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低碳城市”的空间结构分析
【6h】

“低碳城市”的空间结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1.2 全球气候变化

1.1.3 中国城市化

1.2 既往研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论文框架

第二章 “低碳城市”理论演进及其空间结构分析

2.1 基本概念

2.1.1 低碳经济

2.1.2 低碳城市

2.2 低碳城市的理论及实践发展

2.2.1 国外低碳城市理论及实践

2.2.2 国内低碳城市理论及实践

2.3 研究方向

2.4 我国现阶段城市空间结构利于“低碳城市”的构建

第三章 中新天津生态城低碳空间结构规划策略

3.1 案例解读

3.1.1 规划编制背景

3.1.2 规划编制原则

3.1.3 空间布局规划

3.2 中新生态城低碳空间结构规划策略

3.2.1 项目选址关注环境资源的约束条件

3.2.2 项目选址关注区域层面的协调融合

3.2.3 评估区域生态承载力,修复区域生态格局

3.2.4 土地的混合使用与开发强度的合理控制

3.2.5 绿色交通体系骨架,便捷高效宜居低碳

3.2.6 绿色低碳住区建设,打造宜居可持续城区

3.2.7 绿色建筑全覆盖,走低碳城市建设之路

第四章 “低碳城市”的空间结构分析

4.1 “低碳城市”的区域空间结构分析

4.1.1 可持续宏观城市结构

4.1.2 区域空间结构与区域交通方式

4.1.3 区域景观格局架构

4.1.4 就业与居住的关系

4.2 “低碳城市”的城市空间结构分析

4.2.1 适度密度与紧凑城市发展

4.2.2 步行城市、自行车城市、公共交通城市

4.2.3 低碳城市的土地利用

4.2.4 城市的建筑景观布局

4.3 “低碳城市”的社区空间结构分析

4.3.1 低碳社区空间结构影响因素

4.3.2 低碳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4.3.3 低碳居住区空间结构设计策略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结语

5.1 “低碳城市”空间结构与“高碳城市”空间结构

5.2 “低碳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本质内容

5.3 “低碳城市”规划未来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气候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越来越恶劣的地球天气使世界对可持续未来发展的意愿愈发强烈。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增长时期,中国的城市化遭遇了世界上城市化前期和后期产生的所有问题和弊端,碳排放总量所占世界份额越来越多。转变传统城市建设方式,走低碳城市发展之路既是体现负责任大国对全球问题的担当,也是以此为契机抓住未来社会发展的金钥匙。
   本文从低碳城市的空间结构入手,分为区域层面、城市层面、社区层面三个层级进行深入探讨。通过系统梳理涉及低碳城市空间结构规划的一系列问题,旨在较为全面的梳理空间结构所包含的设计因素,将研究框架变得清晰明朗。首先论述了研究的背景缘起,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理论、气候变化、城市化与低碳城市的关系,并提出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其次,界定了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的概念,梳理了低碳城市的国际国内发展理论与实践,介绍了现阶段国内低碳城市研究方向,并从城市空间结构方面入手探讨论文研究重点;接着,介绍案例的低碳空间结构规划策略,通过实践的研究解读为后来的理论梳理总结打下基础;随后,在区域、城市、社区三个层级上阐述低碳城市结构问题,涉及城市交通、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建筑景观、就业与居住组织、城市开放空间、城市住区等方面。最后,对前面做系统总结的同时,将工业化背景下城市空间结构与低碳城市空间结构作了进一步的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低碳城市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

著录项

  • 作者

    杨荣军;

  •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大学;
  • 学科 城市规划与设计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洪再生;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U984.113;
  • 关键词

    低碳城市; 城市规划; 交通模式; 景观架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