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徘徊于政治性与诗性之间——20-50年代政治抒情诗的非诗问题
【6h】

徘徊于政治性与诗性之间——20-50年代政治抒情诗的非诗问题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政治抒情诗的发展及其内容研究。

(二)“非诗化”现象研究

(三)政治抒情诗的“非诗化”现象研究

(四)个案研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意识形态化的另类书写:政治抒情诗的“非诗化”倾向

第一节 “非诗”的界定

一、诗与“非诗”

二、“非诗”的特殊性

第二节 政治抒情诗“非诗”的深化

一、从诗的“白话”到诗的“政治化”

二、政治抒情诗“非诗”的深化

第二章 政治性与诗性的博弈:20-40年代政治抒情诗的“非诗”问题

第一节 政治使命的承载

一、普罗诗派:“别一世界”的战歌

二、中国诗歌会:“新诗歌”的号角

三、晋察冀诗派:政治纽带下的大众诗潮

第二节 诗性追求的疏离

一、创作的“去生活”化

二、“旧瓶”难装“新酒”

三、诗歌语言的非诗化

四、诗歌表现手法的单一

第三节 “非诗”问题的内部关系与差异

一、“非诗”问题的承续深化与自我匡正

二、“非诗”表现的差异性

第三章 “政治”对诗的检验:50年代政治抒情诗的“非诗”问题

第一节 新时代的“新”诗歌

一、政治“指导”下的诗歌

二、颂歌与战歌交织的时代

三、“古典+民歌”的诗歌范式

第二节 诗对政治的依附

一、诗歌工具论的扩大化

二、集体与个体抒写的对立

三、艺术借鉴的偏狭和艺术手法的单一

第三节 时代风云的歌者

一、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诗

二、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

第四章 “非诗”问题的审思:20-50年代政治抒情诗“非诗”的反思

第一节 “非诗化”倾向产生的历史因由

一、诗歌职能的意识形态化

二、时代环境的变迁

三、新诗传统的贫乏

第二节 “非诗”问题的反思与启示

一、传统与现代

二、自守与开放

三、集体与个人

四、政治与诗美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政治抒情诗作为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特殊的一部分,从20年代发轫至今,已近百年历史,它所取得的成就和所导致的诗歌畸变都是中国诗歌史无法回避的现实,而学界对此也产生了诸多不一的评价与看法。政治抒情诗在中国特殊的政治环境与文学体制的催生下走上一条独特的发展轨迹,即在尚未完成新诗建设的基础之上,便承担起了政治革命的任务,使诗歌从开始就呈现出了较五四新诗更为复杂的“非诗”问题。
  关于20-50年代政治抒情诗的“非诗”问题,可以说一直是围绕在诗性与政治性之间相互纠缠与作用之下生发并逐步深化的,因此本文也试图将此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在界定“非诗”概念及政治抒情诗“非诗”特殊性的基础之上对20-50年代意识形态化书写要求之下所创作出的政治抒情诗呈现出的“非诗”问题进行研究。而由于国内政治环境的复杂多变和新政权最终建立之后文学制度的严苛,使政治抒情诗的“非诗”问题在建国前的30年与建国后的20年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表征。虽然两者的“非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血缘关系上的承接和延续,但是显然建国后20年政治抒情诗的“非诗”问题更加的严峻。而在建国前政治抒情诗漫长发展的30年历程中,包括普罗诗派、中国诗歌会、晋察冀诗派等在内的诗歌流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表现出了不尽相同的“非诗”问题,本文将会以代表性的诗人及其作品进行比较阐述。需要指出的是,在近50年政治抒情诗的发展中,众多的诗人为了规避和匡正诗歌中存在的“非诗”问题,一直进行着努力的尝试,并且在相应的历史时期内取得了短暂的成就。
  “非诗”问题,是诗歌变革和发展过程中如影随形的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诗歌的革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力,但是由于社会历史环境的变化、诗歌被逐步职能化等原因的推动,诗歌尤其是政治抒情诗,愈加产生了诸多违背诗学理念和精神的“怪胎”。因此,对于如何处理政治性与诗性、传统与现代、自守与开放、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就成为了当代政治抒情诗创作的关键。而面对历史的教训,从内心的情感出发来把握历史与现实的重大问题,让政治抒情诗能够自觉承担历史与现实的使命,才应该是当代政治抒情诗理性的发展方向。

著录项

  • 作者

    马超;

  • 作者单位

    青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青海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晓林;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诗歌;
  • 关键词

    政治抒情诗; 政治性; 诗性; 创作思想;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0:41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