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胶质细胞巨型内吞泡周围微管骨架的形态学研究
【6h】

小胶质细胞巨型内吞泡周围微管骨架的形态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小胶质细胞

1.2 细胞骨架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微丝骨架在巨型吞饮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实验目的:细胞骨架在维持细胞形态、运输细胞内物质、传递胞内外信号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细胞皮层处的微丝骨架重排,为细胞内吞提供动力来源;而微管在细胞内部呈放射状排布,作为胞内物质运送的轨道。实验室前期工作发现,小胶质细胞在迁移过程中可产生部分大型内吞泡。但目前尚未有研究描述微管在小胶质细胞内吞泡形成过程中的定位情况。本课题以ATP诱导小胶质细胞,产生大型吞饮泡,对吞饮泡周围的微管骨架结构进行形态学方面的初步研究。实验方法:培养原代大鼠小胶质细胞,利用ATPγS诱导产生吞饮泡。使用荧光标记葡聚糖(Dextran)对小胶质细胞吞饮泡进行标记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活细胞动态观察。在ATP诱导吞饮泡产生后,固定细胞,并利用免疫荧光方法,使用乙酰化、酪氨酸化及α微管蛋白的抗体,标记微管骨架。同时,使用荧光标记的鬼笔环肽(phalloidin)标记纤维状微丝骨架。随后,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巨型吞饮泡的形态、位置、数目,周围环绕的微管情况以及微丝的分布进行观察,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对吞饮泡周围的微管骨架特征进行解析。使用Rab5、Rab7、Rab11的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识别早期内吞体、循环内吞体和晚期内吞体,以此明确ATPγS引发原代培养细胞所产生的大型吞饮泡与胞内其它已知内吞泡之间的关系。此外,利用超高分辨结构照明显微镜(SR-SIM)对微管更细微的结构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用IMARIS软件对细胞骨架进行三维重构,得到大型吞饮泡周围微管精细结构的3D模型。
  实验结果:
  1.ATPγS处理后的小胶质细胞内有大量内吞泡形成,这些内吞泡能够被dextran标记,因此我们确认其为吞饮泡。
  2.部分巨型吞饮泡周围有微管结构环绕。
  3.对吞饮泡大小、位置的分析结果显示:微管更倾向于包绕直径较大(约为4μm)的吞饮泡。与其它更小、且没有微管结构包绕的吞饮泡相比,这类巨型吞饮泡更靠近细胞边缘。
  4.巨型吞饮泡周围环绕的微管可能与囊泡内化过程相关。
  实验结论:ATPγS处理后的原代培养小胶质细胞会产生直径平均为4μm,周围有环形微管包绕的巨型吞饮泡。提示微管可能参与了巨型吞饮泡内化的过程。

著录项

  • 作者

    郭智斐;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大学;
  • 学科 神经生物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段树民;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细胞骨架;
  •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细胞骨架; 三维重构;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0:15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