无主义的预备形式:悲观主义

2.1 生命颓废之表现——尼采对悲观主义的新理解

2.2 尼采对叔本华悲观主义的批判

2.2.1 顽固的道德家——尼采对叔本华的讽刺

2.2.2 弃绝生命意志——逃避痛苦的失败尝试

2.3 悲观主义向虚无主义的过渡

2.3.1 悲观主义与虚无主义

2.3.2 消极的虚无主义

2.3.3 积极的虚无主义

第三章 虚无主义的全面降临

3.1 基督教道德的虚无主义后果

3.1.1 上帝及其道德——生命之否定的最高形式

3.1.2 道德真诚感——基督教上帝自掘之坟墓

3.1.3 意义、统一性及真实世界——作为心理状态的虚无主义

3.2 自然科学的虚无主义

3.2.1 科学本身的矛盾性

3.2.2 机械论——低等等级的表达形式

3.2.3 因果论——心理习惯上的错觉

3.3 浪漫主义艺术的虚无主义后果

3.3.1 艺术对于生命的扬抑——尼采对待艺术的态度

3.3.2 浪漫主义——高级种类的缺乏

3.3.3 现代伪造业——艺术及艺术家的道德化

3.4 小结

第四章 快乐的虚无主义者

4.1 虚无主义——哲学家得以修养的思维方式

4.2 同一者的永恒轮回

4.3 个体生命有限性的克服

4.3.1 无家可归者——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4.3.2 超人——立足于生命本源的生存方式

结语

参考资料及文献目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尼采眼里的“虚无主义”意味着:从前被视为真实的东西当中,没有任何东西是真实的;而同时现实生命又被认作是非神圣的、受禁的、可轻蔑的、灾难性的、应该加以阻止的。因此,尼采指责哲学史,认为它就是一股隐秘而炙烈的怒气,其怒火指向生命的前提、指向生命的价值感、指向对生命的袒护。“一切都没有意义”,这句忧伤的名言在尼采眼中意味着:一切意义皆在意图中,而且假如根本没有意图,也就根本没有意义了。对尼采而言,所谓意图就是“生命”的意图,所有的价值评估以及在道德价值的支配地位中所能得出的结论便是“生命”。由此出发,尼采揭示出虚无主义的双重涵义:生命本能的衰竭及其导致的信仰沦丧。尼采给自己设定的任务,便是从一种生命观出发,对欧洲的政治、精神、社会运动的基本本能作出一番考察。
   在尼采那里,虚无主义完全隐藏于基督教——道德的解释之中,心灵上、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困厄本身不能带来虚无主义。而只是由于基督教——道德的激发,才导致对价值、意义和愿望的彻底拒绝。基督教及其道德是虚无主义的导火索,它自身也终结于“一切皆无意义”的虚无主义。人们为这种世界解释奉献了巨大精力,但结果这种解释却是不可贯彻的,因此才唤起了一种怀疑:是否所有的世界解释都是虚假的?对此,尼采的回答是肯定的。更有甚者,叔本华的意志哲学也因其隐藏的道德顽疾而蒙上悲观主义的帐幕,尼采主张由这样一种悲观主义向虚无主义的过渡。
   由基督教道德之虚无主义出发,科学、艺术、历史各方面也在迎接着虚无主义的降临;基督教的价值判断残留于社会主义、浪漫主义、自然科学的体系中,因此注定了其虚无主义命运,处处还弥漫着基督教价值判断的余音。虚无主义价值占据了上风,在我们的政治本能中,在我们的社会价值判断中,在我们的艺术中,在我们的科学中,都显示着这种夺得了统治地位的力量。
   因此,虚无主义的自我克服还要回归到价值重估的道路上来:尼采彻底颠覆以往的价值评估尤其是基督教道德估价的统治,以“同一者的永恒轮回”通达生命的最后最高真理,并由此实现了个体生命有限性的超越和肯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