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禹治水”传说的发生地域新考——以汝海为中心的分析
【6h】

“大禹治水”传说的发生地域新考——以汝海为中心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本文选题的意义及缘起

1.2 学术回顾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大禹治水神话的真实性辨析

3 伊河、汝河流域的历史文化概况

3.1 伊河流域的历史文化状况

3.2 汝河流域的历史文化状况(文中汝河仅指今北汝河)

4 “汝海’’与大禹治水的发生地域

4.1 “汝海’’的有关记载及其与伊河的关系

4.2 汝海存在的可能性分析

4.2.1 汝海存在可能性的地质条件分析

4.2.2 汝海存在可能性的气候及水量条件的分析

4.2.3 汝海存在可能性的地貌条件分析

4.2.4 汝海存在可能性的考古学分析

4.2.5 汝海存在可能性的历史文化条件分析

4.2.6 汝海的形成

4.3 以嵩山为中心的伊、洛、颍、汝河流域为大禹治水传说发生地域的分析

4.4 大禹治水传说的重构

5 大禹治水的“黄河龙门说’’与“南方吴越说”考辨

5.1 “黄河龙门说”之禹门口辨伪

5.1.1 晋陕峡谷的自然地理环境

5.1.2 文献所记载的晋陕峡谷中“龙门”堵塞的状态分析

5.1.3 从夏文化的策源地看晋陕峡谷之龙门

5.2 “南方吴越说”辨析

6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大禹治水的传说既有“史实素地”的成分,又有后世文人不断迭加的神话因素、传说色彩。因其年代久远,现有记载大部分为春秋战国时人所追忆,有不少矛盾歧异之处。随着考古工作的进行,学者们结合考古遗址和文献记载等方面的材料,对大禹治水地域进行了分析,所得出的大禹治水地域有古兖州、古豫州、古冀州、古荆州、古雍州等种种说法。
   本文依据历史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地质学、地名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材料,以“汝海”为切入点,对大禹治水的地域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大禹治水传说所发生的地域应该在豫西以嵩山为中心的伊、洛、颍、汝河流域,所治“洪水”主要来自于“汝海”(伊阙淤泥堵塞,当时气候异常,降雨频繁,造成伊河在熊耳山和南部诸山之间汇聚成湖,湖水通过外方山与箕山之间的低矮丘陵进入汝河(现北汝河),伊河(水)成为汝河的支流,并在汝州盆地中聚水为湖最终形成“汝海”)。夏秋雨季之时,“汝海”之水在颍河、汝河流域泛滥,甚至是漫过伊阙危及洛阳盆地,影响到夏族人主要的聚居地,也就是古豫州的中心伊、洛、颍、汝河流域(当时中原东南部新石器文明发生衰落可以证明这一点)。大禹治水的关键是疏通伊阙,使伊河回归故道,汝海消失。以下几点可以证明“汝海”的存在及大禹在此治水:1、文献中有大禹凿龙门,辟伊阙以及汝海的记载,贾让、赵汝谈均持此说,钱穆先生也曾有过精辟的分析。2、伊河、汝河流域的地貌条件表明,伊河堵塞后完全有可能成为汝河的支流,借汝河河道宣泄。3、水文资料显示,伊河有足够大的水量能够在此聚水成湖,并且先夏时期有九星汇聚现象,水旱灾害较为严重;伊河携有大量山洪汇入所带的泥沙,且水量小流速慢等原因很有可能造成伊阙堵塞。4、豫西伊、洛、颍、汝河流域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遗址最为密集,众多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如安金槐、李民、杜金鹏等先生通过研究已经证实了此地为夏族的策源地和中心区域,时人对于治水较为迫切,也有可能留下深刻的记忆。5、伊河、北汝河流域广泛存在第三系河湖沉积相。6、伊河、汝河流域共同存在“打开龙门口,撤干汝阳江”的俗语和传说,伊河流域古时甚至有“海角”的地名。文献、考古、地质、民俗谚语、地名等资料相互印证,可知,大禹所治之洪水主要为“汝海”之水,治水的关键是疏通堵塞伊阙的碎石和淤泥。则一些先生关于大禹治水的工程量问题、洪水来源问题和治理洪水“堙”、“疏”方法诸问题的争论和怀疑都可以迎刃而解。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大禹治水之龙门不可能为禹门口,而应为伊阙。原因如下:1、依据黄河大峡谷的地貌及与长江三峡对比,禹门口未开的话,会形成三峡那样“高峡出平湖”的状况,淹没峡谷两岸几乎无人的地区。2、考古材料证明,夏族发源于豫西地区,夏代建立后才迁至晋南,则先夏之大禹不可能在晋南治水。3、早期的文献中并没有提及龙门,况且在先秦人如孔子、白圭眼中,大禹治水工程量并不大,以先夏时期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组织能力开凿禹门口可能性较小。4、地质资料显示,禹门口是地壳运动所形成,非人力所开;上古时期黄土高原植被条件较好,黄河水量大,禹门口堵塞的可能性较小。
   关于大禹治水在浙江观点的讨论与分析,在以上论证的基础之上,则前辈学者关于大禹之时在北方中原发生的一些疑问可以解决。
   总之,大禹治水的原始事迹发生于豫西地区,在此治水成功后,大禹也可能到晋南、兖州、冀州等地治水或者指导其民治水,或夏末商初流亡四处的夏民追忆历史,将此本地化,甚至是后世一些饱受洪水之害的地区,假托大禹之名以名其地,造成现在“禹迹”遍布九州的现象。
   当然以上观点是基于各种学科成果基础上的合理分析,大禹治水处于我国神话时代与历史时期交汇点上,需要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研究,研究难度大,此观点不可能无懈可击,或可作为一家之言与其他观点共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