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道家与儒家的生态观与审美观
【6h】

道家与儒家的生态观与审美观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引言

第一章生态观的形成

第二章道家与儒家的生态观

第三章生态观视野中的道、儒审美观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本论文把“生态”问题放在哲学的层面上,旨在从生态世界观的角度重新解读中国古代道家与儒家的重要典籍,以探索其中所包含的生态智慧以及与此相关的审美追求。 既然把“生态观”作为重新解读儒、道两家典籍的一把钥匙,在具体进行这种解读之前,先就生态观产生的现实背景、理论背景、发展历程以及主要的理论特征等作一些介绍和梳理,便成了首要的任务,而这也正是本论文第一章的主要内容。进入20世纪以后,现代科学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和负面效应纷纷浮出水面,使得传统科学受到置疑,作为超越形态的生态学却以飞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并逐渐从一门局部学科发展成一门担负着宇宙观职能的综合性科学。这便为生态观的形成奠定了现实基础。从理论层面来看,现代科学的负面效应引起了学者们对传统科学观的反思。20世纪以后,这种科学观又受到了来自新物理学领域(主要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严峻挑战,使其坚持的许多原有观点,比如“物质”概念、“客观真理”以及还原论方法等,在亚原子的层面上都不再适用。生态观作为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正是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的。与传统的科学世界观不同,它始终坚持两个根本信念:一是世界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二是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的发展过程。其理论特征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在本体论上主张有机论;在认识论上坚持主客互补论:在方法论上推崇整体论。这种特征使它既有利于避免对世界的机械论分析和处理,又能够防止道德、伦理、美学、艺术等与主观性因素联系密切的学科遭受冷落。 本文的第二章将重点探讨道家与儒家的生态观。 在艺术主张上,道、儒两家都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宇宙的和谐作为共同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但具体的表现仍有差异:道家反对人为的礼乐艺术;儒家则以重建礼乐为己任。道家排斥追求感官享乐的世俗艺术,鄙薄浮华工巧的艺术形式,因此崇尚“天籁”,主张“大音希声”、“大巧若拙”;儒家提倡在不违背“善”的前提下兼顾艺术的感官愉悦价值,在保证“质”的同时注重“文”的修饰,因此崇尚“人籁”,主张“文质彬彬”、“尽美尽善”。在道家那里,因其尊重自然、推行“无为”的主张,使得艺术还只是人类用以体验和谐的手段:在儒家那里,由于它尊重人类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强调人对自然以及社会过程的积极参预,因此使得艺术除了作为人类用以体验和谐的手段,同时还是人类用以实现和谐的工具。道、儒两家的审美观同生态观一样也存在着不足。在对待两种审美愉悦感的态度上,道家造成了两种审美愉悦感的尖锐对立;儒家则导致了两种审美愉悦感的严重失衡。在各自的思想倾向给艺术带来的不利影响上,道家由于推崇“自然至上”、反对人为创造,严重压制了艺术活动的健康发展;儒家则因为主张“道德优先”、视艺术为实施道德教化的工具,强烈束缚了艺术自由的充分发挥。

著录项

  • 作者

    赵玉;

  •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大学;
  • 学科 文艺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陈炎;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美学;
  • 关键词

    生态观; 道家; 儒家; 审美观;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0:51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