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鲁西北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开发试验研究
【6h】

鲁西北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开发试验研究

目录

论文说明:英文缩写符号及中英文对照表

声明

摘要

1引言

1.1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高产玉米的主要栽培措施

1.3.1良好的土壤条件

1.3.2选用紧凑型良种

1.3.3合理密植玉米以群体进行生产

1.3.4足量施肥为满足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养分需要

1.3.5加强田间管理,适期收获玉米

2材料与方法

2.1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2.2主要测定内容与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夏玉米不同品种产量比较

3.2不同密度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3.3不同施肥量对郑单958产量的影响

3.4不同收获时间对夏玉米千粒重的影响

3.4.1不同收获期千粒重的变化

3.4.2不同收获期的乳线的变化

3.4.3乳线变化于千粒重的关系

3.4.4风干水分变化与千粒重的关系

3.5夏玉米不同播期对产量的影响

3.6夏玉米不同产量水平生理指标分析

3.6.1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

3.6.2不同产量水平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3.6.3不同产量水平下叶面积指数的变化

3.6.4不同产量水平的光合势(LAD)

3.6.5不同产量水平的净同化率

3.7产出效益分析

4讨论

4.1鲁西北地区适宜品种的确定

4.2适宜密度的确定

4.3适宜播期、收获期的确定

4.4施肥量及配比对产量的影响

4.5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选用当前鲁西北地区生产上广泛种植的玉米杂交品种:郑单958(对照),浚单20,聊玉93-1,浚单18,农大108,天泰10号,东单60,济单7号为材料,对夏玉米适宜收获期,夏玉米不同产量水平生理指标,夏玉米适宜追肥期,夏玉米适宜播种期,品种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在适宜的密度范围内,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9750kg产量水平下平展型玉米的最适密度为52500-57000株/hm<'2>,紧凑型玉米最适密度在75000株/hm<'2>以上。 玉米适时晚收,是延长叶片功能期,保库增源,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据多品种多点实验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乳线下移1/2处,此时苞叶刚刚变黄,千粒重平均324.7g,玉米籽粒乳线基本消失,此时苞叶松散发白,千粒重平均357.2g。从乳线下移1/2到乳线基本消失,历时10天,千粒重增加31.5g增产10%。 根据玉米不同生育期对氮肥的需要和不同播种方法的需肥特点,提出如下氮肥分期施用方案:高产田实行“三攻”追肥法,当叶龄指数30%时,施入总施肥量的30%左右的氮肥攻秆,当叶龄指数60%时,施入60%氮肥攻穗,其余10%在灌浆期施入攻籽。 光资源不足是夏玉米中晚熟品种玉米实现高产的限制因素,麦田套种能增加300℃左右的积温,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途径,据多点实验调查中晚熟玉米品种套种较直播每公顷增产玉米997.5~1243.5kg,增产13.3%~16.7%。 调查结果表明每公顷投入2364元时获最高利润5328元,再增加投入利润降低,但产出仍在增加,每公顷投入3162元时产出最高为8091.8元。“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是有条件的,过高的投入会导致效益的降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