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
【6h】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概述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一、概念界定

(一)语言和言语

(二)教师语言和教学语言

1.具有特定的交际性

2.正规与随意结合的有准备的口头语言

3.书卷体与口语体的结合

4.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三)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及其基本类型

1.组织类

2.阐释类

3.问题类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现状分析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理论背景

1.语言学理论

2.教育学理论

3.心理学理论

(二)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现状及分析

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

(一)对话性:单向式教学语言转变为对话式教学语言

1.对话式教学语言的缘起与特点

2.“对话性”教学语言在现实课堂中的表现

3.尚存在的问题:“无效对话”

(二)启发性:灌输式教学语言转变为引导式教学语言

1.“启发性”教学语言的理论概要

2.“启发性”教学语言在现实课堂中的表现

3.尚存在的问题:提问就是“启发”吗?

(三)自主探究性:演员式教学语言转变为导演式教学语言

1.“自主探究性”教学语言的现实要求

2.“自主探究性”教学语言在现实课堂中的表现

3.尚存在的问题:讨论探究不是“万灵丹”

(四)个性化:单一式教学语言转变为变化式教学语言

1.“个性化”教学语言的理论概要

2. “个性化”的教学语言在现实课堂中的表现

3.尚存在的问题:用词干瘪,导入单一

(五)激励性:否定式教学语言转变为鼓励式教学语言

1.“激励性”教学语言的理论概要

2.“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在现实课堂中的表现

3.尚存在的问题:“廉价”的表扬

(六)人文性:工具性教学语言转变为人文性教学语言

1.“人文性”教学语言的现实需求

2.“人文性”的教学语言在现实课堂中的表现

3.尚存在的问题:缺乏音韵美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提升策略

(一)涵养师德

(二)常练基本功

1.多读

2.多听

3.多写

4.多说

(三)保持平和宽厚的心理

(四)更新理念、吸收知识

(五)精心设计、及时调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 《从现在开始》教学实录

附录2 : 《窗前的气球》教学实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人们对教学语言的关注从很早就开始了,它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手段,离开了教学语言,教师就无法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别是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要求语文老师更要注重语言素养的提高,一堂优秀的语文课,不但要满足学生语言学习的需要,还要带给学生人文的熏陶,如果没有出色的教学语言,这一切都是空谈。而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而至,这势必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转化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而且要转化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使得语文课更能体现其语言性,展现其文学美。论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著作的查找,概述了教学语言的基本概念。通过比较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分析教师语言和教学语言的不同,明确了教学语言的概念,并以此引申出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同时,还列举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语言的分类,并从中选取了一种做为后文论述的基础。
   第二部分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所选择的小学课堂的介绍,主要包括教师的选择、时间的安排等相关情况,另一方面是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做一个全面的简单的概述,总起下文,起到铺垫的作用。
   第三部分的研究是以现场听课,收集课堂录音为基础,通过与一线教师的访谈、交流,掌握了相对可靠的研究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述。论述了教学语言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可喜的转变,其中包括单向式向对话式的转变,灌输式向引导式的转变,演员式向导演式的转变,单一式向变化式的转变,否定式向鼓励式的转变,工具性向人文性的转变,当然,不得不承认,教学语言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无效对话、重复地提问和探究等等。
   第四部分主要通过与一线教师的访谈与作者的亲身体验,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教学语言提升的相关策略。首先,良好的师德即培养教师敬业爱岗、献身教育精神,既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也是提升教师教学语言的内在动力;其次,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对于教师教学语言水平的提高更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多读、多写、多听、多说,是修炼语言基本功的重要途径;再次,心理方面主要包括教师的情绪情感以及职业倦怠的问题,教师的心理情感直接影响了他的语言表达,在课堂上保持自信宽厚的心态必定能减少刻薄、严厉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伤害;还有,吸收新的教育理念,经常学习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也能够提升教学语言的水平;最后,除了长期坚持上述四个方面的策略之外,还应该在课前做好精心的准备,把教学语言也作为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年轻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克服语言不够顺畅,说话停顿不自然的状况,当语言纯熟后,教师在设计教学语言时则要把学生放在首位,经常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使它保持时代的气息。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反映来修整自己的语言状态,多微笑,使语言更富有情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