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阶级分析方法及其适用性研究
【6h】

马克思阶级分析方法及其适用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前 言

1.1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第二章 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概述

2.1 阶级的界定

2.2 阶级斗争

2.3 马克思阶级分析方法的特点

第三章 阶级分析的宏观视角:以《共产党宣言》为例

3.1 社会结构的变迁分析

3.2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冲突与阶级斗争

第四章 阶级分析的微观视角:以《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为例

4.1 社会背景的总体概况

4.2 政治立场的分析

4.3 法国阶级斗争经验的分析

第五章 马克思阶级分析方法在中国的应用

5.1 革命战争时期的成功应用

5.2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过度应用

5.3 改革开放至今时期的重新应用

5.4 马克思阶级分析方法的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分析方法,曾一度是我们认识和评价社会历史现象最主要甚至唯一的方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工作重心向经济工作转移,阶级斗争话语逐渐淡出官方话语体系,随之,阶级分析也为阶层分析所取代,阶级分析方法不再是最主要的分析方法。不过,随着改革的深入、利益群体的分化,阶级分析方法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引起争论。有人认为,阶级分析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今天的中国社会,但也有人认为阶级分析方法能更好地对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进行深层分析。鉴于此,必须重新认识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
  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是分析社会历史现象背后深层原因的根本方法。阶级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它决定了人们的立场和观点。阶级结构形成社会的基本结构,因而要分析社会历史现象,必须考察一个社会的生产关系,考察各个阶级在生产关系中的生产资料占有情况、生产关系中地位与产品分配情况,离开社会生产关系就不能对阶级、对社会做出客观的认识。阶级分析方法既可用于宏观,分析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也可用于微观,解析社会历史事件。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分析资产阶级的产生揭示了封建社会向资产阶级社会变迁的历程,通过分析无产阶级的形成与壮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冲突与斗争,得出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结论,展示了阶级分析的宏观视野。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剖析了当时法国社会各阶级的政治立场,揭示了路易·波拿巴政变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原因,总结了建立工农联盟的重要性。这是马克思对阶级分析方法的微观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在中国革命时期成为重要的理论武器,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分析》是阶级分析方法对当时中国社会状况进行实际分析的理论范本。通过运用马克思阶级分析方法,毛泽东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明确了革命的对象,建立了统一战线,他对阶级分析方法的正确运用是中国革命得以成功的关键。阶级分析方法在建国初期的运用体现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的发表,毛泽东通过阶级分析方法,正确地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问题,把国家的社会形势总结为两大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指出,不同矛盾的属性,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加以解决,而矛盾的性质又取决于阶级之间的对抗性与非对抗性。这一论点的提出,说明在建国初期,党的领导人对阶级分析方法的运用是合理和有效地,进而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马克思阶级分析方法被错误运用,其根本问题在于在阶级斗争已非社会的主要矛盾时,仍然以阶级斗争的视角去看待一切社会现象。在改革开放后,阶级分析方法被边缘化,其实质是弱化阶级分析方法的解释力,简单地把这一方法与阶级斗争视角相提并论。阶级分析方法作为社会分析工具,能够深层次地剖析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一定的范围内优于其他分析方法。
  今天,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社会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很多是社会生产关系结构的变化所导致的。因此,阶级分析方法在当前中国社会仍然适用,具有理论解释优势。它在宏观上可以用来把握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层变化,微观上可以使我们在面对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时首先考虑是否有基于社会生产关系的原因。只要我们不是片面、僵化地将阶级分析方法等同于阶级斗争视角,通过阶级分析方法会更能发现社会不平等、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本原因,从而降低社会断裂风险、弱化社会矛盾、预防群体性冲突的发生,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