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周礼》成书时代与国别问题研究——基于《周礼》所见若干制度的考察
【6h】

《周礼》成书时代与国别问题研究——基于《周礼》所见若干制度的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引书简称对照表

声明

第一章引言

一本文的选题意义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1.有关《周礼》来历的简单交待

2.前人对《周礼》成书时代及国别问题的争议

3.不同角度论证方法的述评和反思

三本文主旨与研究方法

1.主旨及研究方法

2.本文主要思路及基本框架

第二章从“大宰”看《周礼》的成书时代问题

第一节两周金文中的宰与大宰

一西周金文中的“宰”

二两周金文中的“大宰”

第二节先秦时期“大宰”地位的演变情况

一“周公为大宰”的问题与周王室的宰

二春秋时期侯国大宰的地位

三吴大宰嚭与《周礼》成书年代的上限

四战国时期两种性质不同的大宰

第三节先秦文献中的“冢宰”

一《云汉》“冢宰”释义

二东周文献所见“冢宰”之含义

第四节《周礼》所见“大宰”反映的时代问题

第三章“秋官司寇”与《周礼》的时代

第一节论西周金文所见“司寇”的性质

一(矢廾)季鼎铭文“司寇”释义

二扬簋铭文所见“司寇”释义

三从金文看西周时期司法权的归属问题

四两周金文中的司寇之职

第二节春秋文献中的“司寇”

第三节战国出土材料中的司寇

一三晋兵器铭文中的司寇及国别特点

二官玺中的司寇

三包山楚简中的司败与司寇

四秦简所见的“刑徒”司寇

第四节东周刑官与《周礼》秋官属官的比较

一东周时期司寇外的其他刑官

二《周礼·秋官》职官体系反映的时代与地域特征

第四章厩官制度与《周礼》的国别问题

第一节东周秦汉时期的马政职官

一“厩”的含义

二“以厩名官”为特征的楚、秦马政职官

三东周时期中原列国的马政职官

第二节战国齐系文字“敀”及相关问题

第三节“厩官”与《周礼》的材料来源问题

第五章《周礼》所见“都”的性质及来源

第一节《周礼》所见之“都”的基本情况

一距国五百里为都

二四县为都

三“都家”之“都”

第二节齐国的“都”及其性质

一齐国所谓的“五都制”

二齐国的“都”及其与《周礼》的关系

第三节燕国官玺所见“都”的性质之推测

一燕国“都”类官玺的基本情况

二燕“某都”性质之推测

第四节三晋玺印中的“都”

第五节秦汉时期与“都”有关的职官或官署

第六节《周礼》所见之“都”的区域特征

第六章《周礼》六官结构之源流与形成研究

第一节《周礼》六官体系及其时代特点

一《周礼》“六官”长官反映的时代信息

二《周礼》六官体系的时代特征

三有关《周礼》时代问题的思考

第二节《周礼》六官体系与其他文献所见职官系统的比较

一先秦文献中的各类职官设计方案

二“因时设官”的思想源流

第三节对《周礼》结构来源及六官设置的探讨

第七章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关于《周礼》一书的成书年代与国别问题的争议甚大。其成书年代有周公制作说、西周说、春秋成书说、战国成书说、周秦之际说、汉初成书说、刘歆伪作说等不同认识,此问题虽然是百家争鸣,纷争不已,然而实际上一直未得到切实的解决。又由于东周时期各诸侯国的制度多有不同,《周礼》成书之“春秋说”与“战国说”往往与国别问题联系在一起,仅战国成书说就有齐国说、秦国说、三晋说等等区别。可以说,从未有过一部文献的时代及国别问题像《周礼》这样,歧见迭出,争论不已,且历久而不决。 《周礼》具有十分明显的理想蓝图的设计性质,这是《周礼》作者对未来社会的理想化设计。虽然包括有作者的主观设计成分,但书中的各项制度与职官不可能都是凭空想象,作者或多或少参考了现实中的职官与制度。所以说,《周礼》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关于上古政治制度的资料汇编。鉴于《周礼》的性质,如要研究其成书时代问题,就需要从《周礼》的资料来源入手。而这些官制资料的来源具有两个显著特点:即“时代性”与“国别性”。本文的分析,即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 本文的主体内容共分为七部分: 第一章,引言。主要介绍《周礼》成书年代的纠葛,以及研究现状。之后对前人研究《周礼》的角度与方法进行总结及分析比较,确定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从‘大宰’看《周礼》的成书时代问题”。《周礼》中的“大宰”与“冢宰”是同一职官的不同名称。《周礼》中的“天官冢宰”统率其他五官,地位最高,负责国家全面的政务。但在历史上,春秋晚期以后才出现与《周礼》所见“大宰”地位相类的统领政务的大宰。鉴于“大宰”(或称“冢宰”)在《周礼》职官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可以确定《周礼》成书时代的上限不会早于春秋晚期。 第三章,“‘秋官司寇’与《周礼》的时代”。通过对西周中期的<矢廾>季鼎、扬簋等金文资料的考释,认为这两篇铭文中的“司寇”皆非职官名称,而是动宾形式的动词短语。司法官吏“司寇”的设立时代甚晚,大致只能上推到西周末叶,且职位不高。春秋以后,司寇才成为重要的司法长官,接近于《周礼》所讲的刑罚由专人管理的情况,这说明《周礼》所反映的情况为东周的制度。从司法职官系统看,东周时期的楚、秦与中原不同,亦与《周礼》无关。而秦汉司寇的身份为刑徒,性质与《周礼》中的刑官司寇完全不同。《周礼》中司寇的身份与地位,反映了《周礼》作者采用资料的下限是战国晚期,而且没有采用战国时期的楚国及秦汉的职官资料。 第四章,“厩官制度与《周礼》的国别问题”。对春秋战国的“厩”及相关的职官问题进行讨论,以探究《周礼》所见马政职官及制度资料的来源。就目前所见材料而言,东周时期楚国、秦国马政官的命名原则基本上都与“厩名”有关,可称之为“以厩名官”现象。而这种现象仅见于楚、秦,不见于中原列国,也不见于《周礼》。鉴于此种史实,我们可以认为《周礼》所见马政职官资料的取材,从地域上说不会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和秦国,从时间上说亦不可能晚至秦汉。 第五章,“《周礼》所见‘都’的性质及来源”。是从地方组织体系的角度探讨《周礼》的时代与国别问题。在战国时期的齐、燕、三晋,以及秦汉时期,皆有“都”的建制,但各时期、各国别的“都”各有特点。而《周礼》所见之“都”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表明与齐国有关。 第六章,“《周礼》六官结构源流与形成研究”。从职官系统看,《周礼》六官没有表现出西周时期的“卿士寮”与“大史寮”两大职官系统,也没有反映战国时期的将相分职,它与春秋时期的官制体系更为相似。又从《周礼》六官名为“天地四时”看,它与战国文献中各类“因时设官”的职官设计方案有相通之处,只是各种典籍在具体设置上有一些差异。这类现象说明了《周礼》的结构设计与战国后期“因时设官”的思潮有关。 第七章,“结语”。总结各章主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周礼》的成书时代及国别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