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跨越“存在”与“方法”之间鸿沟的实践——利科的文本诠释学理论研究
【6h】

跨越“存在”与“方法”之间鸿沟的实践——利科的文本诠释学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利科:一位融合各派诠释智慧的学者

1.1.2 利科文本诠释学的诠释学背景

1.1.3 利科文本诠释学的现象学渊源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方法

2 什么是文本?

2.1 文本的三种呈现类型

2.2 “诠释学弓形”:以说明为中介的理解之途

2.2.1 “理解”、“解释”和“说明”

2.2.2 诠释:一条迂回之路

3 隐喻:沟通语词与世界的桥梁

3.1 隐喻是一种述谓活动

3.2 从隐喻到文本:说明

3.3 从文本到隐喻:解释

3.4 互文性:天才的隐喻

3.4.1 凶恶园户的隐喻

3.4.2 播撒种子的隐喻

3.4.3 文本与读者的互文

4 文本辩证法:在“间距”中“占有”意义

4.1 什么是间距?

4.2 占有:“放大的自我”

5 从文本到行动

5.1 作为文本的行动

5.2 政治与国家

5.3 诠释与意识形态

6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诠释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在古代它被认为是有关理解、翻译、解释的技艺学;在现代,它逐渐被纳入到认识论意义上的哲学范畴之中。利科的文本诠释学融合了存在主义、现象学、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等诸多领域,其诠释学理论对整个现代诠释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利科的文本诠释学弥合了传统解释学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对立,尝试努力填平作为方法论的诠释学和作为本体论的诠释学之间的沟壑。这种弥合具体体现在他对文本这个概念自身的界定和理解,对隐喻意义的不同把握,以及对读者与文本之间关系的重新构建上。在他看来,文本是由书写所固定下来的话语,文本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可以扩大到象征领域、无意识领域甚至社会行为、政治、宗教领域;对隐喻的把握不单单是修辞学意义上的,更需要从存在意义上去理解,对隐喻的解释来源于词语多重意义的冲突;读者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克服文本间距并占有文本的过程,在对文本的阅读中,对自我的存在也产生新的理解。同时,利科作为一名哲学诠释学家,他也将其文本诠释学理论应用到对圣经的诠释当中,在他看来,对圣经的诠释不能仅停留在传统经学语词分析考古的层面,而是要通过隐喻和互文性把握圣经文本,在对圣经的阅读中,读者可以实现自我的生命转化。因此,本文认为,利科的文本诠释学试图跨越“方法”与“存在”之间的鸿沟。

著录项

  • 作者

    徐竞伟;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大学;
  • 学科 文艺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梁慧;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认识论;
  • 关键词

    认识论; 文本诠释学; 利科; 话语分析;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0:13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